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晚上,书店关门放假,齐莹难得的有了一天晚上的空闲。吃过晚饭,同宿舍的同学有的和老乡出去了,有的和男友出去了,有的到老乡老师家里聚餐……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
齐莹蓦地发现:她竟没有一个真正要好的朋友!很久已经没有出现的伤感、孤独的感觉又一次袭上她的心头……平时她太忙碌,并不觉得孤单,可是今天晚上她却觉得分外孤单。
她不想待在空荡荡的宿舍,准备到图书馆去。
这时,隔壁数学系宿舍的一位平时见面经常打招呼的,相对比较熟络的女同学雷蓉走进来,问:“齐莹,你怎么不去玩?”
齐莹强掩自己的伤感:“在书店上班累了,想休息一下。”
雷蓉说:“中秋节,不要一个人待着啊,和我一起去玩吧!”齐莹想,自己只有这么一晚上的空闲时间,就放松放松也好。
两人一起走下宿舍楼,已经有两位数学系的男生等在那了,齐莹本来以为只有她和雷蓉两人呢。学校大操场的草坪上,已经坐满了三三两两的同学。想来大家都不愿意辜负这十五的月光。
齐莹他们这群人有8人,大部分是数学系和物理系的。这群人中有一位高个子男生,数学系的,洪山本地人,大概有一米八的个子,一头浓密的头发,气质挺出众,不太象洪山本地人,有种富家子弟的派头。长得和刘德华有点神似,特别是鼻子,齐莹最喜欢的港台明星就是刘德华了。
他自我介绍:“我叫秦东,大家都叫我‘阿东’。”
他很能侃,人挺洒脱挺幽默的,似乎对齐莹挺感兴趣,一个劲地对着她推销他的“健美茶”,其实就是苦丁茶。他说他们那是研究茶叶的。从那些同学的话中,齐莹听出秦东的父亲是他们单位的领导。
秦东大谈特谈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牢牢占据了人群中的C位,大家饶有兴致地听他胡侃乱侃。他似乎很喜欢“招惹”齐莹,几次三番对她挑起话头。要不是齐莹的嘴皮子也挺能侃,一定会甘拜下风,即便如此,齐莹还是感到有点招架不住,他太能说了。齐莹想不到自己在本不认识的一群同学中能表现得这么突出,大家都用调笑的眼光看着她和秦东,欣赏着他俩的唇枪舌剑。
齐莹觉得自己的性格极富双重性,可以很内向,也可以很外向。有时她也很为自己的性格困惑。打球时就有球友和她说:“你的性格有点曲折。”她想自己可能是遗传了妈妈的AB型血的性格,又遗传了爸爸O型血的性格吧。
中秋节第二天是难得的周末,齐莹不用上班。但她并没有感受到一点周末的轻松闲暇的气氛,她得上教室看书,补回失去的时间。在教室里静静的坐着,任思绪任意驰骋。为什么她总觉得不快乐呢?可能是她太不容易满足了,“一山望着一山高”,能够安于现状的人是多么难得。想着想着,那股忧郁之情又涌上她的心头。
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忧郁是一种高雅的气质。她不知道是否真如此。只知道从很小的时候,“忧郁”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伙伴便始终伴随她左右,就象她的影子……
忙碌辛苦的打工生活,繁重的学业,令齐莹无暇去想刘春,但她的心中,始终有他的一个位置安放着。明知道他并不是理想的爱人,明知道她需要的兄长般的宽厚,关怀,体贴他给不了她,但真要和他分手,她又觉得下不了这个狠心,尤其是孤独的时候。毕竟他是她爱也是爱她的人。
中秋过后不久,收到了刘春的来信。信是这么写的:
“……先说说你的事。你最好先向组委会问清究竟是获得几等奖。我怀疑他们正是利用这一点朦胧的希望招揽更多的财源。一、二、三等奖,加起来不够一百个,而优秀奖、鼓励奖之类却多得上千。其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所以你现在不用急急忙忙把钱汇给他们,真是你的东西,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东西,心中再怀莫大的希望,也是白搭。如果他们真正抱着培养文学青年的态度,不会因为你迟交了钱而取消你的一、二或三等奖,而如果你获得的是一、二、三等以外的奖,交上280,再搭上路费,将近400块钱,这笔钱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北京舒舒服服地玩一玩了,肯定会比他们组织的更开心。而至于可能错过这次结交文友,开阔视野的机会,那也不是很性命攸关的。写作,我觉得是生活的经验和阅历问题,而你现在生活才刚开始,机会肯定还很多。
再谈谈咱俩的事。我认为并不是我不是你所希望的那种人,你不是我所希望的那种人,我们的氛围不同,培养我们爱情的不是温室,而是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主观上说,由于我素质的欠缺,没能象你所希望的那样去爱你。其实,我又何曾不想那样呢?终日将感情宣泄于笔端,鸿雁传情,那是你们文人的事情,而我,想你的时候,孤独寂寞的时候,就会去找其他事来做,上实验室,玩玩计算机,或读读英语……用我的方式来解决。
关键是我们都太强调自我了,象天空中的两颗行星,有自己的轨道,也许很难走到一起来。咱俩的事,现在还是先凉一凉,别开温了。任由对方去发展,顺其自然,你也不用每隔15天就盯着我的来信。我也不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信写得不象记流水帐。你觉得有必要就写信,没必要就算了。你也别把爱情看得那么专一、神圣,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潇洒些,按大学中流行的做法,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你既然不想当怨女,那我也不想做痴男,死守这一方神圣的墙角,不容玷污。现在看来,是有点不合潮流了。
最后,再谈谈我的事。最后一年了,一切的一切都将带来结果。所以我现在极其地慎重,不过我还是在努力地完善自己,为最后踏入社会再加满满的一箱油。想去海南,想去广东,天南海角,哪都想去,只要有我发展的机会的地方。学到现在,虽然不是满腹经纶,但满可以毫不惭愧地说自己是知识分子阶层,是个人才。虽然不是那种立影见效的人才,但后劲还是有的。
就写到这吧(还有如果你要去北京,可以拍封电报,我跟别人上鸭绿江搞河口调查,挣了百来块钱,可以赞助你一百左右)
刘春
92.9.10
信末又加了一段:在寄信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你不要误认为我说你是经不起严峻的考验而借口说“bye-bye”,我是说咱们还是不扮演情圣的角色了,那样太累了,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我,这样也许会好些。
看着这封信,齐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如果不是在上大课,估计她都要哭出来了。齐莹恨自己没出息,这不是她所希望的吗?从今以后她是自由人了,不必再牵肠挂肚的掂记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
齐莹又一次清晰地感觉到,以前爸爸说得对,刘春个性强,不是那种能迁就、珍惜和爱护她,肯为她着想的人。两人骨子里都太象了,都太强调自我,都更爱自己,都自私,分手是迟早的事情。刘春也并没有将自己纳入他未来的规划,或许他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新想法,自己可能还是他的拖累,既然他有他的方向,自己也有自己的方向,大家不是一路人,何必强求呢?其实想一想,刘春说得对,他们之间是该作一段冷处理,让时间去考验他们之间的感情。
刘春信末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封信让齐莹感到失望,她绝对不会再给他去信!她恨自己不够坚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他!刘春的确很有男子汉气概,但齐莹想以后她是不会再选择这种“男子汉气概十足”的人了。这封信似乎敲响了齐莹和刘春之间关系的丧钟,让齐莹清楚地看到,她和刘春之间那道潜在的裂痕逐渐加大,他们象两条小船,原本是同一条道上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同行,才发现彼此要走的方向不一样。于是开始拉开距离,按着各自的方向驶向另一方海域……
齐莹将过去刘春写给她的信,用一根橡皮筋扎好,锁进了抽屉里,抽屉上锁的那一霎那,她似乎听到了自己心痛的声音,这一锁,是将自己初恋的痴情也锁进去了。躺在床上,她只觉得心里难受,虽然告诫自己不哭,但她到底还是没忍住,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往下掉……她在心中一次次问自己:悲从何来?这不是她早就盼望的吗?但眼泪还是不听使唤地不住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