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一个街头霸王,突然被推进了高雅之堂,自然也是极不适应的。在姬光府上美酒佳肴煎熬数日,终于耐不住性子找姬光套话:“专诸是个粗人,没什么可取之处,不值得公子如此抬爱,要是公子有什么事情需要专诸去做,尽管直说,公子看得起我,专诸万死不辞!”
吕光等的就是这句“万事不辞”,于是遣散左右,声泪俱下地向专诸倾诉自己所遭受的天大委屈,说到扎心处,更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专诸明白了,伍子胥这是把自己推进了火坑,要自己去送死啊!
呵,兄弟。
然而,专诸混社会这么多年,讲的就是一个“义气”,在姬光这里山珍海味白吃白喝这么久,拍拍屁股走人说不过去。而且自己有言在先,“万死不辞”,现在反悔,贻笑大方。
罢了,头可断,血可流,面子绝对不能丢!专诸把胸膛拍得砰砰作响,向姬光做出保证:“公子放心,这仇这恨这怨,专诸替你了断,只是专诸一个草民,如何才能接近吴王?”
这时伍子胥的声音从堂外幽幽传来:“一个不会做鱼的屠户不是好刺客!”
姬僚爱吃鱼,人尽皆知。
专诸被派往太湖学厨,玩命的学;
姬光一如既往上班下班,静待时机;
伍子胥一边装模作样地种地,一边憧憬着大仇得报的那一天。
这一时期,吴国与楚国也是一直擦枪走火,纷争不断。
公元前518年,吴楚边境,分属吴楚的两位少女因为争采一棵树上的桑叶大打出手,吴国少女更彪悍一些,把楚国少女揍了,打得鼻青脸肿,险些破相。恰好此时,楚国少女的家人过来了,一看自家女儿被欺负,这那行啊?一哄而上把吴国少女打得她男朋友都不认识她。
本来这就是个治安事件,谁也没想到最终会上升为国际争端。
却说吴国少女回去以后,越想越气,就跟村里人说,自己为吴国荣誉而战,结果寡不敌众,被楚国人骑在脖子上拉屎,楚人放话了,吴人没血性,连说话都软软糯糯,娘炮!
村里人怒了,当场集结起来,气势汹汹地去找楚人干架,结果反而中了楚国村民的埋伏,又被暴揍了一顿。
吴人铩羽而归,本想偃旗息鼓,默默咽下这口气,找个楚人落单的机会再报仇雪恨。没想到,消息传到吴国边邑驻地,当兵的不干了,人民军队为人民,部队迅速集结,乌泱泱杀向楚国。
更没想到的是,楚国军队竟然早有准备,又给吴军来了一次伏击,把人杀了不说,还把吴国边邑一并给抢走了。
这下子,两个采桑女引发的血案连高层都震动了,姬僚勃然大怒:“欺负我吴国没人了是吗?堂兄,你去,把场子给我找回来!”
姬光领命而去,连下楚国钟离、居巢两地,意气风发,凯旋而归,又狠狠赚了一波政治资本。
公元前516年,熊弃疾没跟伍子胥打声招呼就去了,他当初霸占儿媳所生的孩子熊珍年方八岁,被立为君,史称楚昭王。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又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熊弃疾人都没了,按理说伍子胥心头的深仇大恨也该烟消云散了,但伍子胥表示:你以为自己嗝屁了,这事就了结了吗?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得到熊弃疾崩掉的消息以后,状若癫狂,一会哭,一会笑,然后对熊胜说:“没想到你爷爷死得这么快,真是便宜他了,可我特么找谁去报仇?好,既然你楚王死了,就让楚国来承受老子的雷霆之怒吧!”
熊胜听后,一言不发。与此同时,姬僚蠢蠢欲动。
在姬僚看来,此时的楚国幼主继位,政局不稳,新旧交替,动荡不安,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大好时机。我管你家里面是不是再办丧事,兄弟们,给我盘他!
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领命而去,率军一路纵深长驱直入,将楚国数座城邑围得水泄不通,为防止其他国家插手,姬僚又让叔叔季礼出使晋国,一面拉晋国站台,一面观察诸候动静,他以为,一切已然尽在掌握之中。没想到,是尽在别人掌握之中。
楚国那边不知道是不是事先得到了风声,竟然像未卜先知一样,大部队突然出现在吴军后方,断了吴军退路,给吴军来了一个反包围。这套路怎么看都像串通好的使计而为,至今无法被人理解,甚至有人怀疑是伍子胥在搞鬼,但鉴于伍子胥与楚国水火不容的关系,这种怀疑貌似站不住脚。
不管怎么说,反正当时吴军是被死死地困在楚地,有去难回,这就给了姬光大好机会。
经过伍子胥等人的精心谋划,姬光预先在地下室藏下刀斧手,邀请姬僚到家中吃饭,共叙兄弟之间的美好情谊。
姬僚要是相信姬光的话,那才见了鬼呢,但他又不好直接拒绝,摆明对姬光有所防范,只好将安保工作做到极致,从王宫到姬光府上,全程武装戒严,明里暗里将姬光府团团围住,又挑选几名武林高手寸步不离贴身守护。
姬僚自以为万无一失,却忘了“百密一疏”这个词。
姬光府上,兄弟俩把盏言欢,觥筹交错,表面上看弟友兄恭,实则暗流汹涌。
这酒喝着喝着,姬光突然眉头一拧,露出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咒骂着该死的通风又发作了,借故一瘸一拐地离席而去,随即转身溜进地下室。
这时,专诸上场了,“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专诸的心理素质超级强,在姬僚贴身侍卫的反复搜身下脸不红心不跳,一如既往面色如常。姬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小小的一条鱼,腹中竟然藏着一把利剑!
闻着鱼香,姬僚食指大动,拿起筷子刚想大快朵颐,专诸以不可思议的灵敏度瞬间从鱼腹中抽出短剑,直击姬僚要害,一击即中,姬僚当场毙命!
当然,这种情况下,专诸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当场被姬僚保镖刺成了血葫芦,成了姬光一步登天的牺牲品。
接着,姬光趁姬僚侍卫尚未反应过来,指挥府兵倾巢而出,尽灭之。
就这样,一道菜杀了一个王,成全了一位刺客的声名。
姬僚死后,姬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但是,事情到此尚未结束,姬光的君位此时做得并不安稳。
姬僚有一个儿子,取名庆忌,勇猛异常,他有着虎奔的坐骑、快速的飞象、铿锵的钟鼓、嘈杂的萧管,伴着千乘华盖、万骑猎弓,蹈越山峦峡谷,穿行瀑布溪流,折熊扼虎,斗豹搏貆,是杀神一般的存在。当庆忌得知父亲被叔叔干掉以后,立即整顿兵马,打算杀回来为父报仇雪恨,顺便将王位攥在手中。
姬光很担忧,
姬光很闹心,
姬光很害怕。
伍子胥老神在在:“莫慌,我有办法。”
伍子胥又给姬光推荐了一个刺客,这个人叫要离。
经过一番策划,要离与姬光玩了一出苦肉计——要离挥剑刺伤姬光的手臂,姬光拔剑砍断要离一条胳膊,要离和妻子被姬光下了大狱,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伍子胥肯定不能让要离被关太久,关久了,庆忌的部队一旦杀过来,这胳膊手臂不就白伤、白断了吗?于是乎,故意指使狱卒放松看管,要离趁机越狱,直奔庆忌大营而去。
姬光得知要离成功逃亡,眼中寒光一闪,要离的妻子便做了刀下亡魂,并焚尸,弃尸于闹市。
要离的妻子到死也没想明白,一向很爱自己的老公为什么能对自己这么狠,难道这就是男人们口口声声的“大义灭亲”?看着不像。
在姬光的欲擒故纵之下,要离有惊无险地找到庆忌,纳头便拜,嚎啕大哭,指天发誓要将姬光碎尸10086段,为自己情比金坚的老婆报仇,否则一定不得好死。
当时,在吴国官方宣传部门的刻意营造下,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庆忌稍一打听便掌握了整个事件的始末。
连他老婆都给剁了,肯定不能是苦肉计,苦肉计不可能这样丧心病狂,毫无人性——庆忌这样想着,信以为真。
所谓敌人的仇人就是我的哥们,庆忌将要离留下来,拿他当哥们看待,给他极好的待遇,让他帮自己操练兵马。
事实证明,在伍子胥与姬光面前,庆忌还是太善良了。
公元前513年的某天,庆忌集结大军,发动复仇之役。他昂首于战船之上,器宇轩昂,指挥若定,此战,不成功,便成仁!
突然,庆忌身后破空声响,要离趁庆忌无防备,一跃而起,手中长矛力贯千钧,从庆忌身后刺入,瞬间又从庆忌胸前贯出。
庆忌不可置信地看着要离,突然,笑了,接着朗声说道:“你,要离,好样的!敢杀我的人,我佩服他是勇士!今日我若使手下杀你,这时间一下子便少两个勇士,你走吧!”
言毕,庆忌陷入深度昏迷,片刻不治身亡。
要离看着船上冷冰冰的尸体,心中百感交集:这世上对错的标准是什么?自己为了完成使命,害死了一个又一个对自己好的人,究竟是忠勇还是丧良呢?
要离回到吴都,姬光大手一挥:“忠良勇将,功若丘山,赏!”
要离冷冷说道:“我杀庆忌,不为名利,只是不想百姓再受人战乱之苦!”
言罢,手中长剑挥起,刺目血光迸溅,要离自刎于朝堂。
这就是要离刺庆忌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常常被引为信史,但也有历史学家指出:此故事纯属虚构!
至于真相如何,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管怎样,姬光最终将国内的反对势力和潜在威胁逐步铲除,坐稳了梦寐以求的吴王宝座。伍子胥也因此一步登天,成了吴王最倚重的亲信。
至此,由伍导演主导策划的,一场夹杂着血腥、悲壮、残忍与丑陋的大戏,终于短暂地落下了帷幕。
【开心一刻】
一日,要离和老婆逛街,路过一公厕,要离老婆突发奇想:“老公,如果我和你妈同时跳下去。你会先救谁?”
“你!” 要离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道。
要离老婆大喜:“老公你真好,你果然最爱我,那你妈呢?”
要离翻了个白眼:“我了解我妈,她不傻,她是不会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