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做他的皇帝梦,但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不是清朝时那些麻木不仁的顺民。
12月25日,就在袁世凯登基后3天,蔡锷在云南举旗反袁,国内纷纷响应,陕西很多地方也举起了反袁义旗。
恰好西安“模范监狱”犯人逃狱,陆建章派军警捕杀,抓住就地正法,结果连街上很多乞丐都被误杀了,直杀得西安城血流成河,引起了陕西人民极大愤慨,反抗更加猛烈。陆建章作为袁世凯的忠实走狗,最近则正忙于扑灭各处的反袁义军。
这天晚上,李志行刚要休息,冯春霖却急冲冲地来了,李志行知道一定有急事,就在偏房接待了他。
“报告校长,周一飞老师出事了,似乎受了很重的伤。”冯春霖报告说。
“他现在人在哪里?”李志行问道。
“在学校宿舍,刚才回的学校,路上有血迹。”
“他回学校有多少人看见?”李志行又问。
“周老师趁天黑回来的,应该看见的人不多。”
“你立刻去找薛医生到我这里来,让他带上药箱和工具,告诉他把厂里备着的消炎药多带点,注意保密。另外,派人把周一飞留下的血迹处理掉,去吧。”
冯春霖走后,李志行急召韩小五来。
深夜相召,必有急事!小五立刻带了两个信得过的兄弟,带着家伙来了。
恰好冯春霖也带了薛医生来,几人匆匆赶到周一飞的宿舍。李志行亲自叫开门,周一飞着披了一件长衫,强装镇静,表情很虚弱,有血从右胸渗出来。
志行示意小五关上门,然后说“一飞,你啥也不用说,我也不会问,先看伤!”
周一飞嘴巴动了动,也没有说话,就把衣裳揭开,果然是枪伤。
薛青竹赶快仔细检查,周一飞右胸里面有一颗子弹,但是被肋骨卡了一下,子弹不深,能看见尾巴,应该还没有伤到内脏。薛青竹是中医,但因为他担任厂医,志行就让他学了一些西医知识,不过这种大手术薛医生没做过。
李志行仔细看了看伤口,说到“先把子弹取出来,再消炎包扎,应该问题不大。”
“咱们没有麻药,会很疼。”薛青竹说。
李志行看看周一飞,周一飞点点头。
“做吧!”李志行说到。
于是薛青竹拿出镊子,消毒后在周一飞右胸扒拉子弹,血不住往外流,李志行拿着纱布擦血,周一飞只是忍者,一声不吭,
终于把子弹取出来了,周一飞、薛青竹都是满头大汗,旁边的众人看得也是抹了一把汗。
接着赶快清洗、上药、包扎,一切完成,周一飞的脸色就如一张白纸一般。
薛青竹说“这个最好去大医院再处理一下,骨头有伤,只怕内脏也有,也怕后续发炎。”
李志行想了一下说“一飞,我派人连夜送你去上海,路上让薛医生跟着,到上海有人安排你住院,你的家人我都接到新城来,应该可以保护安全,怎么样?”
周一飞挣扎着起来说“大恩不言谢,全凭校长安排。”
于是李志行又给王祥生写了一封短信,交给小五,给了钱,让他们几个赶快上路。
随后又安排冯春霖连夜去接周一飞的家人,叮嘱安排住好后让周一飞家人最近不要露面。
第三天,侯队长带警察来了,找周一飞。
侯队长和李志行不是外人,就说了周一飞的事情,原来周一飞是革命党,会同了几个同志,到西安城里去刺杀陆建章。陆建章哪有那么容易杀?事情败露引起枪战,有一个同伙被打伤了腿,抓住了,其他人都逃跑了。
陆建章用了酷刑,周一飞那个同伙招供,说出了周一飞,这便派人缉拿。却不料周一飞家里人早就人去楼空,估计周一飞也早跑了,但要交差事,就到李志行这里来问问。
啥?这家伙是革命党?还敢去刺杀陆督军?真是个不要命的!平时咋就没看出来呢?不行,这家伙跑了,得赶快找个老师来,要不学校咋办?
李志行的第一反应,是赶快把狗娃叫来,安排尽快找个老师代替周一飞,不要耽误了学校的事情。
侯队长看了看,估计啥也问不出来,就算周一飞真与李志行有关系,自己难道去为难李志行?就算想为难,自己也得有那个本事!李志行现在,说让自己不明不白地消失,怕也不是难事,自己的几杆破枪算什么?于是,侯队长就和志行说说笑笑地坐了一会,收队了。
至于陆建章,那是铁打的神经,遇刺不是新鲜事,抓住了就杀头,抓不住就再查,何况最近最要紧的是对付各地的反袁义军。
于是周一飞的事情,就像往湖水里投了颗石子,也就一个水花,然后就沉没了。
但因袁世凯称帝,乱世方起,以后会有几天平静日子?
过完年,李志行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工厂现在有300杆长枪、10杆帕洛沙冲锋枪护卫,同时组建了50人的手枪队护卫汉堂新城安全,都配20响驳壳枪。榆林煤矿和黄河沿岸的护卫队伍,也都得到了很大加强。
陕西境内硝烟四起,航运公司的车队已经受到过几次土匪冲击,保护自己商路安全是很重要的。
3月份,袁世凯忽然宣布取消帝制,又做起了总统。老袁自1915年12月12日称帝,到1916年3月23日撤销帝制,总共做了83天皇帝。
袁世凯为啥又不作皇帝了呢?
原来袁世凯称帝,他之前的铁杆,北洋三杰里有两个就不满意。哪两个呢?一个是北洋之虎段祺瑞,一个是北洋之狗冯国璋。那不是还有一个?还有一个是北洋之龙王士珍,早就交了兵权做高人去了,要不人家怎么被称作北洋之龙呢!
后来蔡锷自云南起兵,算是云南、贵州两省反袁。因为此时蔡锷的小弟唐继尧,兼管云南、贵州两省。然后反袁老手李烈钧又来入伙,李烈钧曾任江西督军,在江西很有势力。原广东督军陈炯明从海外起兵,攻击广东反袁。川军师长刘存厚响应反袁。而江西督军李纯是冯国璋的小弟、山东督军靳云鹏是段祺瑞的小弟,江苏督军本身就是冯国璋,长江巡阅使张勋(人称“辫帅”)几个,本身就不支持袁世凯称帝。
这样,原本实力煊赫的老袁,其实在南方已经去了一大半势力。
然后袁世凯的军队打得又不顺手,结果又反了广西督军陆荣廷。好在广东督军龙觐光是老袁的真正铁杆,袁称帝时被封为郡王,但是被反袁军打得满地找牙,急忙改口,谎称反袁。不是龙郡王不忠心,而是反袁队伍太凶残,龙觐光只好像一个乖宝宝一样,大眼睛滴溜滴溜看着反袁大军不敢说话。
事态再发展,冯国璋、李纯、靳云鹏、张勋,还有浙江督军朱瑞直接通电反袁,老袁见大势已去,遂取消帝制,又来当总统。
谁知全国人民并不答应,各地反袁队伍仍然风起云涌,非要老袁倒台。
老袁也是英雄一世,糊涂一时,前面收拾孙中山、操纵选举、解散议会等等,干的太顺手,忘记了老子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非要烈火烹油,结果一勺油下去,锅里的小虾米小螃蟹都跳了起来,手持虾钳蟹鳌,从锅里冲出来要要老袁的命!
老袁吓了一跳,连忙说“不加油了!火小点,火小点行不行?”,结果一帮小鱼小虾穷凶极恶,喊道“不行,谁让你用油炸我们!”,搞得老袁十分狼狈,难怪佛教徒们总教育人不要吃海鲜。
全国反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陆建章却帮袁世凯牢牢地把控着陕西,甚至还有余力派了冯玉祥的混成旅去四川作战。
一日,猪娃忽然从富宁回来了,带了两个随从,说胡景翼请志行往富宁,有要事相商。志行细问,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胡景翼在富宁县抓了陆承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听慢慢道来。
话说自蔡锷反袁后,陕西的民军首领李天佐、郭坚、曹世英、高峻等纷纷举起反袁义旗,反对袁世凯在陕西的代理人陆建章。所谓民军,就是参加了辛亥起义,后来政府又没有收编,但也没有解散的陕西本地队伍。
胡景翼早有反袁之心,他本就是孙中山派回陕西发展革命的,如今时机已到,也准备起兵反对陆建章,只是因为自己还披着官兵的衣裳,还没有亮出义旗,先派人各处联络义军队伍,准备联合反陆。
陈树藩力量大,所以胡景翼也派人去做陈的工作,而陈树藩此时正受陆建章委派,与义军作战,陆要求他迅速扑灭义军。袁世凯称帝卖国不得人心,陈树藩比较同情义军,但陈是个善于权衡利弊的人,他不愿意公开反袁,于是就跟陆建章磨洋工,天天出工不出力。
陆建章见此,便直接派出了自己的王牌----小陆将军的“中坚团”,去剿灭义军。咋一下就出了“王炸”了呢?原来现在陕西反袁势头越来越猛,陆建章怕消磨战反而使义军成长,所以陆建章一看陈树藩不卖力,就直接出了 “王炸”,力求迅速把义军干挺交牌。
那么陆承武的“中坚团”究竟是不是“王炸”呢?这么说吧,小陆将军的一个团足编足额3千人,当时北洋军的编制一个团大约1000~1500人,一个师满编才9千人,胡景翼的一个营才3百人,他一个团的人数能顶10个营,其中还有一个骑兵营。
人数不关键,关键是小陆将军的队伍装备精良,武器先进,轻重火器齐备,机枪比普通的团多了近3倍,还有几门意大利炮。这可是在民国初年,他居然有连李云龙都羡慕的“意大利炮”!最夸张的是,每个士兵随身配备餐盒,里面的筷子和勺子都是纯银的!这是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悍的队伍!
而小陆将军本身,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堪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带着自己的“中坚团”,将义军中势力最大的郭坚、曹世英打的屁滚尿流,郭坚、曹世英连战连败,被小陆将军从关中打到陕北,又从陕北打到回关中,简直溃不成军。
刚好,小陆将军携常胜之师路过富宁,就暂时在富宁歇脚。
因富宁县城地方小,大部队就驻扎在离县城七八里路的南塬上,自己带了团部大约近百人,耀武扬威住进了富宁县城。一到县城,就跟胡景翼要钱、要大烟,还命令七八里外的队伍开了几炮,震慑胡景翼。炮声传到县城,只震得富宁县城里鸡不下蛋,牛不产奶。
胡景翼本来正准备起兵反陆,结果小陆将军自己先来了,只是军势雄壮,需要小心应付!于是曲意奉承,暗中却和众人定下计策,准备擒贼先擒王,把“王炸”的王先摸了。
小陆将军本来带了团部人马,住在富宁县有名的湖山书院,胡景翼觉得那地方不好下手,于是就晚上请小陆将军及亲随喝酒,其余团部大队人马,被冯毓东请进了富宁县有名的望湖楼居住。
富宁县望湖楼是明朝所建,全部木卯结构,楼高三层,是富宁县的最高建筑,建于城边,俯视数十里莲湖,千顷碧波,稻香诱人,莲田滚珠。乱插桃花红点点,倒垂杨柳碧融融,是富宁著名的“南湖烟雨”胜景所在,更有诗赞颂“南湖一碧本如天,细雨空朦更可怜。石燕衔花云叶乱,梁鱼出水浪纹圆。高低翠合峰峰隐,还近青浮树树连,最好风吹烟影破,书声遥送过前川。”
团部的人马很满意,如此美景,又有酒喝,实在快活!
小陆将军在县衙酣饮后,去书院入睡,这边大部分手下在望湖楼上就着美酒酣眠。
胡景翼遂派重兵把好县城四门,先派冯毓东等人将望湖楼锁住门,堆上木柴,放了一把火,楼高木燥,谁跑的下来?那边郑玉琨等人,一看火起,就率兵猛攻书院。
突如其来的枪声将小陆将军从梦中惊醒,陆承武根本没想到胡景翼敢与他为敌,胡景翼原本也就区区3百人、一百多杆枪,怎么敢打他?岂不知上次伏击何锐成功,李志行将战利品都送给了胡景翼,胡景翼的火力已经增加了一倍!这些人打他的“中坚团”自然打不过,但陆承武孤军深入,正好一战!
小陆将军仓促应战,随从们乱成一团,凭借书院的各种建筑抵抗。
城外驻军见富宁县城大火冲天,又听见枪声大作,就急忙赶来救援,怎奈富宁县四面是水,城削若斩,易守难攻,胡景翼又在四门设有重兵,不好进攻,想开炮吧不明城内情况,怕误伤了小陆将军,一时怎么也打不进来。
城里老百姓也参加了围攻陆承武的行动,持刀弄棒,围住书院,大喊“活捉陆儿子!”,陆承武在书院里人马本就不多,最终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中当了俘虏。
城外闻听主将被擒,张义安、岳维峻联络的义军大队人马也正前来助阵,所以只好乱哄哄退去,往西安向陆建章报告去了。
胡景翼此战漂亮,区区300人就抓了“中坚团”的主将!
但现在胡景翼遇到的问题是,骑虎容易下虎难。陆承武是被抓了,但陆建章还好好的,陆建章的军队实力未减,这咋办?胡景翼的手下已经吵成一团,所以胡景翼急召李志行去商议此事。
志行听完猪娃的描述,想了一会,就下达了几个命令。
他首先找来了傅长缨,让他马上安排人手,第一探听督军府陆建章的情报,第二探听西安城驻军的动向,第三通知范掌柜这几天可能有重要事件发生,让他赶快组织哥老会力量以便随机应变。所有情报,随时向自己报告。
第二找来刘东山,吩咐立刻通知三原所有武装全体进入战备,弹药足量发放,随时准备战斗。
第三找来冯春霖,让立刻飞鸽传书,要求榆林武装力量全面戒备;黄河沿线武装力量,立刻向禹门口集中!又派赵定安前往禹门口统一调度,注意保密。
各处随时保持联络,等候自己命令。
然后又找来了狗娃,告知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安排,让狗娃立刻提取所有款项,留下必备经营资金后,由小五带人护送,前往上海,在上海随时等候消息。
狗娃一听这是发生了大事,就看看李志行和猪娃说“我马上就安排,但是我走了,志行哥、猪娃哥你俩咋办?”
“我和猪娃你先不要管,你出去了,我们就多了一份依靠,你在上海等通知!”志行交待到。
狗娃眼睛有点红红的,他觉得自己最好的两位兄长可能会面临风险。
“狗娃,你先走,我和志行哥没事,我俩的能耐你还不相信?”猪娃抱了一下狗娃说。
“没事,快去安排吧,现在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搞好了啥事都没有,去吧。”志行也抱了一下狗娃说到。
狗娃看了看两人,说到“你俩一定要注意安全!”,然后一咬牙匆匆走了。
随后,李志行又找来程名恭等几个骨干,告知最近可能有特别事件发生,请大家随时待命,同时做好停工撤离的准备。
活捉陆承武这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大战爆发,自己搞不好就得卷进去。
算起来,自己现在总共约有1千6百条枪,在禹门口大约能集中近千人枪,进可援助三原或者富宁胡景翼,退可接应二者,实在不行,就退到榆林去。不过自己的人马基本没参加过战斗,对阵时情况会如何,很不好说。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目前为止,李志行还是个守法的商人。
做完这一切,李志行和猪娃赶往富宁。他带了冯春霖和他的通讯枢纽乌小艺,乌小艺则带着他的鸽子,另外选了10名护厂队员带短枪护卫。
到了富宁县城,只见四门紧闭,城门上都架着机枪,气氛紧张。走到地势较缓的南门,守门的王守身一见是志行、玉琨等人,便让城上放下绳索、竹笼,将众人一个个吊上城去。
进城直接去找胡景翼,胡景翼屋里正聚集着张义安、岳维峻、冯毓东、赵武等一帮手下,还有义军的李天佐、王义山、曹士英、郭坚、杨介、焦子静、高峻等也已前来,共同商议怎么处理陆承武的事情。
胡景翼一看志行来了,就向大家介绍志行。胡景翼的手下都和志行很熟,自不必说;义军的首领们大多没见过志行,但亦有耳闻,知道志行是了不起的资本家,大家便坐下一起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张义安、冯毓东、赵武、郭坚、曹世英、高峻等人主张杀了陆承武,因为陆建章在陕西为祸不少,陆承武又是其王牌部队的主将,最近将起义队伍打的落花流水,杀了他可以重挫陆建章的锐气,同时对各地义军也是个鼓舞。
岳维峻等人主张放,以放陆承武为条件要求陆建章一起反袁。
总体来看,主张杀的人多。但此事不好抉择,胡景翼只是沉着脸不说话。
大家吵来吵去,最后胡景翼就问李志行的意见,李志行却说“陆承武现在怎么样?景翼哥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胡景翼看了志行一眼,点了一下头,让大家继续讨论,便带志行去看陆承武。
走在路上,志行问胡景翼“景翼哥,你的想法是杀是放?”
胡景翼说“杀、放都不好抉择,杀了必然引来陆建章的报复,陆建章现在在陕西尚有上万人的兵力,在四川也有四、五千人,目前各路义军加上我的人马,也不到两千人,仗不好打。最好能以陆承武逼陆建章一起反袁,但陆建章是袁世凯的死党,北洋军队又都是其袍泽,他会不会反戈一击?也不好说。”
李志行说到“正是如此,此事关键在于陆建章的反应,就看陆承武在他心中重要,还是袁世凯在他心中重要?我已派人去探听,还需要等等消息,但我总觉得,陆建章舍子救主的可能性不大,他今年毕竟已经50多岁了,陆承武也是他唯一成器的儿子,他毕生的希望所在,景翼哥你觉得呢?”
“志行你讲的倒有道理,但此事十分危急,须要越快处理越好。”胡景翼说。
“此事自然是越快处理越好,但我劝景翼哥也不必过于着急,你试想,如果陆建章不在乎儿子,他的大军现在只怕已经在富宁城下了;如果在乎,他自然不敢贸然打你,对他来说,这事拖得时间越长,转机就越大。”李志行给胡景翼分析到。
“嗯,此言有理,你的话让我心安不少。”胡景翼终于松下一口气,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事,却不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