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让吴柯更好的了解业务和义乌本地的市场情况,张明哲和周杭给他做了一次培训课。
“你别扯这些没用的。”吴柯打断了周杭兴致勃勃的PPT演讲:“你们现在到底有没有进账?”
“进账。。”张明哲把话接了过去:“自然也是有的。”
“不过。。既然大家都是兄弟。。我们也不会瞒你。。”周杭直接关掉了PPT:“坦率的来讲,目前的进账只够养活我们三个人,没有更多的富余。”
虽然周杭说的很“坦率”,可是他还是隐瞒了公司不仅仅进账很少,而且还欠了大量信用 卡的事实。
张明哲也自知此时不能提这一茬,不然会让吴柯觉得,他抛弃所有来创业的项目,不仅仅是贼船,简直就是无底深渊。
“我擦。。”就算这样,吴柯还是遭受到了明显的打击感。
“唉对了!”吴柯突然站了起来:“你们还记得陶勇男吗?就是当时和你们一起做山鹰的那个猥琐男。”
“当然记得。”张明哲缓缓说道:“他现在不是还在上学吗?”
陶勇男当年作为山鹰最猥琐,但是成绩最好的男人,本科毕业后也没有放弃“山鹰学霸”的名头,考取了浙大的硕士,所以现在还在杭州上学。
“我前段时间还和他见过一面来着。”吴柯有点激动,“他当时给我说,他的硕导是义乌的一个大财团的董事长。”
“啥?”周杭手里的烟掉到了地上,“他的导师叫什么名字?”
吴柯仔细的想了想:“好像是叫韩荆山吧。。。”
张明哲手里的烟,也掉到了地上。
2、
韩荆山,在当时的张明哲和周杭耳中,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他旗下的荆山集团,是义乌市本地最大,或者不夸张的说,是全中国最大的皮具加工集团。
这样的资源,在当时的张明哲和周杭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既然知道了这个情报,张明哲立刻给陶勇男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中他显得很有心计的没有告诉陶勇男具体情况,而是邀请陶勇男来义乌玩玩。
“勇男,你说咱们也有两年多没见了吧。这个星期周末你找个时间过来,反正你在杭州也不远。哥哥请你吃饭。”张明哲一本正经的说,完全无视旁边一脸复杂表情的周杭和吴柯。
毕竟是多年的同学兼创业同仁关系,陶勇男爽快并且很兴奋地答应了。
于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陶勇男来到了义乌。
在参观了张明哲们所谓的办公室,和大概了解下业务的情况之后,他们买来了酒菜,由周杭下厨,就在家里弄了七八个小菜,几件啤酒,仿佛回到了大学的时光。
“明哲。”酒过三巡,陶勇男带着一丝酒意:“你们现在的业务情况,这样下去不行啊。”他一脸的担忧。
张明哲把杯中剩余的啤酒一饮而尽,转身拿出另外一瓶:“是啊。。唉。。你是不知道。。创业艰难。。”
“其实我来的时候就在想。。”陶勇男迟疑着,想着合适的措辞:“或许我这边有一个资源你们可以用用。。”
多实诚的孩子。。张明哲心中一声暗赞。但是他并没有言语,继续看着陶勇男,很专注的样子。
“我有一个导师,就是义乌这边一个集团的董事长。。”陶勇男在张明哲的示意下,又干了一杯:“或许他可以帮帮你们。。”
“这。。真的太好了。。”张明哲继续崩住:“他们集团是叫什么名字呢?”
吴柯笑出了声,陶勇男看了看他,一脸的不解:“好像是叫做荆山集团。”
“不错啊,”张明哲伸出了大拇指:“那是我们这一行的老大啊。”
“勇男,这样吧。。”张明哲继续说:“勇男,你看看能不能回去后先给你导师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是大学生创业,一没经验,二没资金,要是能有一个老师帮助帮助我们,是最好不过的了。”
“没问题。”陶勇男示意给他一根烟:“我回去就落实这个事情。”
“另外。。”张明哲一脸严肃:“也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团队。”
“加入你们?”陶勇男有点诧异:“我现在还在上学。。。”
“当然不用你自己过来,这个事情要是促成了,我这边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感谢你的,只能把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分给你。”张明哲真诚的说:“如果以后公司有可能做大,你可以分一部分。当然,如果我们做不起来,这个股份就没有任何用处。”
“既然这样,那好的。”陶勇男明显有所打动:“明哲,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山鹰的时候。。。”
“可惜的是。。”张明哲一脸苦笑:“现在我们已经不在大学里了,和现在比起来,那个时候的我们,就像是过家家。。”
“是啊。。”陶勇男也是一脸的感慨。
3、
陶勇男办事很有效率,在回到杭州后不久就电话张明哲,说是已经和导师说过了他们的事情。韩荆山愿意见见他们团队。
张明哲和周杭心中一阵狂喜,这个团队的转机,他们终于等到了。
不过,事情虽然出现了转机,但是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确定了和韩荆山见面的具体时间之后,张明哲和周杭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商讨各种合作方案,考虑各种会遇到的情况,以及韩荆山可能会问道的问题。
为了理清楚自己的思路,他们甚至还写了一份有生以来第一次的BP(商业计划书)。
非常幸运的是,几天后和韩荆山的见面会谈非常顺利,张明哲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荆山集团的资助。
韩荆山也尽量满足了张明哲们希望得到的条件:
1、荆山提供所有出货来源给张明哲,并且不需要他们押款。集团会定期提供部分货品的库存供他们使用。
2、提供集团公司的宣传资源帮助他们。
甚至集团还免费提供了住宿和一日三餐。这也彻底解决了张明哲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张明哲、周杭、吴柯三人就开始了在荆山的生活。
他们还是按照之前的作息表,早上九点起床,晚上三点入眠。因为不用担心基本的生存问题,所以他们也就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产品和营销上。
周杭和吴柯负责选品和拍照,张明哲还是负责网络平台的运营和推广。
拖荆山集团的福,现在销售的产品再也不是张明哲们初期进货的杂牌,而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产品,荆山皮具。
虽然有荆山集团的一些宣传渠道的帮忙,带来了一些流量,张明哲还是不满足。
既然没有多余的钱去做推广,只能用技术手段弥补。按照老经验,他还是把推广的重点放到了搜索引擎上。
为了达到预计的宣传目的,他夜以继日的研究搜索引擎爬虫的规律,不断修改和优化网站关键词、代码,同时也时刻关注最新的SEO技术动态。
终于在二个月后,张明哲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收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搜索荆山皮具这个关键词的时候,他的网站出现在了第二位。第一位就是荆山集团的官方网站,而他的亿万皮具的排名甚至在荆山的各个官方旗舰店之前。
这也让集团公司市场部的人震惊不已。甚至邀请张明哲去集团内做内部培训。
除了B2C平台外,在周杭的建议下他们还是因地制宜,开启了淘宝店铺。
对外的产品形态有了变化,他们的对外销售策略也有了调整。因为了有了荆山的品牌背书,PC的网站调整为做B2B,也就是对外做批发,服务全国的零售商,而不是终端客户。
然后对C端的用户,零售的渠道则放到了淘宝C店上。
明确了方向,并且没有了后顾之忧,张明哲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起来。
最火爆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要兼顾几种角色,客服、拣货员、打包员、发货员、摄影师、上货员。。。
忙是忙了点,不过三个人都心情大好。
4、
开始赚钱后,随着心情的好转,他们的生活也开始逐渐腐败了起来。
很快,他们就不能满足于荆山集团内部那点小地方(虽然他们的吃穿住行基本上都可以在基地里解决),他们的聚餐方向也开始定期向市中心活动。
从大学以来,所有认识张明哲和周杭的人都知道,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节省的人。更不是一个晓得存钱的人。
除开靠着信用卡借款的日子,他们日常抽烟的档次也从来没有低于过中华,也会定期去KTV唱歌,喝水永远喝的是Perrier苏打水。
所以,在公司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之后,他们开始赚钱了,但是也并没有存下钱。
有些月份,甚至赚钱的速度还赶不上花钱的频率。
他们一直有一个理论,或者更确切的来说,他们一直拿着一个理论做借口。
那就是:只有会花钱,才能赚更多的钱。
这个看似无比正确的理论支撑了他们放荡的生活方式。
荆山集团给他们提供了食堂的饭卡,和所有正式员工一样,每个月会定期给他们的饭卡里打一笔钱。
而这笔足够一个普通员工三餐的费用,被他们当做了零食费用的来源。
每天晚上,他们会紧赶食堂下班的时间,去打几十块钱的卤牛肉,作为晚上的夜宵主食,或是睡前的零嘴。
总得来说,因为有了荆山作为后盾,他们开始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之后,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人的生活不能太过安逸,一安逸肯定就会出问题,这是无数创业前辈留下的经验之谈。
而就在这样轻松的日子晃晃悠悠的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张明哲和周杭才开始警醒。
公司虽然已经有了固定B端客户,但是都是初期找到的客户,半年的时间,老客户并没有增长。而除了这些老客户之外,新客都只是小打小闹。
所以导致他们平台的盈利,在半年时间都恒定在一个固定值,没有降低,但也没有增长。这对于一个初创电商平台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状态。
而且赚到的利润,也才基本上刚刚和他们的每个月开销打平,多出来的一点都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他们在荆山的半包养状态下,肯定不愁基本收入,但是现在的状况里张明哲预想的创业,还是差距太大。
在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已经太晚了。总的来讲,他们仅仅只是利用了荆山品牌的名气,拿到了一笔固定的小规模收入。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他们仅仅是摸到了门槛,连门都还没进去,而想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无异于天方夜谭,面对着开店30年起步竞争对手,他们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优势。
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张明哲一边做着日常运营,一边也开始思考着退路。
这个退路自然不是回上海上班,而是想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