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食人族的酋长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5039字 发布时间:2022-10-12

回到陕西,李志行立即安排招收裁缝,并开始按克里斯提供的图样,开始制造羽绒服。不能等着用缝纫机的,那个等以后能熟练运用了再说,裁缝数量要确保在不使用缝纫机的情况下,也能按时提交克里斯要求的第一批货。

因为这件事情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李志行第一次卖给洋人东西!

陈利生被安排住在汉堂新城那个专门招待客商的,有暖气、能洗澡的饭店里,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先由程名恭、陈佳伦、周向豪几个留学生厂长轮流去陪吃饭,又陪同参观工厂、新城的设施等等。陈利生什么都不用做,理由是正在招收裁缝,需要等一等。

经过几天的时间,李志行已经了解清楚了陈利生的情况。

原来陈利生是四川人,只上过几年学堂,十几岁时随叔叔到上海的商铺当伙计。但陈利生特别聪明好学,觉得当伙计赚不了多少钱,就自费报了上海当时很少的外语学习班,在业余学习外语,结果很快精通了英语,其他好几种语言,如法语、德语、俄语等也都能说一些,这样,他一下就变成了高级人才!然后进美国胜家洋行做了帮办,每月赚150块大洋,薪水一下涨了十几倍。

陈利生天生聪明,尤其喜欢机械,从小就摆弄各种小玩意,时不时做个小玩意出来。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并没有学过机械,但对机械的认知和很多想法,让程名恭几个留洋生都自叹不如。陈利生借着为胜家公司卖缝纫机的机会,将机器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对缝针机的结构已经吃透了。

于是,李志行心里有了计较。

五天过后,陈利生向上海拍了一封电报,表示自己在陕西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上海的胜家先生回复他:要安心为李志行服务好。于是,陈利生就安下心来。

结果过去了两天,李志行才招来了5个工人,于是陈利生就教这5个工人学习使用缝纫机。这个东西本来就不难学,一天就学会了。过了两天,又招了5个工人,于是又教了一天。后来程名恭来了,说希望多培养几个工人,于是又培养了5个,这次花了3天时间,因为招工也需要时间。

上海的胜家先生打来电报,希望陈利生尽快回去,因为洋行还有很多事情要陈利生做,陈利生回复一定尽快。

可很不巧,有一台缝纫机坏了,需要维修。

这是陈利生的责任,也是为公司赢取客户的好机会,所以陈利生应该留下来维修,又修了一天。

上海的胜家先生又打来电报,催陈利生尽快回去,因为洋行只有陈利生一个华人帮办,来了个中国商人想买缝纫机,但交流很不方便,让陈利生一定尽快处理好后马上回去,不要耽误了生意。

陈利生打电报说明了情况,说马上返回。

但第二天,又有一台缝纫机坏掉了,似乎还是上次那一台。这次很难修,因为里面的一个比较关键的零件坏掉了。

胜家洋行没有预料到新机器会坏零件,并没有带备件来。送上海维修显然不现实,因为李志行还要依靠这台机器赶衣裳的订单,订单完不成,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怎么办?还是陈利生厉害,找来工具现场加工零件,这个比较费时,所以又花了两天。

上海的中国商人和胜家洋行的买办交流的很不顺利,就连临时找来的中国翻译也不得力,总之种种不顺利。

这个中国商人也奇怪,说他不想买吧几乎天天来,态度很诚恳,想一次买20台缝纫机,说他想买吧怎么交流都有困难,尤其有时候说一些四川的方言,很多听不懂,能听明白的事情,就是这个中国人在上海待的时间有限。

这事搞得胜家先生很上火,要不是一次想买20台机器,他早把这个可恶的中国人赶走了。

这客人是不是有毛病?是的,因为他是李志行请王祥生故意派去的。

其实大多数洋行对中国买办不信任,也看不起,胜家就是如此。陈利生几次打电报说返回,但并没有成行,约翰便有点生气和怀疑,他并不是离不开陈利生,懂外语的中国人虽然少,但并不是没有,关键是要听从他的命令和诚实。

于是,约翰又派人发了一次电报催促,语气比较严厉,他已经有些将由那个中国客人惹起的愠怒,转移到这个中国雇员身上。

这次,李志行这边的事情终于办完了,李志行亲自出面表示谢意,陈利生立刻启程回上海。

可是一天后,陈利生又回来了。因为他在路上遇到了土匪,还好没有伤人,但行囊被洗劫一空,只好先回三原,请李志行帮忙。

唉,运气真不好,先给上海打个电报说明情况。

然后,李志行在汉堂新城的饭店给陈利生摆酒压惊。

这一段时间,李志行对陈利生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并且陈利生看过了工厂、新城,听过几个留学生厂长讲述李志行的事迹和为人,陈利生其实已经对李志行产生了敬仰之情。所以,他对李志行态度恭敬而亲切。

“利生,你说你们的缝纫机那么小一点,怎么就那么贵呢?”程名恭问道。他这一段已经和陈利生混的很熟了,说话比较随便。

“这个,其实也不需要这么贵,因为美国有专利保护,价格里面至少有一多半是专利费。”陈利生回答。

“就是除去一半专利费也需要140块大洋,还是很贵呀!”程名恭说到。

“嗯,要是中国人自己能造就好了,这么贵的机器,银子都让洋人赚去了,完了洋人再换成枪炮来打咱们,什么世道呀!”陈佳伦说到。

“就是,洋人什么时候看起过中国人,就拿我来说吧,以前也是给洋人干活,后来想想,与其帮洋人赚中国人的钱,还不如给中国人自己干,所以就到李先生这里来了,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也不耽误赚钱,黄金嘛论斤发!哈哈哈!”周向豪笑着说。

周向豪的话让陈利生产生了共鸣,洋人看不起中国人,而且对中国人始终有戒心,有几次他拆装机器时,胜家就找借口训斥他,所以陈利生此刻低着头不说话。

这时,急急跑进来一名厂里的工人,拿着一份电报,说上海发给陈利生的,被电报局送到了工厂。陈利生就急忙接过来,一看之下,脸色立刻变了。

程名恭一看不对,就拿过电报纸一看,上面写着由于陈利生迟迟不归,导致洋行损失巨大,所以将陈利生即刻开除,未支付的薪水作为对洋行的赔偿,还指责陈利生不诚实,道德败坏。

“这个洋人太不是东西了!” 程名恭随口就骂。

刘佳伦和周向豪也拿过电报一看,的确不是东西!陈利生辛辛苦苦为洋行做事,却落得如此下场,大家纷纷一起指责那个洋人约翰。

陈利生表情怆然,只是不说话。连他半年的薪水都不给了,他家里父母、弟弟、妹妹,实指着他的薪水,完成一些已经做好计划的事情呢!自己怎么好给家里人说?还有,被洋行辞退,对再找工作是有影响的!大上海的洋人们其实是一个圈子,以后自己怎么办?

大家骂了一会,看陈利生心情非常不好,程名恭就非常小心的问陈利生“利生,你现在丢了工作,以后打算怎么办?”

陈利生抬头看看程名恭,说不出话,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神情更加凄惶。

周向豪快人快语,说道“嗨!利生,你干脆不要回上海了。跟着李先生干!我们兄弟几个天天在一起,快快乐乐的,不比给洋鬼子干强?”

刘佳伦也说“就是,何必再回去?我们汉堂新城不比上海差,看看街上的电灯,上海很多街上现在还用着煤气灯呢!你跟着李先生干,李先生绝对不会亏待你的!”说完看向李志行。

陈利生已经心动,但他和李志行关系没到直接开口的份上,有这几个人的鼓励,他也抬头看着李志行,目光有些希冀。

“这他妈约翰太不是人了!利生,你要信得过我李志行,你就留下来,咱兄弟们一起创事业,你薪水加倍!先发3千块大洋的安家费!另外,你不是喜欢捣鼓缝纫机吗,我拿两台出来给你随便捣鼓!以后真到了我们自己能制造的那一天,我成立个公司,你当厂长,给你两成红利,今天兄弟们都在这里,我李志行说到做到!”李志行的话掷地有声。

这条件太好了!自己就算做梦也没想过!

刘利生绝处逢生,激动地站了起来,对李志行行了个大礼,说“多谢李先生!我以后就跟着您干!一定把缝纫机造出来!”。

李志行赶快扶住,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举杯庆祝,刘利生因为因为失业的悲伤和不快一扫而空,觉得这是他几十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

意大利人克里斯的订单很快就做完了,早已向上海发货。在刘利生对工人完成第一次培训的时候,李志行就用上了缝纫机,效率大大提高,后来只是拿出一台机器来反复绊住刘利生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志行计划,众人联手,做的一个局。当然,这不能让刘利生知道。

快到年末了,照例是每年分红,股东们赚的钵满盆满,十分高兴。陈佳伦和周向豪也已经对李志行死心塌地,所以李志行也给他俩配了红利,陈佳伦配的是汉堂一厂每年2万大洋投资的红利,周向豪配的是电灯厂2万大洋投资的红利,他俩和程名恭三人配利的金额一样,但最后拿到手的钱可能不一样,要看各厂各自的盈利。

这个年末,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袁世凯称帝。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登基,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因为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又采取了与革命党人合作的态度,一举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在实力的碾压下,革命领袖孙中山,不得不放弃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以超然身份对中国政治展开影响。

袁世凯既有实力又善权谋,很快,北京国民政府(以后就叫北洋政府)就被牢牢控制,革命党人推举的副总统黎元洪,只能当个摆设。议会变成了工具,虽然议会里仍有不少革命党人,但他们的声音总会被袁世凯的党羽们淹没。

革命党人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纷纷反抗。

于是孙中山组织了“二次革命”,要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袁手中夺回来,奈何实力不济,根本打不过袁世凯,反袁的势力不得不蛰伏到南方几个省,酝酿去了。

袁世凯在中国无人能抗。于是,总统任期由5年改为10年,且不限制连任次数,以袁的威望,这已经和终身总统差不多。而且,还规定继任总统由前任总统推荐的三人内产生。这一条如果操作得当,基本能实现“家天下”了,也就是说,袁世凯其实可以将总统宝座传给儿子。

可人心不足,袁世凯偏要当皇帝。

这正是袁世凯致命的缺陷。本来袁世凯乃一代枭雄,堪称近代中国的伟人,本可以名垂青史!但他有实力、有手腕,却唯独缺少了先进的思想,此时民主的思潮已经席卷全世界,欧洲的王室纷纷倒台,袁世凯非要逆潮流而行,究其原因,就是袁世凯其实满脑子旧思想。

正如李志行带着现代人的思想一样,老袁一直带封建思想的糟粕。

例如,就算有朝一日,实力允许,李志行也不会去做皇帝。这就像一个在文明社会生活惯了的人,有人忽然告诉他人肉很好吃,让他尝一口,他的感觉只怕是马上想呕吐。

袁世凯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本是清朝的大官,是从食人族里爬出来与文明人合伙的,一旦条件允许,就又想起了人肉美味,一心想做食人族的酋长。

袁世凯想要当皇帝,就需要列强的支持,因为当时中国孱弱,想做大事,没有列强支持一定不会成功。所以,袁又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惹得全国人民反对。

那么,这“二十一条”,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概是这样的,日本一直在等在机会实现其大陆扩张战略,但日本作为新成长起来的强盗,其在东方的扩张,总受到老牌强盗们的干涉。

甲午海战后,日本本来已与清政府签约取得了辽东半岛,但还是被以俄国为首的老牌强盗们,敲打着吐了出来。所以,日本就像一只潜伏的恶狼一样,一直在等待机会。这次恰逢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觉得天赐良机,于是就向袁世凯抛出了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主要意思是这样的:

首先,日本要独享外国人在山东的所有权利,确保日本在东北的各项权利,在东北和内蒙古享有超越地位。

其次,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一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意思是给日本留着。

第三项,则是日本在中国全面开花。中国政府的政治、军事、财政等都要聘请日本人当顾问,日本帮中国改组警察机构、中国要买日本军火、和日本合办军工厂,一起修矿山、铁路、日本人可以在中国合法传教等等。

我们来看看这个条约,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两个支点一个重点,隔绝西方,腹地开花”。

为什么这么讲呢?所谓两个支点,就是将山东、奉天(辽宁)作为吞并中国的坚实基地。一个重点,就是重点发展在东北、蒙古的日本势力,这一点牵涉到日本与俄国在亚洲的对抗,算是日本的战略重点。然后,就是通过岛链将中国围起来,让西方列强再也无法扩大势力。

这样,它就可以在中国腹地放手施为,全面开花,逐渐吞并中国了。

总之,这是一个要全面灭亡中国的条约。

日本人简直狂妄无耻!当时的中国,就算是一只已经被扑倒的角马,你也讲究讲究吃相好吧!日本不是狼,简直象一只猥琐恶心的鬣狗!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研究的非常深,对袁世凯也研究非常之深!

以至于当日本人对着这个叱咤中国千万里土地,威压华夏四万万同胞的枭雄说,“来,跪下!爬过来,让我扇你一个耳光!”的时候,这个枭雄,竟真的伏下了他庞大的身躯,低下了他宽阔的头颅,像狗一样的爬了过去!

这真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悲剧!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老袁的一己私心!也正是因为这一己私心,中国随后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动荡,军阀林立,战火不断,上亿的中国人流离失所,几千万中国人家破人亡。

所以,袁世凯受到后人唾弃,遗臭万年,真是咎由自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