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书名:“锲而不舍”短篇小说集 作者:锲而不舍 本章字数:4259字 发布时间:2022-10-11

归来


现在王荷花是个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在一年的大多数日子里,村里绝大部分男人'女人基本上都到外地打工去了,除了上年纪的人,村里显得空落落的。反正是无事可做,王荷花便拎个袋子,装一幅麻 将牌,走东家串西家,只要凑够四个人,就摆上桌子,找个日头照着的地方,玩上一阵.当然,在她们五十多岁的年龄,赌资很小,就是块儿八角,无伤筋骨,也无伤大雅,更谈不上赌博.要不这样,王荷花一个人生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它不识字,不可能找本书看打发日子,只能靠打麻 将来消遣.在这个豫北两千多口人的小村子里,王荷花年轻时可是远近闻名的一朵。.她不到20岁就从邻村嫁了过来,中间出走了几十年,没想到,归根结底,还是要来这里终老.这也许就是命吧。

            

    ( 一 )

  从濮阳到郑州,要经过留固车站。在方园几十里内,留固站是规模较大的车站。这站历史悠久,日本人占领安阳市时,这里驻有一个骑兵中队。车站设施完备,周围设有食堂‘厕所和货摊等。旅客一般都要在此略作停留。有时赶上饭点,还要在此就餐,停留的时间就会稍长一些。从这里,向北,可到濮阳,向南,可到开封,向西,可到县城以及郑州等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在这个车站南边是本县一条重要的河流。现在已经干涸,“几十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水流很急,冬天还结冰呢,经常有小孩在上面滑冰。“王荷花记得很清楚。1975年的元月,他就是摸黑跑到这个车站等了半夜,听到村里找她的人的喧杂声,她躲在河的桥下躲了半夜,直到找她的人走了。到天蒙蒙亮,她盲目地搭上一辆开往郑州的长途汽车。车上很挤,人挨人,已经没有了座位。王荷花被挤到汽车的发动机旁,听到隆隆的声响,倒感到有些许的暖意。售票员走过来问她去哪,她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她的身上只有五元钱,那是他轻易用不到的”大票“,而且只有一张。她摸出来,递到售票员手里,”买一张去郑州的吧。“她只知道,车最远到郑州。当时票价只有2元钱。车走得狠慢,在县城车站,挤上来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手里提了个粗糙的铁笼子,笼子里有几只鸡,还在咕咕乱叫。售票员不客气地让他多补了一张票。车上更挤了,中年人东挪西躲,也站了发动机旁。出县城的路是刚修补的土路,车很颠簸,旅客们慢慢交谈起来。王荷花也和中年人搭上了话。她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是谁先开的口。”大妹子,你要去哪里。“”大哥,我没想好。“中年人用疑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意思是你都买好了车票,还不清楚去哪。”大哥,你去哪里“”去郑州,看大姨,带几只鸡。“中年人告诉她,自己的小名叫拴蛋,大名叫许增献。后来上初中时,老师给改名叫叫许争献,说是适应斗争形势。他是县城郊区城关乡人,一直在家务农。妻子是同村人,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王荷花见这个叫许争献的男人样子善良,说话诚恳,不像坏人。经过一番交谈,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出逃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二)

  婚嫁是很正常的事.但王荷花从结婚第一天起,就陷入恐惧和噩梦之中. 1965年春天,王荷花结婚了.丈夫叫李贵,是邻村的.李贵家很穷,王荷花婚前和他只见了一次面.后来才知道李贵那天穿的“的确良“白衬衣竟是借人家的.对丈夫,她没什么可挑剔的.那时候人们都很穷.王荷花从小死了父母,一直在哥嫂家长大,想早点嫁出去,好给哥嫂减轻点负担.李贵没什么不好,就是爱喝酒,一喝就喝多.那时候农村人很难喝上酒.喝的都是很便宜的酒或是散酒,有瓶“四特““古井贡“那绝对是好酒.谁家有个红`白事或盖房子的大事,才能让帮忙的人喝上一回.成亲那天,李贵喝多了。按说他是新郎,不应该喝多.但爱喝又不常喝,在加上村里年轻人起哄,李贵喝得酩酊大醉.一直喝到深夜,他才回屋,倒头就睡,还吐了一床,早上醒来还不知在那.“你以后少喝点吧“王荷花小心翼翼地劝丈夫.“啪“王荷花脸上挨了重重一掌.“以后你是我老婆,只能我管你,你别想管我。“李贵气急败坏地嚷嚷起来,然后扛起镢头就去村小学拉土去了.当时拉一车土能挣一角钱.王荷花流下了无声的泪水,哭过之后又想,也许时间一长李贵就学好了.穷,王荷花早就习惯了.可悲的是,李贵越来越爱喝酒了.村里谁家有事,他总是跑前跑后帮忙,然后喝得一塌胡涂,回家就和王荷花吵架,后来发展到连打带骂.两人有时一架能吵一夜,搅得四邻不安.在村子里,王荷花还是有口皆碑的.尤其是长得俊.结婚几年,也生了一男一女,皮肤还是那么白,眉毛还是那么浓,说话还像小姑娘一样燕语莺声.队里的活也没少干.一年四季从不旷工,那时她的工分一天是七分,已经是妇女的最高分数了。成年男子一天才十分.她和大家相处得也很和睦,就是在家里,李贵酒瘾越来越大,竟发展到把自家的口粮和鸡鸭卖了买酒喝.喝得眼睛发红,面容消瘦,最后活也不好好干了,干一天睡两天,工分越来越。.并且谁劝都不听.王荷花哭了好多次,脸上脖子上胳膊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每每在田里干完活,她总是唉声叹气:“又该回家了,真不想回。“他的娘家只有哥嫂,也管不了那么多。他只有春节时才回去看看,和哥嫂也没有太深的感情。时间越积越久,总有爆发的那天。1975年元月的一天,王荷花狠心的丢下孩子,离家出走了。出走前的那天,王荷花死都不会忘记。当时男孩子还不到10岁,叫李向东,女孩更小。王荷花抱了又抱,哭了又哭,最后还是放下孩子,一个人走了。因为她自己都不知去那里。

 

 (三)

  王荷花快30岁了,只到过一次县城,那是婚前和哥嫂一起到县城卖过一次棉花。所以她依稀记得留固车站这个大车站。婚后又多次赶过集,知道乡政府西边还有一个小车站,只有直达县城的长途车。那时候只有国营的车运营,所以车很少,要搭一次车等几个小时很正常。一到小车站,王荷花就碰到两个熟人。她怕被人看出底细,便向西步行了10多公里,来到了留固车站。这里虽然车多,王荷花还是一头雾水,确实不知道去那。时间已经到了黄昏,在车站百无聊赖的王荷花突然看到从东边骑车过来10多个男人。她马上认出是同村的,肯定是来找她的。王荷花已出来大半天,孩子哭着要吃奶,人们才发现王荷花不见了,便马上组织人四面八方去找。眼看着几个人快到车站了,王荷花机警地跑到车站南边河的桥下躲了起来,双腿还站在河水里。一位男人到桥下看了看,也没有发现王荷花.可能他认为冬天河水很凉,不会藏人,也没搜得太仔细.等寻她的人的喧杂声消失了,冻得浑身冰冷的王荷花才哆哆嗦嗦地爬上来。她赶紧走到食堂,买了碗汤面条吃,才逐渐暖和起来。天快亮了.王荷花意识到不能再停了,说不定哪几个人还会再回来。一辆到郑州的长途车吱吱嘎嘎地停下了。王荷花也没问去那,便义无反顾地挤上了车。

  

(四)

  许争献确实是一个好人。他了解了王荷花的身世,便主动邀请她到大姨家住下了。王荷花当时确无去处,一个妇女总不能睡在车站吧.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跟许争献去了。住了两天,许争献要回老家.王荷花不能一个人住在这里,也得离开。离开郑州的前一晚上,王荷花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躺下睡觉了。半夜里,她好像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压在自己身上.她猛地睁开眼,发现是许争献.她挣扎了一下,推他却推不动.许争献气喘吁吁地像犯罪一样,好像王荷花一喊就要逃似的.但王荷花却闭上眼,没叫也没喊,认他摆弄。事毕,许争献呐呐的说:“跟我好吧,我会对你好的.“王荷花想了想,确实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只好点了点头。他们结合了.回到县郊城郊乡,王荷花才知道许争献的前妻还留下一个10多岁的男孩.男孩很怕羞,见着王荷花,怯怯地叫了一声“姨“。许争献的父母了解了王荷花的身世,倒是很爽快地同意了。两位老人正为儿媳妇的事发愁呢。农村人办事不讲究。许争献`王荷花也没办结婚证,只摆了几桌酒,请亲戚朋友吃了顿饭,就算生活在一起了。当时农村都这样。许争献是个勤快的人,犁地锄地夏收秋种,各种活计样样精通,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还会体贴人。结婚不久,他就更正以前孩子的叫法,改“姨”为“娘”。王荷花也是把种地的好手,在生产队里不落人后。几年过去了,王荷花又生了两个姑娘。她把姑娘和男孩一样看待,还经常偏向男孩。村里人没有不夸的。在闲暇无事时,王荷花也会想起从前的一双儿女,禁不住流下泪来。这里距李贵的村子50多里,王荷花一次也没回去过。李贵村里人也一直不知道王荷花的去向,开始人们还议论纷纷,时间一长,便也风平浪静了。

 

 (五)

  王荷花出逃后,李贵还找了又找,却一直踪迹全无.过了半年,便也死了心。两个孩子由老母亲带着,时间一长,也不哭也不闹了,吃睡都很好,李贵更不用操心了,只是酒瘾更大了.当时村里有郭氏兄弟三人在外地承包工程发了财,村里很多年轻人农闲时都去干活,挣点外快.心情烦躁的李贵也去了。那是1985年的事吧,反正外出打工还没有现在流。.李贵出事了,在外承包干活,李贵还是特别爱喝酒,一天晚上喝多了,醉倒在火车路轨上,被火车撞死了。同一年,老母亲也病死了,从小就没了爷爷的两个孩子哭了父亲哭奶奶。两个孩子怎么办呢?村干部商量,男孩子李向东快20岁了,村里腾出一个名额,让他参了军,女孩子还小,过继给了叔叔.村里人都说,女孩子过几年大了反正要嫁人,跟叔叔过也是一样的。而对这发生的一切,50多里外的王荷花却一无所知。王荷花和许挣献生活得一直很幸福。天有不测风,.刚到50岁的许挣献得了一场重病死了。他死得很突然,至今都闹不清什么病。王荷花虽是许挣献男孩子的“后母“,但感情很好.男孩子也很有出息,考上了郑州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一所中学教书,婚后有了孩子,王荷花主动当了“保姆“.等孩子大了,她也老了。时间已经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打工潮方兴未艾,王荷花和许挣献的两个女儿把土地转包得别人,也跑到郑州,办起了个烧鸡店.还在郊区租了院子,住宿兼做烧鸡.王荷花干脆和女儿住在了一起,都成了没有户口的“郑州人“。

  (六)

  这几年,郑州发展很快。王荷花她们在郊区租的院子要被拆 迁了.一天上午,来了一群拆 迁的人.王荷花的眼睛盯住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李向东“这个名字.“是他吗?“王荷花疑虑重重,轻轻地叫了一声“向东“。那个中年人怔了一下,仔细地看了王荷花一会儿,突然双膝跪地,嘶哑着喉咙喊了一声“娘“.原来,李 向东军队转业到了郑州,在一个区的拆 迁办工作.这次是被抽调来参加此处拆 迁的。王荷花出逃时,他已经快10岁了,对娘的记忆很深刻.娘虽然现在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但与他无数次梦中的模样那么相似.。‘’王荷花要回来了''.消息不胫而走.王荷花开始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重复她这几十年的经历.时间久了,麻 将成了她最“亲密的朋友“.孩子们真心要她去住,她都拒绝了.有人不理解,问她为何不去.它总是淡淡一笑:“这里生我养我,那儿都没这儿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