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生活在鱼缸里的女孩,也渴望一丝温暖的阳光。
这篇文章写了抑郁症女孩伊晓宇,与暖心男孩温阳的青春爱情故事。
因为常年生活在看不见的“鱼缸”里,第一天上学所遇见的一切事物对于伊晓宇来说都意义非凡。
哪怕是踩水坑,走台阶,过马路。
就是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即使来到新学校也会再次过敏。
当她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时,同学们奇怪的眼神,或轻蔑,或不屑,使她开始神情恍惚。
下课后周围的打闹声,与她沉寂的内心形成突出对比,鱼缸初现。
本文最经典的一幕就是放学那段。
——————
晓宇茫然地看着四周,人群乌央乌央的,完全不见母亲的身影,嘈杂的人声甚至盖过她内心的独白。
她的脑袋翁的一下,耳鸣一直响,意识又一次涣散。
“她就是那个生病的小孩吗?”
“离她远点,别被碰瓷了。”
“看着和正常人也没什么两样,之前该不会是装病吧。”
“她不是不能出来吗?这病该不会是传染病吧,快走快走。”
她伫立在人群中,人们都自主绕开她走,以至于她身体附近形成了看不见的“鱼缸”。
她眼神呆滞,嘴巴一张一合,就像水中的“鱼儿”。
——————
这段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无知冷漠,更体现了伊晓宇在病情发作时的孤独无助。
她只不过想像普通人一样好好活着,可是这个尽显人情冷暖的世界不给她任何机会。
现在,有人得了抑郁症不敢告诉别人,有人装作抑郁症四处宣扬,逢人就说,似乎担心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她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随意发疯威胁某个人,而是患者对自己的折磨,也是这个世界对患者的折磨。
他们只是想活着,快乐地活着。
当今世界十分残酷,人情冷暖早已不分年龄,抑郁症患者敏感多疑,他们最初怀着希望寻找救赎,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拖入深渊,直到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伊晓宇的救赎是温阳。
一架纸飞机使两位同样纯真的少年相识。
也许是命运安排,两人本就住对面隔窗相望,但上天赐给了两人不同的性格。一个活在雨天,一个活在晴天。
温阳与其他人不同,时刻关心照顾着伊晓宇,像骑士一样一直守护伊晓宇。
这是一份最纯粹,最简单的感情。
美好的事物容易让人产生嫉妒和仇恨心理。
同学的议论,班主任批评时的强颜欢笑,再次把伊晓宇推进深渊。
伊晓宇晕倒时没人敢上前,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却忘记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他们隔着鱼缸观望伊晓宇,就像参观动物园里的动物。脸上是无辜,不关心。
——————
“你们为什么不救她反而要伤害她?她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她只想和普通人一样安安稳稳度过一生,你们凭什么要剥夺别人的生命,这能给你们带来什么?”温阳嘶吼着。
——————
伊晓宇不在的那些天,温阳茶不思饭不想,眼中自信的光芒不再出现。
两人再次相遇是隔窗相望。
——————
“温阳,好久不见。”
“你现在怎么样?还哪里不舒服吗?”温阳急切地问。
晓宇轻轻叹息着,说话有气无力。“我可能又要休学了,我终究是迈不出这个房间。”
“我可以给你补课,我陪着你。”
晓宇抽泣着,“我能感觉到……”
听到晓宇的哭声,温阳的心刺痛了一下。
“什么?”
“我与这个世界始终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我也不打算再面对这个世界了,一个隔绝多年的,聒噪的无情的世界。”
晓宇挂断电话拉上了窗帘。
“不要!”温阳拍着窗户大喊,可是两栋楼隔那么远,他喊再大声晓宇也听不见。
——————
如果人们对抑郁症患者多点关心,也许这个世界也不会有成千上万个伊晓宇。
他们只是待点燃的灯,只要你给他们一点理解,一点肯定,他们就会重新发光。
故事的结尾还算温馨,最终两人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至于具体的故事情节请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两个立意,一个是关爱他人,一个是无私的爱。稍带讽刺,结尾对两人的感情做出解释,成为全文画龙点睛之笔。
关于本篇文章的书评就写到这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