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一:华世组织结构及内斗设定
书名:废墟上盛开的花 作者:森林钟 本章字数:3329字 发布时间:2022-10-10

谢谢小伙伴们对这个不是很言情的故事的收藏和鼓励,鞠躬!

其实一开始我是想着一段罗曼史的,但我这个人真的很不罗曼蒂克,理想中的爱情也是相互成就,写着写着,故事就开始朝言情的反方向一骑绝尘。

拉是拉不回来了,所以我决定走逻辑流,把该回收的伏笔回收了,确保不崩人设,结局情理之中吧!

这里要补是华世的一系列设定。因为权斗和改 革是故事后半段的重头戏,而我又恶趣味地搞出来一堆秘书和乱七八糟的职位,在正文中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叙述清楚,既方便大家对照,也便于我梳理思路。


华世的设定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0万员工的大型工业企业。选择工业企业,除了之前说的,可以往理想和人文的方向拓展,也是考虑到工业的产业链相对复杂,参与的部分多且紧密,便于展开权斗,又涉及技术壁垒,有天然的破局点。

但不建议读者朋友们代入现实,为了权斗的合理性,某些设定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具体结构模式如下:

image1.jpeg

  • 股东:散股、外资、机构股东以及控股最多的十个家族(华、聂、夏、沈、张、常、舒、文、赵、寇)

  • 监视会:公司的监督机关,与董事会平级,对公司的决策进行监督,实际上没啥存在感。

    外资:引入恩格勒斯;

    机构股东(银行、养老基金等):通常会在董事会安排代理人,但其实也就属于小股东。这里为了不再添乱,放进监事会,可能用得上可能用不上的设定;

    沈家:涉及背景,进入监事会还是董事会引爆了沈彣与沈家的核心矛盾——沈彣觉得长在组织框架上沈家参与华世决策很不利于组织进化,它只会作为最危险的保守势力存在;如果是进入监事会,还能客观灵活地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沈家深知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纯纯是摆设,进入董事会的目的是不和别的家族走得太开。搞不定沈彣,转头把唐幽芙逼上绝路,最终全面败退。

    职工代表:大陆法系的一般规定,如德国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雇员数量大于两千,则二分之一的监事会成员必须是雇员代表。华世杂糅了这一设计,但由于国内没有工会,其实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这后续会成为聂珩的操作空间之一,划个重点。

  • 董事会:名义上的最高治理机构,但因为权力下潜,成了没有实权的养老地。

    董事会主席:华泽维

    董事会成员:寇、赵、张、文、常、舒、聂,7家的家老,就非常的......安详。


CEO制度:架空了董事会,是实际上的管理机构。

  • CEO:聂钊华,行政一把手,可以简单理解为总裁。

以下六个职位皆可以理解为副总裁,但有次序。

  • COO:聂珩。这个职位先是因为沈彣而高出其余副总裁半级,后有因为聂辰而具有储君的意味。

  • CTO 首席技术官:夏泫,聂家的纯盟铁盘。

  • CFO 首席财务官:常泱,与银行关系甚好。

  • CHO 首席人力资源官:

  • CMO 首席营销官:

  • CIO 首席信息官:张玄秋

CHO和CMO,暂时没有具体设定,这个其实也不很重要,因为这6位副总裁几乎都是亲聂家的,或者纯中立。

那么这么个优势下,还斗个啥?


打这个故事的架构时,我正在看欧洲现代史,肯定是有参考的,毕竟我也没经历过大企业上层的内斗不是?


关于权力,中外通用的一个本能,即中央集心,地方离心

这里就要提到华世最不合理的设定——它有点类似于托拉斯,几十家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组成了具有垄断色彩的大型企业。

只有这种规模的企业,才有能力建立实验室,与大学合作,在科学家与技术专家之间建立起桥梁。这也是聂家早期,以及聂珩后续表现出来的法则“受到阻滞的领先”,即天然的破局点。

这也是内部斗而不散的根本。各个家族掌控的子公司灵活独立,大家寻求的并非成为这个链条的主宰,当然暂时也没有这个绝对实力,而是想要维持格局,建设自己的家族。所以才会抓着华家和华泽维不肯放手,在强势的叶晖与根基不牢的聂钊华之间,最终倒向后者。

但作为上级的叶家、聂家,任务则截然不同,他们得克服离心力,将企业整合起来。在聂家入主之后有一段时间是出现了这个趋势的,而且带来的收益也基本让这些个离心势力闭嘴,直到研发受挫,一切又回到当初。


第二个本能为:上级专制集权,下级架空上层。这不是提拔亲信就能解决的问题。几年前听过一个小型讲座,长期搞管理的主讲人问了一个问题,谁被自己的直系上司提拔过?全场只有一个人有这种经验,而且是在她与直系上司同步升职的前提下。

于是,双方的拉扯几乎都是符合规则的文斗。比如别的家族在配套、预算上搞聂家,聂钊华提拔亲聂家或者中立的副总离间他们与他们的家族,双方互相渗透等等。基本没有什么法外狂徒的操作。

毕竟,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股价被默契地放在首位。

但符合框架规则的内斗,说穿了就是权力之争,远远达不到沈彣设想的改 革。这是他失望的开始,而到了聂钊华夺他的职权所反映出的排除异己则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对方已经将建设家族凌驾于建设企业之上。

建设家族和建设国家(故事中是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相违逆的。并不存在什么先进带后进。

沈彣病倒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看不到华世的未来了,或者说看不到他想看到的未来。但作为一个搞行政管理的,而非技术人员,他什么都改变不了,只能等待聂钊华的作答,但他对此其实不抱希望。


以家族为单位的各自发展伴随着对相邻产业链的吞并同步进行。在沈彣离开的这些年,内部势力一直是此消彼长,最终形成了所谓7大姓的格局。但没有参与到这一进程中的沈家其实不能被等同视之。

沈家人的定位是公司律师,除了拟定各种合同文件,最重要的工作是搭建企业架构,他们与华家都不具有独立自主。聂钊华想要将聂家与华世融合的意图过于明显,沈彣和沈繇都意识到了框架被砸的风险,才坚持把沈家独立出来,减少波及。

事实也是,没几年聂钊华便准备砸掉框架了,文斗升级为人道主义毁灭。

但对世家大族来说,他们只想送聂钊华回家或者回老家,让不那么强势的聂辰上位——底线就是华世的松散结构,而非CEO是否被你聂家垄断,甚至一定程度的行政独裁也能忍。

所以沈彣说他不必要打破华世格局——聂家和华世不可能融合,只能二选一。


办公室人员组成如下:

image2.jpeg

有一段时间,作者沉迷于政治喜剧《是,大臣/是,首相》,汉妃那段介绍部门人员的绕口令实在太销魂、太上头,满脑袋只剩下Secretary!一激动便把故事中的职务名称给改了......(没有看过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顶号好的一部剧!)

简单说来,机要秘书是该部门的二把手,常务副部长,同属于高层,几乎只有大家族出身的人能做到这里;私人秘书类似于特助,CXO和机要秘书都有,分别与各自顶头上司关系紧密,同时是办公室正副主任,除却出身好的,也有一部分学历好、能力佳的能被提拔上来;事务秘书,部员,与私人秘书相比,选拔更看重学识能力;行政秘书,负责文书兼职打杂。所以彼此间的壁垒很难突破。

但CEO和COO有其特殊性,机要秘书(霍伊和舒琅)到不了二把手的程度,更接近于高级幕僚,虽然聂钊华也有专门的顾问团。比如沈繇,从律所退休后,职称便从沈律师变成了沈顾问。


权力斗争从不缺意外,随着聂辰的离世,看似平复如旧的事情已然开始崩坏。

作为聂钊华唯一指定继承人,各家往聂辰身边都做了相当一部分部署,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这一拨人,他们得重新经营一遍,相当于洗牌。

这就要提到故事中的一大时机——宗族崩溃,亲族观念逐渐聚拢不了人心了。尤其小辈们发现,长辈成了二次分配的中间商,还用亲疏堵塞了他们本能靠能力实现上升的渠道。

比如说,最好的位置其实是子公司高管,有钱又有闲,次一级被送到了总部,不仅仅因为职位对个人能力要求更高,也相当于拿人出去当缓冲,总部和子公司那么多矛盾,这帮人累死累活,两头受气,心理能好?聂钊华找中立或者亲聂家的副总裁,还能挑能力!更惨的就是分公司的中层,真就是啥都没有。

没有钱途,没有前途,执着于家族的意义在哪?解决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吗?


聂家的危机则在于,聂珩和聂钊华不是一条心的。他两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都跟在沈彣身边,行事作风和处事哲学完全是沈彣式的。

他对将聂家与华世融合一点兴趣都没有,很早就在将自己从家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学时期热衷于学校的各种活动,很早便进入华世工厂打工,毕业后年年回学校联络感情,关注各类工业设计比赛......他有完全由自己搭建的技术专家人脉,虽然不一定是针对华世进行的。(可能会有番外)

聂钊华很清楚聂珩的若即若离,但他没得选,不是没有时间布局,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是他得借助聂珩的力量,所以才用了一种很不人道的方式将人牢牢攥在手里。

然而对这一切,聂珩是开了全景地图的。他之所以老实忍受摆布,完全是为了他为自己提出来的任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废墟上盛开的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