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员。
伍尚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伍员则如雷贯耳,大家一般都亲切地称他为伍子胥。
当时,费无极听了伍奢的话,立刻向熊弃疾进谏:“大王,伍奢这两个儿子都不是一般人物,您听我的,弄死他们,斩草除根,要不然,他们肯定会成为楚国的大患!”
熊弃疾觉得这事儿挺难办:“寡人又不是召唤师,他们又不是憨憨,寡人一召唤,他们就能乖乖回来受死?这不扯淡吗?”
费无极笑了:“大王,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您忘了?他们的爹在咱们手里呢!让他们爹给他们带个话,告诉他们,赶快回来,你爹一个人承受不来。”
熊弃疾一翘大拇哥:“费无极,真有你的!”
随即,熊弃疾命人押来伍奢,向他发出最后通牒:“给你两个儿子去封信,召他们回京述职,他们回来,我饶你全家性命,他们不回,我送你全家上路。”
伍奢知道这是熊弃疾和费无极给自己设的套,想要来个斩草除根,横竖都是个死,坦然了,昂首道:“我劝大王别做春秋大梦了!我家老大,忠实憨厚,你若一召,他必定前来;我家老二,桀骜暴戾,让他送死,别说你是,天王老子都办不到!你们赶紧弄死我吧!”
熊弃疾:“想得真美,寡人要让你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死在自己面前!”随即遣使臣召伍尚与伍员回京。
伍尚应召:“请大使稍等,我洗洗澡换身干净衣服就跟您回去见大王。”
伍子胥张弓搭箭:“谁特么再往前一步,我就让丫血溅五步!”
使者发出威胁:“你可想好了,你爹还在我们手里呢!”
伍子胥目眦欲裂:“去你大爷的!我回去我爹就不用死了吗?我回去我爹照样要死!上坟烧报纸,糊弄你亲爷呢?你们都特么给爷等着!”
说完,“嗖~嗖~嗖”射了几箭,唬得使者不敢上前,随即一转身,消失在人海。
伍奢听说自己的小儿子果然逃走,一声长叹:“家门不幸啊,楚国人民怕是要饱受战争之苦了!”
这可真是亲爹。
知子莫若父,一切皆如伍奢所料,伍尚明知是死,也不愿老爸黄泉路上寂寞孤单——“不孝子,无法为父保命,愿随父亲同死!”
伍子胥知道此去必死,怒含滔天恨意绝不束手就擒——“血仇如海漫心间,我留此命度雄关,有朝一日虎出山,我必血染半边天!”
熊弃疾一时荷尔蒙上头,一步错步步错,取了伍奢、伍尚父子性命,也为楚国埋下了祸根。
伍子胥复仇,无疑是春秋史上的一场大戏,绝然比《王子复仇记》更热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段历史在《左转》上的记载极为敷衍,比如说伍子胥逃离楚国后是如何来到吴国的?《左转》只写了“员如吴”三个字,仅此而已。
看到这里,司马迁先生一拍桌子:“这哪行啊!这么写读者能读过瘾吗?会收藏我的书吗?我再给他编,啊不是,添点!”
于是,《史记》上多了很长一段关于伍子胥的传说。
故事传到东汉,赵晔看了以后,突然灵感爆发,挥挥洒洒整出一部《吴越春秋》,伍子胥的人物形象便越发饱满了。
综合各家之言,笔者也整理出了一段可能伍子胥自己都不甚了了的复仇之路。
【开心一刻】
伍子胥给女神写纸条,内容是:我喜欢你,要是你不喜欢我的话,就把纸条扔出窗外,要是你也喜欢我,就把纸条传回来。
过了一会,纸条传回来了,伍子胥喜出望外,他笑呵呵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窗户打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