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以后,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上五六点钟就要早早起床,晚上自习课要上到九点钟。 这对于刘备同学来讲,实在是苦不堪言。 晚归尚可忍受,早起实在难挨。
初中学校离他家不远,所以没有住校。每次闹钟响了,他都舍不得起床。非等到老妈发出河东狮吼,才会磨磨蹭蹭的穿上衣服。牙也不刷,脸也不洗,半是清醒,半是梦游的往学校跑。
到校后先去操场集合,然后全体学生排着长龙到马路上跑步。一个班挨着一个班,人挤着人,跑也跑不开。
与其说是跑步,不如说是去马路上溜达。夏天的早上能溜达一身臭汗,冬天的早上,眉毛头发都是白霜。
溜达完了,大家便回各自教室早读。此起彼伏,怪声怪气的读书声在校园里飘扬。
女声清脆,细声细语,悦耳动听。男声则格外不同,有的手举书本,如犀牛望月,鼓足丹田之气,吼声连连,好似在同手中的书吵架。
有的节奏飞速,一口气读上大半篇,快憋死了才很技巧的喘口气,er一声,接着飞快往下读。好像道士遇见恶鬼,急急忙忙念咒降魔,只是谁也听不清他到底念的什么。
还有如唱rap者,摇头晃脑,读上两句,就停一停,稳稳神。然后再读上两句,又停一停,稳稳神。你以为他在玩耍,可是他却非常的认真。
几乎所有的男生都在吼书,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刘备同学。
人家是这样读书的,默默看上一大段,然后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身边的白色墙壁,墙上白花花一片,啥也没有。就这样如老僧入定一般,定上半天。再默看一段,再面壁半天。
如此默读,效果如何先且不说。只说造成的后果,多年以后,刘备两眼总是呆滞,眼中有物,却非心中所想之物。总之就是经常神游天外,魂不守舍了。
早读完了,刘备就跑回家洗脸刷牙吃饭。住校的同学们则像猛兽出笼一样,拎着饭碗,冲出教室,冲向饭堂。
推推挤挤的排成几条长龙,沿着通往教室的水泥小道,打饭的队伍几乎有百米长,一直排到教学楼的位置。
打了饭,就三五成群的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进餐。饭堂只是个小小的房间,不具备堂食的条件。
所以不管是朝阳初升的夏季,还是薄雾蒙蒙的初冬,你都会看到校外的小河边,露水莹莹的草地上,都有一堆一堆,蹲着吃饭的学生。
几乎每个人都从家里带了腌制的咸菜,有泡椒萝卜丁,有酸辣的腌韭菜,还有用机器绞碎的芹菜葱姜蒜的混合体,还有糖蒜,辣白菜。这时候大家都毫不吝啬的拿出来,邀请同学品尝,被邀请者则绝不会客气推拒。
这个时候,母亲的手艺就显出高低了。味道好的咸菜,要不两天就被大伙吃光了。味道差一点的,也许可以吃到周末。
如果没有咸菜,也舍不得买饭堂的菜,那么可以花上一毛钱,让学校旁边小卖铺的老头,给打一小勺酱豆。
这种北方特有的小菜,特别受欢迎。用馒头蘸着吃,或者拌米饭,都是极好的下饭菜。
水足饭饱,拿起饭碗到小河边,胡乱刷洗几下,再掬一捧河水抹下嘴巴,讲究的还会用碗舀半碗水,漱漱口。
没有洗洁精,也没有自来水,学校师生吃饭用水都是靠校外的一眼水井。洗衣刷碗,刷牙洗脸就靠校外这条小河了。
小河弯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往哪里。窄处人能一跃而过,宽处一跃而成落水狗。
河水清洌,玉带一样绕过学校。平时深不过膝,雨水足时,也能汹涌澎湃两天,之后便归于平庸。
刘备就在学校和家之间两头奔波。在家吃完饭,去学校上课,放学了就回家吃饭,吃完了又去上课。直到晚上,才得以解脱。
所以刘备格外珍惜床上的时光,也格外留恋被窝。他总觉得,只有躲在被窝里,才会有安全感。
生活平静而平凡,直到初中二年级的某一天,刘备的平静又平凡的生活终于被打破。刘备跟别人打架了,而且伤势严重,脸被挠花,大拇手指被咬了一道深深的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