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三)​讨薪无门,人艰不拆(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31字 发布时间:2022-10-13

讨薪无门,人艰不拆(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八集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数百官员顶风冒雪地守在仓库门口,有的搓手、有的跺脚、有的哈气,就为了那碎银几两,一个个被冻的瑟瑟发抖;与此同时,那些紫袍玉带的朝廷大员,都坐在内阁值房里,绞尽脑汁地撰写青词,恭贺万寿宫、永寿宫、朝天观、玄都观等重大工程,赶在年底前顺利竣工,也不知是炭火烧地太旺,还是单纯地用脑过度,诸位大人脸上都淌满了热汗。明明是同一个北京、同一个梦想,此刻却成了冰火两重天,有的人如坠冰窖、有的人心急如焚,风雪难捱、青词难写,大家都很难,也只能各自勉为其难了。一群京官在冰天雪地里也不知等了多久,广盈库的大门终于开了,几个衙役站在门边维持秩序,众人三五成群地朝门内涌了过去。库房前厅正中摆着一对桌椅,海老爷面朝门口正襟危坐,众人按照衙役要求排成一排,一个穿着六品袍服的中年男子,迈着方步款款走到海老爷面前站定。

 

海老爷神色如常,眼神中没有半点波澜,按流程询问了姓名、职务,来人是国子监六品司业李清源,命属下找出了对应的名册摆在桌上,李清源眼中闪着亮光,心中小鹿乱撞,在名册上签了名,满怀期待地等着领年终奖。海老爷有气无力地说了声,“请给李司业李大人发禄米”,身旁的吏员立刻将一大、一中、一小,三个袋子摆在了桌上,李清源一脸懵逼地看了看那三个袋子,又百思不得骑姐地望向海老爷,心中一紧,却依旧绷着面子,小心翼翼地试探道,“请问,都是些什么,一共有多少?”讲道理,补发工资这种事,最好还是用现银,甭管钱多钱少,至少也该摆在桌面上,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个清楚,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像户部这样发个年终奖还藏着掖着,弄地跟抽盲盒似的,只能让大家更搓火。

 

海老爷不自觉地躲开了李清源的目光,扭过头盯着那三个袋子,心虚地回了句,“两斗米,两升胡椒,十吊铜钱”。一听说自己的年终奖只有这么点儿破烂玩意,李清源也不再顾及体面,登时就翻脸了,急赤白脸地嚷道,“我的欠俸都二十多两了,这才不到三两银子,我一家六口,加上两个仆人,不要说过年,连还债都不够阿!”六品官一年的俸禄大概40多两银子,2两多银子,也就是别人半个月的工资,人家李清源李大人,好歹也是有五房媳妇儿,外带两个女仆的男人,过年就带这么点儿东西回家,进了门,还不得被家里那几个母老虎给生吞了阿。说句不好听的,拉着芸娘喝杯酒,随便摸摸大腿,估计都不止三两银子了,户部这些腌臜杀才,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却不让兄弟们过个好年,端的是不当人子、不干人事。

 

“是不是我们六品一级的,就这些欠俸阿”,李清源身后的同僚也急眼了,跟着吵吵了起来,海老爷自知理亏,满脸苦笑地解释道,“不是的,今年二品的各部堂官,都不发东西”。虽然二品堂官不领俸禄也不发东西,但堂官们也不缺钱呐,光是严嵩送给徐阶的那个戏班子,就值20万两银子了,单把这戏班子卖了,也够给1万个六品京官补发欠俸了。李清源脸色铁青,刀子似的眼神扎向海老爷,用一副要吃人的口气,恶狠狠地质问道,“你不要跟我们说各部堂官,那些堂官指着这些东西过年吗?他们有各省的年敬、有皇上的恩赏...”,话未说完,身后几个同僚急不可耐地从门外挤了进来,激动地问道,“怎么回事,一共到底发多少”,李清源只觉得胸口憋着一团火,转过身面向门外,高声吼了一句,“每个人,两斗米、两升胡椒、十吊铜钱”,话音刚落,门外便好似炸了锅一样,立刻有数十人吵吵嚷嚷地挤进们来,冲着海老爷一顿指手画脚、口吐芬芳。

 

群情激奋、物议汹汹,一时间海老爷成了众矢之的,几个文弱的吏员,根本拦不住汹涌的人潮,同仇敌忾的一众京官,将海老爷团团围在当中,先是指着鼻子破口大骂、出口成脏,然后便是摩拳擦掌、动手动脚,准备让海老爷充分体验一把,什么叫作以德服人。关键时刻,王用汲分开人群挺身而出,好似护法金刚一般,用身体护住了海老爷,横眉冷对千夫所指,毫不示弱地回呛道,“不讲王法,也不讲天理嘛,你们知道被打的人是谁嘛,啊”。有一说一,自己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谁特么还有闲心,去管什么天理王法,这时候甭管眼前站的人是谁,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先赏他一顿羞羞的铁拳,出了心头这口鸟气再说,反着这会儿是法不责众,打了也是白打。

 

有认得王用汲的人,不屑一顾地反驳道,“王御史,你家境好,过得了年,我们可没活路,管他是谁啊”,还有几个带头闹事的人,在一旁摇唇鼓舌地叫嚣道,“户部这么黑,是谁都一样”,“不让我们活,谁也别想活”,“打,打到赵贞吉初来为止”,说罢一群人红着眼睛、举着拳头,乌泱泱地又冲了过来。王用汲用尽全力,推开了身前的几人,用手指着众人的鼻子,声嘶力竭地吼道,“谁敢,你们谁敢,你们过不了年,可以来讨欠俸,他过不了年,连欠俸都没得讨,知道嘛!你们可以领三袋钱米过年,他连半袋钱米都领不了,你们知道嘛!六个月的俸禄被赵贞吉全给罚了,你们还要打他,你们还有没有天良啊!”户部干地这点儿鸟事,确实是拉仇恨,王用汲只是护着海老爷,可没拦着不让大家闹事阿。也不知是因为天良还未丧尽,或是认出了如雷贯耳的海笔架,或只是单纯地畏惧,都察院王御史的淫威,众人纷纷放下拳头,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这时候,有几个认识海老爷的人,也随声附和道,“诸位大人,这位就是在六必居题字,被罚了俸的海主事,闹事也不该找他呀”,“也是,闹事也得找对了人呐”。海老爷站在王用汲身后,全程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哪怕拳头就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的,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欠揍模样,要不是半路跳出来个王用汲,海老爷这人脑子,今天怕是要被打出狗脑子来。刚才闹的最凶的李清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急忙换了副有眼不识泰山的表情,冲着海老爷赔礼道歉,“不知道是海笔架海主事,冒犯了,其实我们在这儿闹事,也不是因为家里过不了年”,说到此处,李清源走到众人面前,微微颔首,义愤填膺地说道,“诸位,严氏父子掌控朝政二十年,上下其手、贪墨无算,五月抄了他们一些人的家,折合白银有千万之巨。北边抗击鞑靼、南边抗击倭寇,没有军饷,那么多灾民、流民无钱安抚,徐阶、李春芳、高拱、赵贞吉,这些内阁阁员在干什么,六部九卿的堂官都在干什么?在这里我们为了个人不能过年而闹事,哎...,这个官不当也罢!要争就为我大明朝的国事争,为天下的百姓争,欠俸我们不争了,过不了年也死不了人!找内阁去,问问他们,还管不管大明的社稷,管不管天下苍生!”

 

这李清源也是个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的主儿,刚刚还说,这点粮米不够过年、不够还债呢,撞见了海笔架,扭头就说欠俸不争了,要为国事争、为百姓争,口号喊地震天响,动机却让人存疑,闹来闹去怕还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内阁阁员、六部九卿在内阁里忙着写青词;一群穷酸京官在广盈库里,准备串联闹事,从圣明天子、到六部九卿、再到普通官员,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嘴上念的是大明的社稷,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生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争来争去,其实都是为了那点儿蝇营狗苟。李清源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一番蛊惑,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众人七嘴八舌的附和道,“李大人说的对,国将不国何以家为”,“找内阁,跟他们论理,找他们去”,“对,找他们去”。众人正在议论纷纷,忽然蹦出来一个混不吝的清流,大声疾呼道,“哎,我说两句,光找他们也没用,大家先去写奏疏,写完奏疏一起上疏,参他们”,这就叫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有人起了头,众人立刻一呼百应,没人再去领那些粮米,骂骂咧咧地朝着门外走去。

 

有一说一,清流们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唾液腺却是异常发达,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骂人都不带用脏字的,职业喷子见了这帮清流,都得退避三舍,更何况众口铄金之下,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清流们是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海老爷黑着脸站在原地,全程冷眼旁观、不置一词,这些鸡贼,早不争、晚不争,偏偏是看见了两斗米、两升胡椒、十吊铜钱的时候,才嚷嚷着国将不国何以家为,难怪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这些清流的抗争,一个人最多也就值20两银子,别看现在群情激奋闹得欢,只要钱给到位了,事情立刻就能平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