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不知深浅岂能下水
书名:血吸虫 作者:老蒋 本章字数:3234字 发布时间:2022-10-12

见开门的是吴玉竹,梁冬松很不解的问,“你怎么也来了?”

“这很奇怪吗?你都能来我就不能来了。”吴玉竹横他一眼,随手接过他拎着的两瓶红酒,然后冲着厨房喊道。

“嫂子,冬松带红酒来了。”

“知道了,谁像你,只带一张嘴来。”

吴玉竹撇嘴一笑,悄声对梁冬松说,“看着没有,这就叫当官不打送礼的,不送礼亲妹妹也不成。”

吃过晚饭,吴玉竹到厨房要帮嫂子洗碗,嫂子推她一把说,“你们去聊正事,这里不用你管。”

吴玉竹进书房后,吴正问,“你们真的要把乌拉集团献给国家呀?”

“怎么,你不早就知道吗,难道我姐那些主意不是你出的?”梁冬松满脸问号地反问道。

“这话问的,你们家的事我怎么会知道。是刚才我与玉竹说,乌拉集团搞得那么火,你们现在都得是大资本家了。她才告诉我,当初你们多么操心费力,特别是冯雪梅吃了多少苦。最后才告诉我这个事的,还说我把你们都看扁了,哪个资本家能有这么善良的心肠。”

“我还以为你让我来,是原先就知道,或者从王海峰那里听到了什么……”

“怎么?这事王海峰都知道了。我在开发区呆一天,他一个字也没对我说。这家伙的嘴是老虎把门啊,他怎么说的?”

“他说这是一篇惊世骇俗的大文章,让我们认真准备,在国庆节前就画上圆满的句号。”

“冬松,本来我是想让你帮我办两件事,现在知道了这个事,就先说这个让我都惊叹不已的事吧。”吴正认真思考一下接着说。

“通过这事,还真像玉竹说的那样,我把你们看扁了。这个格局和气魄,一般人不可能有。虽然是步那个杨志洲后尘,有照猫画虎之嫌,却是大手笔才能有的气势。当今这个社会,有几个人能是不爱钱的圣贤君子,你们却是。难怪咱们恩师说,你比他的悟性都要高……”

“你怎么这么说话,我与你都不能比肩,何况是恩师了。再说,这事还是我玉竹姐想出来的。”

“好,不说家长里短话,还回到正题。这事从宏观看,是非常人行非常道。具体到咱们省,也是让大家,甚至省领导热议的话题。冬松,政治是个很微妙的东西,你所以还没进入省领导视野,那是我一直没有找到恰当机遇。这个事要是成了,我会像沾了多大光一样,在李省长那里提到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在他那挂上号了,有什么心病都能治好的。有些贪官,只知道往上面送金银,殊不知即便得到提拔,人家也得认为他是蠢蛋。”说到这里,吴正笑眯眯地看着梁冬松。

“大哥说的对,我听你的。”

“你懂我意思就好,不单是你,雪梅我也会照应的。但咱俩的话,不要对她说,她毕竟年轻,万一翘起尾巴,让别人踩住就麻烦了。今后你们都得清楚,想从政,必须永远有如履薄冰的心态。”吴正心想,我这些话,恐怕明天就要传到冯雪梅耳朵里。

“是,我都听大哥的。”

“再有就是,省委那边王书记推行的国企改革,机关里人都议论纷纷,你千万不要说话。一个刚提起来的副职干部,对省委书记决策说三道四,那成什么事了。被有心人记住,组织部门考核你时候,原话被人家反映出去,就有麻烦了。”

“是的,我知道了。”

见梁冬松连连点头,吴正笑了,“这回该说让你帮我办的事了。过几天你去北京一趟,让恩师给乌拉集团提几个字,顺便打听一下,中央的国企改革是不是要像俄罗斯那样,大规模搞私有化。老爷子在人大和政协有不少文友,会知道内情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可就……咱们就得摸着石头过河了。再就是,乌拉集团的土地流转,搞得很好,基本实现了大生产规模,与上面提到的科学发展观,在一条道线上。任何人也无可非议。但他们的旅游公司,还有再进行整合的必要。”

“大哥你说,还需要怎么整?”

“乌拉村的民宿还是各家自主经营,王海峰老父母都七十岁了,也在经营自家民宿。这种经营方式有些不伦不类,还容易使游客认为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整合之后,应该像那个民俗村一样,由公司统一经营,形成规模。让年轻人成为公司员工,继续经营,让老年人住进标准化的楼房,安心养老,把我们搞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落在实处。人不是牛马,到了晚年总要享受一下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这件事可以让冯雪梅找王海峰,上面有建新农村的具体政策,管委会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也是份内的事。”

“好的,回去我就给她打电话,把这事说清楚。”

“最后你还得替我写一篇文章,标题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国企民企健康发展之管见》。以东柴集团与乌拉集团为论点,以前者的破产,后者的振兴为论据,证明无论国企民企,其兴旺或没落,领导人是重要因素……”

“大哥,不是我推辞,你的文章还用我代笔吗?无论政策水平还是理论高度,咱俩都不在一个台阶上。你不怕我画虎成猫丢你脸啊?”

“别说废话,东柴集团,乌拉集团我有你熟吗?特别是最后的论证,要用无可辩驳的论据说明,无论国企民企,凡是由孙子纯,崔树仁这类人掌权,其没落和灭亡是必然的。相反,即便是民企,有冯雪梅,马玉良这样人掌权,也会由小到大,兴旺发达,甚至还可以为国家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

“好吧,我先写个初稿,最后你校正吧。”

离开吴正家,吴玉竹说,“到我那坐一会。”

“凤兰没去我妈家,所以没打电话,是知道我到大哥这来了。”

“到那坐个把小时,你能掉块肉啊?”说完她拉开车门,把梁冬松往驾驶室里塞。

“我喝酒了。”

吴玉竹停一下,随手拉开后车门,一点也不客气把他塞进去了。

吴正举起拳头,伸个懒腰刚要站起来,电话铃响了。见屏幕上显示的是王书记,他马上点了接听键。

“国君书记好,我是吴正。”

“吴正,我刚看完省台的新闻,对你在经济开发区的讲话,对媒体朋友的讲话,已经拍案叫绝了。”王国君用很是赞赏的口气说。

“国君书记,这可谬赞了。”

“你就别谦虚了,咱们说正事。吴正,你实地看了吧,咱们省哪个国企能有乌拉集团那个发展速度啊?我提出来用超常规办法,实现国企改革全面攻坚计划。有些人不但不理解,还说三道四,连李省长都说要缓一缓看一看,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不是改革开放之初那几年了,还摸什么石头啊。现成的例子已经摆在眼前了,咱们大家必须共同努力,把省里的GDP搞上去,才是硬道理。”

“是的,是的。国君书记说的完全对,但这里边有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政府的管理部门,既要对民企帮扶,也要引导监管,才能使他们走上正轨。在这点上,王海峰和赵汝义他们做的就很好,乌拉集团能在六年时间里,走到全省民企排头兵行列,与咱们党的好政策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们努力是分不开的。相反,如果像华远集团的那个郎昌星似的,为了谋利,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腐蚀大批政府干部,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对于民企,我们不但要扶持,也得加强监管,使他们在法治的框架下合法经营。”

“你看你,这就有些以偏概全了。这个事你不说我也得提醒你,你对记者讲那个郎昌星干什么,那种臭虫全国能有几个呀?咱们省也可能出个把小臭虫,但我们得提倡正能量,不能让一条臭鱼就腥一锅汤。所以我认为你最后说的那几句话,不但不是画龙点睛,还有些画蛇添足的味道。今后咱们大家对这类恶心人的事尽量要少说,或者不说。”

“是的,是的,国君书记批评的对,今后我一定注意。”

“你也真是的,怎么还搞出批评来了,咱们不是在探讨吗。最近我一直在跑各个市州,讲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嘴都要说破了,下面的同志行动起来还是磨磨唧唧。没有雷霆手段,怎么能办大事?过些日子我也要到经济开发区的民企看一看,回来后形成一个报告,用事实对大家说话。吴正啊,报告出来后你得帮我润色啊。”

“好的,好的,我一定先睹为快,但润色可不敢啊……”

放下王国君的电话,他想到李树林肯定也看到了省台播出的新闻,老爷子却没有打电话。他可真是沉得住气,自己去那些民企考察,表面看,似乎在给王国君大力推行的国企改革和私有化进程做注脚。他既不讲心照不宣的话,也不寒暄,完全是一副放任自流的样子。

是否应该把王国君打电话的事告诉李树林呢,想了想后,他调出李树林的电话,闭着眼睛琢磨了一会又放下了。官已经做到这个位置,再搞吹耳边风的事,就有些小儿科了。

一切还是等梁冬松去北京回来后再说吧,万一真是上头的风向变了,王国君是拿着尚方宝剑来的,麻烦就大了。自己所以只同梁冬松他们说半截话,还一再告诫他们要夹住尾巴,就是怕他们毛毛楞楞捅出什么乱子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吸虫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