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生无疑给全家上下老少带来了欢乐,老的抢着抱,少的抢着逗。村里人听说后也来串门凑热闹,村子小论资排辈基本都是沾亲带故,就是现在都觉得论起来有点费脑子。
转眼还有几天我就满月了,我爸我爷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满月酒了,也联系了远嫁的大姑和城里的二大爷,正巧也快赶上阳历年,家里就一起过了。那时候很穷,真的是只有一种家用电器-手电筒。还好家家都养些家禽,鸡鸭鹅猪啥的,但那时候的猪喂养了一年也就200斤左右,都舍不得杀肉吃。平时最好的东西就是鸡蛋,节日等往来必备。我爷有个宝贝,一匹大黑马!也不知道这个干啥用,反正很少拉车用。老爷子还特喜欢。养的又高又大,还有一头骡子,记事起好像都是骡子在拉车,黑马脾气不好,生人去就把屁股对着你,随时准备要尥蹶子。
杀猪杀鸡找厨子万事俱备,大姑一家四口,二大爷一家两口也提前一天如期而至。再加上大爷一家七口,老姑一家两口,还有我的姥姥,老舅,大舅……一个家庭双方的直系亲属们加一起我就不算人数了,费脑子……,反正过大年应该都比不了这次。屋里已人满为患,只好把借来的桌子板凳在屋外窗沿下摆上了几桌。
二踢脚的和鞭炮声过后,正式开席!“老张头,你这儿孙满堂大喜事,来整一盅……”,“老爷子啥也不说了来再整一盅……”,“老张头,明儿个把你孙子抱我家养几天……”,“老张你这菜也不行啊!快把孙子抱来揪个椒下酒……”,“老张头等会给你孙子照完百天照过来跟你喝两盅,你留点量嗷……”,“好嘞,老高头你可得给好好照啊,照不好我给你喝躺下……”“那必须的啊,你就等好吧……”。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其实在农村不管大小事都是图个热闹,尤其是秋收过后的季节,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的都是淳朴的热情,直到后来在城里上学工作成家以后也没有过在农村生活时的感觉,仔细品。
由于大姑二大爷都是远道而来一般都会住上几天,爷爷家的炕又没那么大,晚上大姑一家去了大爷家住,二大爷两口子就住在爷爷家。说起二大爷,在爷爷心里还是挺重的,是我们家第一个走出村子到城里的,听我父母说,小时候那是真认学,搭个土窝棚白天看书,晚上也点蜡在里面看书。结果你看看,到部队是干部,转业了工作也是干部,不管大小,也算出人头地了。找的媳妇还是城里的妇产科大夫,算是我们家里文化最高的了。每次回来看我爷爷奶奶,乡亲们都是夸这夸那的,还有上门找我二大爷要旧军帽军装的,给老爷子整的天天合不拢嘴。
对于一年回来一次的二儿子和儿媳妇,老爷子也是挑灯问剑般唠个没完,大烟袋小烟卷整的满屋子像天宫一样。二大娘就躲到小屋跟我妈唠嗑,这两人其实还有一层关系,就是小学同学。原来是我二大娘的爸是个当兵的,年轻时候就在我们那里,所以孩子上学也在我们这,后来随队伍进城全家就在城里扎根了。所以和我妈这双层关系加持也不见外,反而越加亲近,两人是家长理短唠个没完。
我妈也是借这个时候叨咕着给我起个名的事,本来之前大家七嘴八舌绞尽脑汁的起了几个,可是最后都是萝卜白菜各有喜爱,所以正好文化高的回来了给参谋参谋。
第二天早饭,这事就上了饭桌。
“孩子健康长大最重要,身体要结实不能虚弱,看看我们这里周围虽然没有大山,不过小的倒也不少,不如就叫张山吧?”二大娘对着大伙说。“嗯……,这个好,让孩子像山一样坚挺茁壮结实”,我爸我妈点点头。老爷子一听,“中啊,就是这个名了,好记顺嘴还有深意,本来我合计要是没合适的就先叫狗蛋得了呢!这回好了,小名就叫小山子吧。呵呵……”
“你这是要骂一家子人啊,还狗狗的,”奶奶白了爷爷一眼,也整的大伙哈哈大笑起来。
我是得有多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