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百羽门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4626字 发布时间:2022-10-09

中午吃过饭,志行带了众人到榆林城转,看看商铺。

榆林城人口估计有几万人,最热闹的是一条南北大街,由南自北建了几个高大的建筑,依次是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这是榆林一景,名曰“六楼骑街”。

街上行人不是太多,但也不少,当兵的明显比别的城市多,还有就是蒙古人多,大多是卖牲畜、皮货,再买一些茶、粮食之类的日用品。

大街两旁有不少小巷子,里面是榆林城的居民,不少房子也青砖大瓦,有雕花照壁,这种一般是大户人家。榆林自明代以来就是军城,军中的世袭勋贵比较多,房子自然建得好,而且沿袭的是北京四合院的建法,所以,榆林又有“小北京”之称。

一行人慢慢在街上走,赵琦跟在李志行身后,其他人稍后一些。李志行问赵琦“你知道咱们这次到榆林来主要想干什么?”

赵琦忙回答“校长,按您的设想,是要开一个煤矿,再开个铺子卖布。”

“哦,那要注意什么?”志行又问道。

赵琦想了一下,说“开煤矿的首要目的,是供纱厂和电灯公司用煤,所以首先要保证这个产量,为了保证煤炭运输顺利,有必要成立专门的航运公司。另外,因为榆林与草原上的生意比较发达,开铺子以卖布为支点,可以慢慢扩大业务,有条件时也可以做一做马匹、皮毛、粮食的生意,所以,我们选铺子还是大一些的好。这是学生的一些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李志行点点头,说到“嗯,这些都对,煤矿我自然会找到合适的地方,产煤量要稍超出我们自己的需求为宜,且不可做大;另外,铺子不求赚钱。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赵琦迟疑地看了看自己这位校长,想了一会说“校长您是担心井大人那边?”

“唉,陕西没有太大的煤矿,大煤矿其实是很赚钱的,但我们只是商人而已,督军府那次事情你也知道,不要做让当官的太眼红的事。铺子不赚钱可以,但有一件事情不能不做,那就是要打好我们以后在榆林全面发展的基础,榆林所有的商业信息都要收集,人脉都要积攒,包括官府和军队的人脉,还要培养我们在此地的名誉,你明白吗?”

赵琦愣了一下,校长似乎对榆林的期望非常大,似乎已经超出了做生意的范畴,赵琦想了一会回答道“校长,这里会成为我们以后发展的重要地方?”

李志行停下脚步,盯着赵琦看了一会,说“对,三原是我们的现在,榆林是我们的未来,我想让你负责榆林的事情,包括煤矿、店铺和运输,你能做到吗?”

赵琦打了一个激灵,校长当初只说让自己去管铺子,现在却要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自己只怕做不好对不起校长,紧张的不敢搭话,他虽然在叔叔的铺子里管记账,做的事情也和半个掌柜的差不多,但毕竟还是个在生意场上滚爬不久的孩子。

“你也不用过于紧张,你那3个同学,我都派到煤矿、铺子和航运公司去做副掌柜兼管账,你来做3个地方的掌柜,你若需要,我自会再派人来,你只要记住我刚才对你所说的话,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做好,明白吗?”

赵琦激动地热泪盈眶,他本就对校长崇拜得无以复加,所以当街就跪了下来,对志行磕了一个头,大声对李志行说到“谢谢校长信任,学生纵粉身碎骨,也一定把事情做好!”

李志行将赵琦扶起来,一边走一边跟他讲在这里做事情的思路和条理,赵琦认真记在心里。

当走到万佛楼附近时,有一群人在围着看热闹,人群里不时传来叫好声,志行便想也看一看,于是刘东山便从人群里分出一条道来。榆林人怕关中人怕得紧,见一大帮操关中口音的人,又背着枪,就赶忙让开。

李志行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驯鸟的,听口音像是个陕南人,训了一直画眉鸟,这鸟却能识字,还能听指挥落到看客们都手上,又可以飞到空中做各种盘旋、俯冲动作。李志行在后世虽然也见过这种把戏,但从来没有见过驯鸟驯得这么好的。

李志行便站着津津有味地看。

驯鸟人表演完成,那只小鸟竟然自己飞到笼子上,用嘴拉开鸟笼的门,自己飞回了笼子里,又自己关上门。真是太聪明了!大家一片叫好,纷纷给驯鸟人的帽子里扔钱,大多都是一个铜子。

驯鸟人表演完画眉鸟,又从身后一个用黑布盖着的笼子里,拿出一只鹰来。随后鹰也开始表演,一下飞到天上很高的地方又直直俯冲下来,象一架飞机一样,随后又在驯鸟人的指挥下,飞上旁边的高楼屋顶,然后又飞回来静静的站在驯鸟人的肩头。

这可不简单,鹰性子野,很难驯的,一般驯很久才能用于打猎,这种用于表演的驯法非常少见!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叫好,又有人扔钱,不过这次少了很多,因为多数人前一次已经扔过了。

驯鸟人也不在意,将鹰收了起来。随后将身后的一块大黑布拉开,里面至少有上百只鸽子,他开始推销自己的鸽子,说是信鸽,非常聪明,能飞上千里路不迷路,他自己其实就是从四川一路过来驯鸽子的,欢迎大家购买,一对只要一块大洋。

一块大洋?这个太贵了!大家没人买。不过驯鸟人口才倒好,一阵神吹海侃,终于有人觉得新鲜,几个有钱的年轻人陆续买了几对,驯鸟人于是得了好几块银元。

正热闹间,人群后面一阵骚动,却是来了几个警察,借口堵塞交通,要没收驯鸟人的所有鸟。大家一看警察来了,就纷纷让开,不愿惹事。

可怜驯鸟人苦苦哀求,警察只是不依,亏得驯鸟的惯走江湖,知道是要钱,只好掏出一块银元递给警察,警察不见这一块银元则已,一见之下竟然火冒三丈,打了驯鸟人一个耳光,骂道“他妈的,你以为我们是要饭的呢?刚才明明看见你收了十几个银元,却只拿出一块来糊弄我们!”

驯鸟人刚才总共只收了6块银元和几十个铜板,哪里有十几个银元?

所以又是苦苦哀求,不得已又掏了两块银元,那几个警察还是不依,又是一巴掌,外带上了拳脚,只将这个技艺高超的手艺人打的鼻青脸肿,嘴角流血。

这有点过分了,李志行向刘东山示意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悍匪”上去一拳一脚,竟然将刚才打人的警察打飞了出去。

榆林是军城,这里的警察可是人人带枪,呼啦一下,三、四个警察一下把枪举了起来,志行这边也不怕,有是个带枪的护厂队员呢,可都是跟李志行一起在富宁县伏击何锐,杀过人的!

一下双方当街对峙起来,旁边的人群一看不妙,四散而逃!志行有些生气:对我举枪?我毙了你估计井岳秀也不会拿我怎么样!刘东山、傅长缨更是只等志行下令。

正在这时,后面忽然跑来一匹快马,马上的人大喊“都放下枪!”近前一看,却是井岳秀的副官任光远。

任光远本来是找李志行有事情,听了客栈的人指点来街上找,却刚好遇见李志行跟警察对峙,再一看旁边鼻青脸肿的驯鸟人就知道了,定是这些警察在勒索闹事,榆林城警察队长权制六和鲍贵是拜把兄弟,经常纵容手下扰乱商贩。

任光远跳下马来对李志行说“哎呀,李东家,我正在找你呢,你却在这里!”随后又对着那几个警察骂道“这是井大人的贵客,你们还不快滚!”

任光远警察们认识,见他出面,只好认栽,拉起同伴走了。

任光远笑着对李志行说“李东家不要和这些人一般见识”。

李志行笑笑说“怎么会?”

那个驯鸟人一看警察走了,急忙爬起来对李志行道谢,李志行给了他两个银元,笑着“你的手艺不错!”,驯鸟人千恩万谢,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今天的生意不能做了。

李志行招手叫过一个护厂队员,说“帮他收拾东西,晚上带他来见我。”

然后笑着问任光远找自己什么事情。

任光远就笑着说了。原来,昨天任光远在井府听到李志行想买商铺,而他的一个亲戚恰好有铺面出售,就想介绍给李志行,所以亲自到客栈去找。

这是好事情,看看铺面再说。

于是一行人来到任光远亲戚的铺子,任光远的亲戚是他表舅,算是个要紧亲戚,开粮行,位置不错,铺子很大,带院子,有仓库,能住人,很不错!就让他表舅开价,他表舅看了看任光远,开价三千五百大洋,说铺子里还有几百斤粮食,算送给李志行的。

这铺子是不错,不过榆林城商铺价格并不高,估计有两千五就到顶了,几百斤粮食也不值钱,李志行笑了笑不做声。

任光远的表舅又看了看自己的外甥,说自己其实是有急事缺钱要回老家,便宜几百块也可以。任光远也有点紧张地看着李志行,要的的确有点太高了。

李志行沉吟了一下,说“这样,我和光远兄一见如故,自己兄弟,就不谈什么便宜不便宜了,表舅家里既然有事缺钱,我就出四千大洋,也算我的一点心意。”

任光远和他表舅一听大喜,价钱几乎高了一倍!任光远高兴地说“多谢李东家!不,多谢志行兄!你我以后就兄弟相称!老家的确有事情急用钱,要不我也不会急着来找志行兄,这份情谊我记下了,今天晚上请志行兄喝酒!”

“你我兄弟,何必见外,今天晚上就先免了,昨天差点喝死兄弟!改天我请你,好不好?”李志行笑着说。

“哈哈,那志行兄就好好休养,改天我再补上!”任光远笑着说。

“好!好!”李志行说到,然后又让赵琦上前,说到“光远兄,这是赵琦,我的学生,以后我打算让赵琦在榆林打理,你老兄以后多照看。另外,让赵琦带几个人这几天给表舅帮忙收拾,反正也是闲着。”

赵琦急忙对任光远说“见过任副官,以后还请多关照。”。

任光远高兴地说“难怪井大人夸志行兄不凡!想来你的高足肯定也不错,以后切不要客气!”, 任光远的表舅也连忙致谢。

于是店铺的事情就算成了,花了大概多一倍的价钱,不过没关系,这也算是到榆林的一件大事。

晚上,那个驯鸟人被带来见李志行,脸上的青肿还没消,进来就表示感谢,还带了一对鸽子,鸽子全身雪白,倒也漂亮。

志行让他把鸽子放下,然后问道,“你的鸽子真有那么好?一对要一块大洋?”

驯鸟人却很自信,说他的鸽子是专门培育的异种等等,总之,值这个钱。

志行又问到他下一步要去哪里,驯鸟人却说想一直往北再走一走,一个是驯鸽子,一个是他没有固定的目标,到处走边驯鸽子边卖鸽子,他就是以这个为生的。

还有以这个为生的人?这个很赚钱吗?驯鸟人说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偶尔多赚点,后来又花在路上。他只是喜欢这个,喜欢鸟,也喜欢驯鸟。

这个人挺有意思,志行让他坐下来慢慢聊。

驯鸟人见志行和蔼,今天对自己又有援手之恩,便滔滔不绝开始讲他的故事。

原来这个驯鸟人名叫乌小艺,陕南安康人,从小就喜欢各种小鸟。有一次,集市上来了的表演小鸟戏法的,就和他今天表演的内容差不多,但远比他精彩,乌小艺就围着看。

他觉得这戏法确实好玩,等大家都散了,他还没有走。那个表演的人就问他,乌小艺说自己喜欢小鸟,喜欢看表演小鸟。那个人就笑着问他:想不想天天看,想不想学?乌小艺就说想,那人便让乌小艺跟着他走,乌小艺当时只是个小孩,懵懵懂懂的就跟着那人离开了家。

各位看官不要惊慌,乌小艺的结果并没有李志行以为的被骗去做“热粘皮”或者“采生折割”那样悲惨,那个驯鸟人带着他走了不少地方表演小鸟的把戏。后来,把他带到四川的一个大山里,收他做了徒弟,训练各种小鸟。

其实这是一个叫“百羽门”的江湖门派,那个收下乌小艺的人就是这一代的门主。百羽门的就在这大山里,但这个帮派其实只有三个人,即乌小艺的师傅、乌小艺的师兄、还有乌小艺。

虽说就三个人,但据师傅说,百羽门历史悠久,从宋朝的时候就有,主要给宫廷和达官贵人们驯鸟,到近代没落了,就剩下了他们仨,都是坚定的鸟类爱好者。

江湖上真有这样的门派吗?李志行望望刘东山,刘东山摇摇头,他不知道。又看看傅长缨,傅长缨也没听过,但说江湖之大,无奇不有,百羽门存在也有可能。

李志行又问乌小艺,那你学成了就没回家去看看?乌小艺说回去过,但父母已经去世了,家里哥哥也已经成家,他在家觉得没意思,就又出来走江湖。

哦,李志行看着这个鸟类爱好者,说道“其实我也喜欢鸽子,你愿不愿意跟着我,给我养鸽子?我掏钱,你养,省的你到处跑,饥一顿饱一顿的。”

“那除了养鸽子,我还能不能养别的鸟?比如画眉之类的?”乌小艺想了想问道。

“可以呀,你想养啥就养啥,只要你别养凤凰就行,我买不起,再说了,你也找不到呀!”李志行笑着说。

乌小艺欣然答应。从此,他就成为李志行手下的第一个动物饲养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