第三章 虎丘大会
书名:清流 作者:贺兰山阙 本章字数:7829字 发布时间:2022-10-15

九九重阳,人们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边关塞外,已是冷风习习,草木枯荣。天上的银花,星星点点地撒向了牡丹江左岸的宁古塔新城。此时的新城,已不似旧时那样萧瑟。

边塞的土人从汉俗已日久,每逢节庆,都三三两两,扶老携幼,来到城外周边的风景佳处游乐。或沿山步行,或乘舟水,到城东的白石崖,去眺望那“林衣寒委绿,岩霏暮凝紫”的苍茫景色。而文士们则更喜欢到城西吉陵峰下的西庙处,烧香拜佛,载酒征歌。

吉陵峰下,西庙旁,有一股清泉,犹如凌冰破雪喷涌而出,涓涓细流,直抵长河,名曰:泼雪泉。

一群文人雅士正闲聚在这儿,围着一团篝火,把酒唱酬。他们时而挥毫泼墨,时而低声吟唱,直至傍晚,仍兴致不减。皎白的月光映照在脚下一汪碧水中,令人心驰神往。

人群当中,一面貌清癯,看起来像一私塾先生的中年正举杯高谈阔论。他头顶的黑帽毡毛凋零,身着的青布袍四处打补,颜色已泛着一片黄白,只有上面套着一件半新的酱紫薄棉坎肩,方遮住了些许体面。谁会想到,这个穷酸落魄的文士,就是当年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子吴兆骞。

十六载的流遣生涯,已将这个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士,摧折成了饱历风霜的中年。他年方四十四岁,而皱纹早早爬上眼角,两鬓已斑白,俨然未老先衰。只有他那时而眯起的双睛,吟诗作赋时的飞扬神采,依然未改。

此刻,他已酒意微醺,刚刚吟完一首应景之诗句,引来了同流们的一阵夸赞,他得意之情浮于面上,目光扫及崖石之上“泼雪泉”三字,不免又生无限感慨。

他与众人道:“想这泼雪泉之名,乃是当年我与张缙彦先生游历至此时,由张公命名,后又在壁上勒石,哪想第二年张公就仙去了,先生一生命运多舛,才如河朔英灵,实在令人痛惜!好在其山水著记能留存于世,也不枉其一番苦心。”说罢,举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也是一阵唏嘘,已有人唱和道:“城外群尊五谷神,春秋祭享寄来真。魂游宁古霜天月,习稼还思教稼人”。

吟诗之人声若洪钟,中气十足。他铁面虬髯,身材伟岸。其年已五十开外,在这群文士之间,倒更像一江湖豪客。

此人名叫杨越,浙江山阴人士。因康熙初年浙东通海案事牵,举家流放至此。因其古道热肠,为人豪爽仗义,在流人中颇有威望。当地土民们更对其敬爱有加,都尊称其为“杨玛法”,为长者之意。

杨越说道:“若非张公,宁古塔边民又哪会识得庄稼五谷,能食上中土的青菜瓜果?张公梳理河道、刀耕火种教授给土人,实乃善莫大焉。”

一商人打扮,身型短胖的人站出来举杯说道:“杨兄对宁古塔之教化更是功不可没。想那昔日,土人掘地而屋,更不知商贾为何物。是杨兄教土人商贾,广开商路,方有今天宁古塔之繁盛。你看现在,多少关里商人都蜂拥而至。多少流人改善了境遇。中原奇珍,这里也十有八九,城中东西大街,商贸繁华,早不再是昔日之鄙陋光景。”

说罢,他与杨越连饮了三杯。此人是当年“丁酉南闱科场案”与吴兆骞同戍的举子钱威,字维德。平日并不耽酒的他今日频频与人对饮,看来是有意要大醉一场,此时他步态有些踉跄,声音也有些哽咽。

他又对吴兆骞说道:“时年苦寒交迫,而我等七子苦中作乐,使我等在穷愁中,亦饶有佳况。如今,张公缙彦已仙去,琢之与钱氏兄弟都戍役分携,现在只剩下你我两人留戍于此地,实在令人叹息!”

又一人说道:“好在我等所授的学子,都业有小成,也不枉我等当年的约定。眼下,估计顺天乡试已经放榜,但愿他们能高中金榜,不负昔日我七子盛名。”此人便是钱威口中的姚琢之,他名为姚其章,琢之乃其字号,早年转徙吉林乌喇,此番特地赶来赴重阳之约。

杨越道:“这些孩子十几年寒窗,再有你们几位大才倾囊相授,学识自是没的说。但毕竟第一次走出这穷乡僻壤,不知道临场表现……将军对此更是关切,早撒出数只军鸽,还忍痛放出了他心爱的飞鹰传报,相信不日便会有分晓。”

吴兆骞却似被触到痛处,眉头又蹙了起来:“中了又能怎样!当今朝中阴晴不定,稍有不遂意便拿天下文士开刀,到头来恐怕也像你我一般,落得今天这下场!”

“不提这个了,今儿个是重阳,咱已多少年没见到家乡的亲人了!……”

“我好想念他们那!来,再饮了此杯,敬那远方的亲朋和故友!……”

众人再升愁绪,把酒当歌,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远处传来了一声呼喊,大家循声望去,见月光下,一青年挥着手,从城中方向往这边快步奔来。

杨越说道:“是仁儿!看他兴致冲冲的样子,定是有重大喜讯。”

吴兆骞此时已酒意微醺,他望着青年由远渐近,目光渐已迷离。他用力地眨了眨朦胧的醉眼,眼前浮现出的,仿佛是早年前的自己,那个踌躇志满,意气风发的轻狂少年。

伴着茭白的月光,吴兆骞的思绪又飞到二十多年前那个夜晚,那个“诸名贤角逐艺苑,谈笑风生,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年少时代,那个风光旖旎,惬意人生,又风雨飘摇的江南……

 

顺治十年(1653),三月初三,上巳节。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说。

此时的苏州虎丘,明月当空。山塘河上明烛辉煌,如天上的繁星。十余艘大舰,横亘中流。数部伶人,歌声竞发,华灯照水,画廊凌波。九郡学士五百余人,络绎而来。

江南最具盛名的“慎交”与“同声”两大诗社在此集会。江东才俊泛舟江上,汇聚一堂,吟诗作赋,把酒言欢,场面颇为壮观,此景让人不禁想起明末复社会集时的场面。

随着江南的初定,清廷为“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恢复了乡试,选取明末“孤贫失志”之士。于是,明末清初一度终止的社事,又活跃了起来。苍凉已久的秦淮河,又呈现出繁华的景象。这些士子们,一面谈着几年前秦淮河的艳迹,一面商量着恢复明末风行一时的社集。

结社是江南文士素有传统。早在顺治五年(1648)秋,原明末复社的名士杨维斗、三宋兄弟、彭珑等人发起,联合其他一些名士,成立了“沧浪亭会”。顺治六年(1649)由杨维斗举办的沧浪亭一局,就分而为二:慎交与同声两社。

两社已久无往来,今日难得会集于此。在中流的一艘大舟上,摆有数十席。此舟上之人是两社的重要首脑及来自九郡的学界名流。

一十五六岁的俊雅少年,也手持名帖匆匆赶来,他身着青衿,背负箱笼,一副青葱模样,正望着眼前这大舟,有些惴惴不安。

少年叫顾贞观,无锡江阴人士,其曾祖顾宪成为晚明东林学派领袖。顾贞观禀性聪颖,幼学经史,才气横溢。

他心知以自己资历,没资格登上这艘主舟。能得缘于此,全赖是因受到了在慎交社声望甚隆的吴兆骞所激赏,诚邀其前来会晤,两人虽相差六岁,却情谊甚笃。

正在顾贞观窘迫之际,身后有人轻拍了一下他肩膀,回头一看,心下大喜。正是自己视为长兄的吴兆骞!

吴兆骞笑道:“我邀你来参加社集,又不是进京赶考,看你这身行头,也不怕人笑话!”说着,帮顾贞观卸下了背上的囊箧,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亲热地搂着顾贞观的臂膀,登船向靠船舷处一席走去。众人一见是吴兆骞的小友,纷纷收回了诧异的目光。顾贞观的心始放下,心想:“哥哥真是对我关怀备至,生怕自己尴尬,特在此守候。”

席上,早满坐着红男绿女。吴兆骞对顾贞观说道:“这些,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大可不必拘谨。”随后,又对与座众诸人说道:“这就是我时常与你们说的小友顾贞观。你们可别看他年纪小,其才华可不容小觑,日后,必是我社之栋梁!”说罢,兆骞便留下茫然无措的顾贞观,自顾着去了舟中央的主桌。

早年吴兆骞随着大兄兆宽、二兄兆宫加入了慎交社。兄弟三人都才华横溢,时人誉为:“三珠照耀,一座尽倾”。兆骞年纪虽轻,但以其毕露之光芒,常将其二兄所掩盖,深受社人抬爱,是最活跃人物。社中首脑“三宋”兄弟与彭珑都是成名日久的谦谦君子,非嫉贤妒能之人,对其也多有抬爱,因而,兆骞虽名义上不是党魁,但其在社中地位,却是风头无两。

有了吴兆骞的引荐,举座之人也对顾贞观刮目相看,虽省去了不少拘谨,但他依旧像个失去庇佑的孩童置身成人世界,忐忑又好奇地左顾右盼。

顾贞观看到在座的竟有徐乾学。徐乾学是昆山名士,家学渊博,三兄弟都勤奋用功,因才学广博而得以闻名江左,其舅更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顾贞观曾与徐有过一面之缘,而徐却不识得他这个小毛头。顾贞观心中诧异,以徐当今的声望,尚没有跻身于主席首脑之列,不知道那主席上与座之人都什么身份。

他不由放眼望去,见前方主席位上,有十来个人。吴兆骞正在与一年长者,击节唱和。吴兆骞神采奕奕,与之谈笑风生,大有顾盼自豪,不可一世之慨,与之同席之人仿佛都成了陪衬。

顾贞观早就听闻,慎交社与同声社矛盾日烈,势同水火。此次集会,是今时学界泰斗吴伟业为调和两社矛盾而约起,方有了今日之盛大。那个稍有年长的学士看上去更是风度翩翩,儒雅风流,不似青年人那般浮躁,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伟业?

与座众人也都在议论此事,他们对吴伟业事迹更是如数家珍。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曾被崇祯皇帝御笔朱批“正大博雅”。开创了娄东诗派,长于七言歌行,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其所作长诗《圆圆曲》,其中“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是脍炙人口。他也是当年复社魁首之一,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屡受排挤,遂辞官还乡。南明弘光朝时,被召任少詹事,又见独揽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故里,从此潜心向学,超然尘外。

此次他能亲自出面主持和合大局,调和慎交与同声两社之积怨,实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放眼当年明季遗老中,颇负盛名的文坛大家,所剩者已寥寥无几。清初以来,复社名士或投身抗清,英勇就义,还有忠烈之士以身殉节,或皈依僧道,以避祸端,还有许多以钱谦益、龚鼎孳为首的官宦大儒,相继降清,饱受世人非议,甚至还留下了“水太冷”、“头皮痒”、“妻莫让”等街头巷议,沦为笑柄。如若找出一人来,能让这些士子们心悦诚服者,非吴伟业莫属。

只听徐乾学对众人说道:“汉槎兄现虽已是名冠江左,但是论资历和声望,却怎能与吴伟业同日而语?看来,吴学士对他甚为欣赏。竟自放下身段,与初出茅庐的汉槎即席唱和,大有提携后生晚辈之意,这王、章二人心中定是极为不爽。”

顾贞观不知徐乾学口中的王、章所指,索性收回目光。桌上除了一众男人之外,还有三个女子,三女都面容姣好,其中,最亮眼的还是在他对面的一妙龄少女。看年岁,与自己相差无几。她身形高挑匀称,面庞白皙粉嫩,娇艳欲滴,柳眉下,一双灵眸乌黑闪烁,高耸而微翘的鼻端,将五官托得更加精致,活脱脱一从古画中走出的人物。这或许就是书中所言的的窈窕淑女吧,顾贞观心中赞道。

她身旁的女子要年长少许,性情爽朗,主动与顾贞观攀谈:“我是兆骞的妹妹,叫文柔。常听我四兄说你才情四溢,不出几年,便可与他齐名。我四兄向来自恃清高,从没见他这么夸过人,而且还是个小孩儿,今日得见,没想到模样生的还很俊俏。”说完,反倒自己先乐了起来。身边的妙龄女子也为之扑哧一笑,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

顾贞观有些窘迫,连连拱手:“原来您是兄长的小妹,失敬失敬。”心中却道:“这兄长之妹名叫文柔,其性情却与其名大不相符。”

谈笑间,逐渐打开了心门,顾贞观也渐渐和众人有所熟络。他见举坐都是当今江南名士,与吴兆骞非社友即是同窗,都对兄长推崇备至。

只有那妙龄少女好像与吴兆骞并不熟识,她猎奇地听着众人谈论有关吴兆骞的轶事。从言谈中得知,她名叫祁小婉,与文柔是好姐妹,她竟是同声社中人。

顾的身旁坐着一对儿璧人。男子名为贺安节,他形象俊朗,飘逸洒脱,一身凛然正气,是吴兆骞同社挚友。女子叫叶玲儿,更是秀色可人,举止落落大方,两人十分恩爱,不是夫妻即是情侣。

顾贞观心中暗叹,兄长真是交游甚广,果是人以类聚。观其师友,皆为江东俊杰,才子佳人。深为自己能参加这次盛会而暗自庆幸,对吴兆骞更是满怀感激。

贺安节对顾贞观关怀有加,显是爱屋及乌。他知顾贞观不擅饮酒,替他频频阻住众人的邀杯。他又见顾贞观初来乍到,不了解两社宿怨始末,便向他娓娓道来:

“这慎交同声两社,原本脱胎于沧浪亭会。当年复社名士杨维斗创办的沧浪亭一局,本意是为其子杨焯择师会友。当初参与者甚众。可是,后来,因为政见不合,而一分为二。你看文柔身旁那人,便是杨焯,字俊三,他现在是兆骞的妹夫。”

顾贞观见那青年学士仪表堂堂,果然对文柔关爱备至。其父杨维斗可是大名鼎鼎,当年与陈子龙等人因反清而英勇就义,为人称颂一时。

贺安节又向其一一介绍不远处那主席上的列位首脑,依次说完慎交社党魁三宋兄弟(宋德宜、宋德宏、宋既廷)、彭珑等人后,他又指向席上一人,说道:“那人叫王发,字洪彬。本是宵小之徒,胸无点墨,因其家中财势,又有其父荫蔽,也是当年沧浪亭会发起人之一。众人鄙夷其人品,不屑与其为伍。于是由“三宋”、彭珑等人又另起炉灶,一时从者云集,因而有“慎交”之说。而王发携其嫡系章素文、王羲百等人,后又广为招揽,成立“同声社”。从此,两社矛盾渐深,以致相互倾轧,势同“敌国”,他左手旁挨着那人便是章素文。”

顾贞观顺着贺安节指尖所引,放眼看去,只见那王发五短身材,獐头鼠目,腮边还有一颗大痣。仿佛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是小人,刻意把这醒目的招牌挂于脸上。其身侧的章素文倒是一脸斯文,看起来倒是颇有些才情。

席间人开始借着酒兴,大谈社中趣事,其话题多不离吴兆骞。

徐乾学说道:“兆骞七岁参玄文,九岁就作有数千言的《胆赋》,十三岁既能熟读经史……他看书一目十行,却有短视,每见其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

见其说得如此夸张,众人忍俊不禁。

其中一人,显然年龄要比其他人年长一些,他是吴兆骞老师计名之子,论起来是兆骞的师哥,更是大肆谈论吴兆骞的陈年旧事。

只听他说道:“时人都道兆骞为人傲然自负,又不谐于俗。前日,名士汪琬来吴江,兆骞陪之同游。至垂虹桥处,兆骞忽然深情凝望着汪,一本正经地与其说道:‘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人家汪琬成名日久,兆骞时一后生,以高处自居,俨然未把他放在眼里,难怪乡里嫉之者众。但依我看来,这是其天性所致,再观其童子时的糗事,更可见一斑。”

他说完便嘎然而止,又闷声喝酒。大家深知他脾性,知他又在卖关子,竟然没人搭茬,只有小婉天真地问道:“计东大哥,你话为何只讲半句?”

计东总算是找到了台阶可下,忙说道:“好吧!兆骞少时简傲,不拘于礼法。在塾中读书之时,有一次,竟取同窗的帽子往里撒尿。那同窗当然不干,哭哭啼啼地状告了我爹,当我爹责问他时,你们猜他怎么说?”

见小婉已是羞得满面红霞,这场上唯一能捧他场之人也指望不上了,索性自问自答道:“他竟说:‘帽居俗人头,何如盛溺?’哈哈哈……”

大家终于不再晾他,男子都笑得捧腹,女子欲笑还羞,将头扎到男人怀里。小婉无人可依,唯以方帕遮面,久久不肯拿开。只有一人在那里呆坐,面露尴尬之色。

文柔大声问那人道:“吴兰友,这么好听的笑话,你难道不觉好笑吗?”

吴兰友搔了搔头皮,一脸苦相道:“我……我就是那个俗人头啊!”当即又招来大家一通前仰后合。

见众人如此开怀,计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他接着说道:“当时我父气急之下,将他责骂了一顿。后来,当看到其所作的《胆赋》、《京都赋》之后,不禁叹为观止。我父道:‘想不到其小小年纪,竟然能写出这样绝妙的好辞!真乃天纵奇才!此子将来必有盛名!不过……’”

计东这次倒真不是卖关子。而是自觉差点失言,因而及时打住。众人也讳有不祥箴语,更是没人追问,索性把话题岔开。

贺安节笑道:“你看计东兄论起别人头头是道,自己又能好到哪去?有一次,他途径顺德,忽想起明末归有光曾在该郡推官,并写有《厅壁记》之文,于是四处寻求,后终未得,便进到县署旁的废园中,设瓣香,再拜涕而去,观者皆大笑不止,称其为狂生!”

计东反唇相讥:“你这鬼子安,还敢嘲我。看你们师兄弟三人,就你把师傅如花似玉的闺女骗到手,定是又耍了什么阴谋诡计。平日岳父约束你甚严,今日怎么放你出庄门啦?还不快快回家做你那乖乖婿!”

贺安节和身旁的妻子叶玲儿含笑对视一眼,神情颇显得意。

谈完趣事,众人又不免好奇,以吴兆骞如今的风光,是怎么会对顾贞观这个后生如此看重?顾贞观向众人讲诉了其相识的经历。

那日,兆骞等到无锡游历,在一众当地友人陪伴下畅游鼋头渚,此时正值樱花盛开,山色涳濛。天色渐晚,仍兴致不减。夜色下波光粼粼,映出一轮圆月,满眼诗情画意。一阵狂风吹过,将片片樱花纷纷打落,水中泛起阵阵涟漪。见此情此景,吴兆骞不禁又想起北兵肆虐,席卷中原,江南尽沦落清兵之手,不免心生感慨,脱口吟道:

“湖光吞月以天瘦,风卷祥云镜花残”

当即有人纷纷试接下句,却都不合兆骞心意。

忽听人群中一人朗道:“落叶漫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声虽响亮,却似稚气未脱。

兆骞一惊,放眼望去,却是一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前来的人群中,显得十分弱小。兆骞当下大为激赏:“没想到江阴竟有如此俊才!”并邀其上前,与其携手同游。

兆骞此句实则寄寓家国于词句之间。诸位学子不解兆骞心境,又怎能对出应情语句?而少年此语,竟深合其意:江山的风雨飘摇,令人心碎难眠。且对障工整,甚为巧妙,足可见少年才思不俗。在场一众才子,只有此少年与自己心意谙和,实为知音难觅。与其相见恨晚,惺惺相惜。

少年正是顾贞观。此时已家道中落。能得到吴兆骞的赏识,令顾贞观受宠若惊。江南学士谁人不识吴兆骞?顾观贞一直梦想着能像吴兆骞那样,名满天下。只是因其过于年少而又资历尚浅,未得人赏识。

两人相识时日虽短,却情谊日深。在顾贞观的心中,已把吴当成自己的长兄。这次虎丘大会之际,吴兆骞致书顾贞观,邀其前来参加盛会,并力主其加入慎交社。

众人听后,皆交口称赞顾贞观年少有为,纷纷举杯相邀。

正如徐乾学所言,王发与章素文正冷眼观望着吴兆骞与吴伟业二人的唱和。

此番说是谈和大会,不如说是文才比拼。两社中人都在暗中叫着劲儿。可是奈何兆骞锋芒实在太过耀眼,同声社中人都难望其项背。

两社的宴集,几乎成了吴伟业与吴兆骞二人的诗会。时年二十二岁的吴兆骞与年长他一倍的吴伟业,一长一少的两人,席间一唱一和,分题拈韵,竞相摇笔先成。周围学士磋叹不已,望尘莫及。兆宽与兆宫,都面露得意神色,这次兆骞给慎交社争了大光,慎交明显压倒了同声社一筹。

  吴伟业顾而乐之,即席赋七律一首:

 

        杨柳丝丝逼禁烟,笔床书卷五湖船。

        青溪胜集仍遗老,白袷高谈尽少年。

        笥屐莺花看士女,羽觞冠盖会神仙。

        茂先往事风流在,重过兰亭意惘然。

 

题罢,吴伟业叹道:“江山辈有才人出,我江南文坛不乏后继,我辈当激流勇退了。依我拙见,当今学界,能与吴汉槎比肩之青年翘楚,唯有陈维崧、彭师度,此三人可并称为‘江左三凤凰’!”

与席人众无不惊叹不已,吴伟业竟然能给予兆骞如此高的品评。那陈维崧、彭师度都曾被冠以少年天才,且成名日久,为人津津乐道。不过,观兆骞今时才名,丝毫不逊于二人,甚至大有赶超之势。学界泰斗吴伟业金玉良言,经其力捧,更使得兆骞身价倍增。

兆骞此时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又怎会注意到,不远处一佳人,最是凝眸无限意,近前,又有两人对他侧目旁观,充满妒恨。

次日,两社又设席在虎丘山巅,列烛开宴,后又各誓于关帝像前,订盟交好,彼此不相侵叛。山塘中画舫鳞集,冠盖如云,观者如堵,欢声雷动。两社散时,如奔雷泻泉,远望山上,如天际明星,晶莹围绕。

此会,吴兆骞犹如星光闪耀,与梅村学士即席平起,学士嗟叹,以为弗及,一时名噪吴下。时人所谓:“明珠玉树,照耀江左,一时名流老宿,莫不望峰低首。”后来,传闻至京师,诸前辈钜公,恨不识吴生也。

 

娄东吴梅村,斯世之纪纲。常与宾客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陵吴兆骞,才若云锦翔。三人并马行,蹀躞紫绒韁。三人同入门,漏卮填酒浆。三人飒挥毫,秦汉与齐梁。坐中千万人,皆言三人强。

——《五哀诗·吴汉槎》陈维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清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