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住在东窑镇的石头河村,昆嵛山的北面。那个村子很早就搞起了农家乐,还搞了水果庄园。
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张倩觉得李勇肯定会喜欢那个村子种植的蓝莓。
李勇开着车到了石头河村,就已经是掌灯时分了。李勇看到了一个高坡上有灯光,不是电灯,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那种汽灯,烧煤油地。李勇问张倩,那是什么地方,张倩说应该是孟良口。
石头河村南,乃昆嵛山东脉的卢其山,古时有卫所把守山口,相传就是《杨家将》里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两位守将在卢其山驻扎守关。村东河边有兵营,兵营后有一个高坡,兵卒们可以放马,现在称作放马坡,也称马港。这马港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草坡上长了种解毒的草,叫解巴子草,生长在青蛙出没的水沟,水塘边,是丛株,扁圆的绿叶子,茎是绿紫色,有微毒,牛羊等食草动物都不吃,生长在潮湿河边或山沟里,雨季生长茂盛,用它清洗各种皮肤病和溃疡疮口有奇效。传说,当年守关口的士兵,得了一种怪病,身上起泡,浑身奇痒,破口处溃烂生疮,这种病很快在兵营中传染漫延。兵营离村很近,士兵和村民经常来往,所以这种病又很快在村里百姓中间传染漫延。那个年代医学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缺医少药,很难控制这种病传染,村民百姓百般无奈,守关口的两位将领也束手无策。村中有一老人,早年走南闯北,见识广,知道一方子,方子里的主药就是‘解巴子草’,守关将领得知此方,带领士兵顺着山沟河边采摘,回来架上大锅蒸煮,然后分发给士兵和村民。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洗治疗,这种大疮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和控制。村民们感激守口将领,就把将领把守的山口取名孟良口,这种能治病的药草和药方也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一方水草养一方人,一方草木也能相生相克祛病解疫。
可能,那位抗战老兵,看中的是石头河村能养人的山水草木。
抗战老兵铁心的房子在村北头,老石头房子,造地挺结实。李勇停好车和张倩沿着村口的路往上走,正要打听呢,有个穿着旧军装的男人走了出来。
看样子象是当过兵的。
张倩看到那人,楞住了。
是那个,那个在无人岛上守了三年的兵。
张倩和林美儿去岛上采访他的时候,他还说不了话,没想到,这么巧。
那个男人看到张倩也楞了。
认出张倩了。
他却不知道张倩叫什么,只是吐了一个字:“你。”
张倩喊他的名字:“石东明。”
是石东明,抗战老兵铁心收养的孤儿。
张倩和李勇走到石东明跟前,张倩介绍了自己和李勇。
“进屋,快进屋,我铁爷说,今天要来贵客,真让他说准了。”石东明现在说话正常了。本来就是正常的人,还能挑着担子去市场卖水果。
守了三年的海岛,什么待遇也没有,还是回村里干农活。
老兵铁心听到人声,从屋里走了出来。
人老成精,不用掐算,也能知道有人登门。
给客人倒茶水。
“铁爷,是市里的记者和领导来看你。”石东明去里屋搬凳子。铁爷拿了倒好茶水的瓷碗放到院子里的石凳上。
石屋石墙石桌石凳,很有年代感。
铁爷抱拳说话,用的是民国腔:“二位贵客,有失远迎。”
“铁爷,客气了,久仰大名。”李勇也抱拳。
两位的对话这象是回穿到民国了。
文言文。
张倩也抱拳。
“二位贵客请坐,家里都是老古事的东西,可能会不习惯。”铁爷伸手示意李勇和张倩坐。
等张倩和李勇坐下了,铁爷跟石东明说:“明子,去菜园里摘点水果。”
石东明应声去了。
“铁爷,你这屋有年代了,一直这么住着?”张倩喝了口茶。
“抗战打完鬼子回来,老家的人没了,有位故友身体有伤需要照顾,我就来了这村子,住了几年习惯了,就没再动弹,有一年出去,在沁水河边遇上明子,他没爹没妈的,我就收养了他,我那位故友,去世得早,我跟明子这些年,一起生活。”铁爷端起瓷碗,喝了一大口茶,“这茶味道苦,可还能喝?”
“能喝,很好。”张倩回道。
“茶是我自己种地,是我老家的茶。”铁爷精神很好,还挺健谈:“我这里很少有人来,用你们解放革命的话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上了桌面的。”
石东明回来了,端着一个挺大的盆,里面摘了葡萄,黄瓜,还有大枣。
“来,来,吃,张记者,李首长。”石东明就着院子里的水井池,把水果洗好,端到了石桌上。
原生态,绿色水果。
李勇吃。
三样水果都尝了尝。
尤其喜欢黄瓜,带刺的新鲜嫩黄瓜,跟菜市场里卖的不一样。
张倩吃了几个大枣。
铁爷吃了一根黄瓜,看样子牙口很好。铁爷的年纪应该在90开外了,一口牙还整齐齐没掉。
“铁爷的牙真好,我爷爷早就没有牙了,吃馒头都不行,倒是能吃玉米窝头。”张倩也吃了一根黄瓜。
“人,是个命,我这命,算大,跟鬼子硬拼,没死。”铁爷提起了话头,张倩习惯性地拿出了采访本,打开了录音笔。
“我说的,可能跟你们的革命不太一样,我,其实,不是国军,也不是共军,我只是跟着东家少爷,搞情报,给那个,红十字会送物资,救伤员,仗确实也打过很多,有时,都不知道在哪儿打地,要说详细地,你们得去东佛岛问东家少爷,他是正规军,国军的上校参谋,还有东家少奶奶,他们打的仗比我多,见识也高。”
铁爷的经历还真是传奇,竟然带出了国际红十字会。铁爷没提及的还有港城的恤养院。港城的恤养院成立于1929年,隶属国际红十字会港城分会。港城红十字分会成立于1925年,第一任会长是澹台玉田。澹台属于港城的大家族,民国时期,港城张家,刘家,再加上澹台家,都是望族。
十四年年对日抗战,抵御外侮,那些大家族,功不可没。这就跟现在的李家有得一比,李家可以算作中流砥柱,不可或缺。
历史不能只写成功者。一个王朝的兴起,不知道有多少人披荆斩棘,不顾命不惜财地同仇敌忾,才驱除了挞虏,有了独立的主权。
居上位者,体恤下民,知民心所向,顺势而为,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