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初战告捷
书名: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作者:晓月语斋 本章字数:5255字 发布时间:2022-10-08

初春的天气风和日丽,东征军走的十分顺利。

八天后,进入大宁路的兴州凌河边。一名信兵越过前面的兵士找到元帅,传达了范刚的口信,如今先锋部已过了北镇,发现有广宁来的难民,打听得有大批的高丽兵进军广宁,具体动向不知,现等待元帅的指令。

子玉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休息,然后取出地图,铺在道旁的一块石头上,让萧小把宗霖找来。

宗霖从后面匆匆赶来:“元帅,是不是情况有变化?”

“是的,一直在辽阳与圣元军对峙的高丽兵突然西进,出现在广宁路,速度很快,路线也不变,沿途搜刮粮食,但没有掠夺财物。我估计应是进犯中原内地,其他情况还不明,你来看,” 

子玉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此一路怕是冲榆关去的,那里离京都最近。”

“榆关?邬天翼现在就想举兵进攻圣元,这小小高丽还有这个胆子。”

“高丽虽小,可邬天翼野心勃勃,他打了几次胜仗,在鸭绿江北占了大片地区,可这人并非喜欢攻城占地,只是在辽东流窜掠夺。如此看来,此次屯兵辽阳,应是想扫清进攻的后顾之忧,灭了我军的残部,应该是查到了我们大军的行踪,所以提前出兵了。”

宗霖道:“这样一来,原计划就得变,榆关一旦危险,京城就首当其冲,是不是我们要回师增援?” 

子玉想想道:“不能盲目,这邬天翼打仗颇多,不是鲁莽之人,他即在辽阳,又知我们行军的路线,怕他会兵分两路避开我们。他们多是骑兵,行动又快,必须摸清他们的真实部署才行,我们的信鸽放出去了吗?”

宗霖回道:“昨天就放了,还没回来。”

子玉陷入沉思,按东征计划,大军和玉凤山义军在辽阳集结,分两路与当地的圣元军对高丽兵内外夹击,没想到邬天翼又向西挺近,不摸情况下难以取决。

目前只有让正向榆关行进的玉凤义军尽快赶到,他们的两万骑兵,加上四万马步兵,坚守榆关应该不成问题。

如果高丽真是压上全部兵马进攻榆关,我们从后面包抄,不能全歼也让他损失过半。但邬天翼明知我军已出兵,不会这么傻的?

宗霖见子玉眉头紧拧盯着地图不出声,心知元帅的这副担子不轻,他吩咐卫兵把水袋递给子玉润润嗓子,又安排伙夫就在河畔垒灶做饭,提前吃了,好应对突变的军事行动。 

萧小一脸惊喜,与一个士兵跑来,那人手里提着一个笼子,里面四五只鸽子扑棱着翅膀,其中两只有褐色花纹。

子玉一见,紧皱的眉头松开了,他观察一下抓出一只褐色鸽子,从脚上取下一个小小的密封竹筒。

打开,里面是一张薄薄的纸笺,上面画着各种符号,还有类似地图的线路。

萧小奇怪:“师父,这是说的什么?” 

子玉一笑:“这是打胜仗的诀窍。”

然后让他去通知万户以上的将军过来听令,又对刚才那个信兵说道:“你马快,去通知后面的金将军带队火速赶过来。

宗霖第一个来到,子玉把纸签递给他:“不出所料,邬天翼派了五万轻骑突袭榆关,现在估计已快过靖州了,却在辽阳留了十万兵力,不知他是想分两路还是有别的计划。”

通知的人陆续来了,除了宗霖一帮武试的将军们,还有从江北征调的校尉郝连涵和副将路军。

子玉让萧小通知士兵们开饭,然后和各位将军离了队伍,来到那张地图前:

“现在情况是这样,高丽的五万骑兵已奔榆关,还有三百多里的路程,若轻装突袭,最慢一天多就能到达。他的主力还在辽阳,所以我们不能让队伍全部回撤。只能派出骑兵连夜奔袭,把这五万人的退路截断,与榆关的两万守兵配合,把他们剿灭在关外。

另外玉凤义军三天前已进了辽南,如今应在辽山附近,若能与他们取得联系,他们的两万骑兵也会及时赶到,这样,赢得把握更大。”

郝连涵道:“既然他们想破榆关,为什么不把主力压上?”

子玉想了想:“我想是他知道了我们行兵的路线,不敢兵发一处,怕腹背受敌。按说这不应是他兵行榆关的最佳时机,他为何这样?既是突袭,还在途中大张旗鼓的抢夺粮食囤积,难道想让人知道?” 

说到这里,他脑子一闪:“是了,定是他借突袭榆关之名,想把我军骗的回撤,然后他率主力包抄我们。以他骑兵的速度,几天后抄我们后路也是可能。又或是调开我们,他真正的进攻路线在这儿?”   

“部队里是不是有奸细,要不他们怎会这么快知道我们的行踪。”

子玉道:“应该不会,这邬天翼既有野心,应早就在边境路上派了探子,况且他也不知道要通过榆关的义军,若他知道还有六万军队在后面接应,他也不会采用这个计划。”

一个士兵来传,说黄敬杰将军到了。声音刚落,未及回身的子玉就被人紧紧抱住了。

这种亲昵的举动,除了郝连涵两人,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感染了,纷纷过来热情的拥抱见礼,从年前他们突然消失,这还是第一次见面。

黄敬杰和两个秘密侦查兵俱是便装打扮,复又给元帅行礼道:“要不是这两只鸽子带路,我还找不到你们呢。” 

子玉道:“你的情报已收到,怎么亲自又来了 ?”

“不行,事关重大我不放心,如今辽阳的高丽兵虽未出动,但从他们已经的装备和消息封锁的情况来看,定是有大的行动。”

 子玉道:“对,按我猜想他们也定会尽力封锁保密,放心,我们不会上当的。你来的正好,眼下有件事需要你马上去办。你对地形熟悉,带我的书信抄近路赶去榆关,让他们派人接应义军,尽快做迎敌的准备,你吃完饭先走。”

“不用,我来的路上吃过了,元帅只把信写好就行,我马上出发,保证不误军情。”

临行时,子玉又特别嘱咐黄敬杰,告诉义军不要据关自守,要在关外设伏主动出击。并要他转达守关将领,东征军的轻骑兵会及时增援,与他们里应外合,此战是以多胜少,务必速战速决,全歼敌人。”

送走黄敬杰三人,子玉迅速写了两张字条,用竹筒封好系在两只褐色鸽子脚上,让士兵放了出去。

然后对宗霖道:“你带上调兵的虎符,领两千骑兵赶赴辽阳,不走官道,抄近路也就四百来里,沿路打探高丽的动向,尽快的调集辽阳兵马。若邬天翼西进,务必要拖一下,灵活点不要硬拼。我已飞鸽给李易传书,他会给你联系。这些人对敌情熟悉,必要时烧了高丽兵的储备粮草,我会领大军在前面阻截。”

那位信兵和金彪的一万轻骑也赶过来了,匆匆下马来见子玉。

子玉简单的说了现况,命令信兵:“你回去让范将军马上回撤到义县,同金彪的两万骑兵会合。稍作休息,连夜通过靖州,驰援榆关。”

最后对金彪道:“你带着剩下的所有骑兵今晚赶到义县,从现在起,你们在一天多的时间要赶五百多里路,这种突袭是考验,按我们以往的训练能做到,就看你们了。”

“是,我们只带两天的口粮,除了兵器,一切从简,绝不会贻误战机。”

金彪领命,又担心道:“只是我们走了,元帅只剩三万马步兵,要与高丽的十万大军对抗,不是太危险了。”

宗霖也意识到了:“还是元帅亲自去调兵,我领军拦截。”

子玉摇头:“哪有元帅弃了大军的道理,放心吧,我不会与他们正面交锋,何况还有辽阳的五千人马在后面钳制。只要拖到你们打赢这仗,再来驰援我们,恐怕那时邬天翼也不会硬来了。”

子玉笑笑:“他一旦撤兵,我们就能松口气。这一战很重要,邬天翼在军力上几乎比我们多三成,这次机会必须完胜。不管是否全歼,此战后与他就能扯平了。只是这凌河的大桥我们已走过很远,绕过去还会耽搁不少时间。”

金彪道:“元帅放心,我军中找了个当地的向导,他说如今凌河不是汛期,他知道有处地方水很浅,我们骑马趟过去还不会留下踪迹,这样会节约不少时间。”

“如此更好,大家若无异议,就抓紧吃完饭启程。所有马步兵的将领做好本部士兵的动员,以后的行军速度还要加快,沿凌河河谷,两天内必须进入广宁路,争取把高丽大军拖在广宁东部。”

子玉最后格外嘱咐大顺和罗军,让他们挑选三千精兵专门护卫粮草辎重,尽量跟上队伍,若落在后面也要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子玉下达完命令,将士们便分头准备去了。

他叫住金彪:“这次是我们紫云师的第一仗,你与范将军要好好配合,把伤亡尽量减低,这仗赢了,就会鼓舞我们以后的士气。记住,一定要速战速决。”

       他望着前面的凌河峡谷,这是进入广宁路的捷径,也是在军事上十分冒险的一步,就在金彪他们出发前,他就派了一队轻功好的士兵作为先锋已经进入峡谷查探。三年的战场磨炼,父兄的言传身教,接掌东征军他已经具备自信,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格局掌控,在下属面前不怒自威。

邬天翼突袭的军报,直到兵临榆关才报到京城,当时满殿的大臣俱都一愣,朝廷的远征军刚刚进了辽阳,高丽兵却避开圣元军以突袭的速度兵临关下了。

榆关直系着长京的安危,皇上此时也坐不住了,他对着满朝议论的大臣们道:

“东征大军已走了多日,之前并无高丽的任何进犯征兆,还以为只是收复失地平定高丽。想不到他们突然进犯中原,辽东这么多的路府竟不能及时上报军情,直到兵临城下才报上来,岂不误事。如今只有命东征军回撤增援才可解除威胁。” 

他眼睛寻了一遍:“霍少珺呢,人哪去了,情况如此紧急,他怎么没来?”

睿王胖墩墩的脸上带着一丝讥笑:“我就说嘛,一介儒生,像个娘们似得,军国大事能指望他?平时也就蒙蒙那些年轻后生,真打起仗来,他没那本事。” 

詹木尔等一些蒙古大臣平常看不惯少珺,也借机发泄对这位手握军权,皇上宠幸的汉官不满。

就连章炎、王伯安等老臣也对年轻的少郡不甚放心。

秦中和年事已高,三天里就有两天不会上朝,加上梁攸这几天又告了病假,朝堂上能说顶用话的也没几个了。

皇上遍观群臣,对刘卞道:“刘相国有什么主意?”

刘卞奏道:“以臣的想法,皇上不能只靠霍少珺,如此儒生,并未经历过战事,前些日子比武,他不过是仗着读了些兵书,如今皇上须亲自定夺才是。” 

章炎也道:“霍少珺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对辽东的军情失于督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事已至此,皇上只须处理眼下榆关的防守,别的都在其次。”

茹修平听了,为少珺不平:“霍大人虽年轻,却在上任不满一年的时间,成功的组建了东征军,解决了朝中无将的现状,这可是我们几年来的疏漏,如今不论什么危机,总是有备无患了。”

皇上挥挥手让大家停止议论:“好了,你们不用再抱怨,霍明谕不但才思敏捷,他的治军之法也可圈可点。从他上任,边关将士的怨言就没了,各地的驻军军纪也有所改善,就连南疆和登州沿海也平定不少。这一年军中也没出过什么大事,可见是他勤勉理事的功劳,治军不是仅靠武力,而是肯用脑子才行,现在大家还是商议商议眼下的事吧。”

门外内侍来报,霍大人来了。

皇上心里一喜:“快宣。”

少珺踏着稳健的步伐进了大殿,一帮人的眼睛都集中在她身上。

这位众人眼里的儒生,虽生的长身玉立,看似文弱,却有一种逼人的气势。这来自她无论何时都保持的那份稳重和自信,一双秀丽的眼睛直率中洞察秋毫透着威严。

少珺上得殿来,并不理会朝中那些议论的大臣,径直上前拜见皇帝:

“臣知道皇上和众位大臣定是记挂辽阳东战事,今日就为此事耽搁的来晚了。皇上不必担心,我昨日接到战报,就已派人通知路上的义军,他们就在榆关附近。

今早又接到赤元帅的军报,辽阳的情况他已摸清,派了三万骑兵以日行四百里的速度赶赴榆关。另外赤元帅还说,攻榆关的是高丽五万骑兵,主力还在辽阳,他会钳制他们西下。”

皇上松了口气:“霍爱卿行动果决,朕没有看错你。起来吧,以后战事的进展随时向我禀报,不论花多少代价也要把这场仗打赢。”

少珺道:“辽东战事,臣不敢有半点疏忽。辽阳已被高丽大军压境日久,战报也是两次被劫。东宁全部,辽阳北部已被高丽兵摧毁,东宁府衙已暂撤到广宁。

这次高丽突袭兵报滞后,责任属于周边的两路一府,我已通报责罚。不过高丽兵是轻骑突袭速度很快,战报滞后也情有可原。按时间推算,现在应是两处战场正在激战,皇上再等几日就可知晓了。”

皇上看看刚才还纷纷不满的臣子此刻俱都闭了嘴,不得不承认这位执掌军权的儒生还是胸有成竹的。

他此时像吃了定心丸,他相信霍少珺,从接手枢密院到现在,他的成长和功绩有目共睹,自己刚才的瞬间动摇却是大可不必了。 

果然,数日后榆关大捷的战报传来。

少珺这次一早就上了殿,待皇上上朝便呈报了这一消息。

皇上欣喜道:“是赢了吗,歼敌多少?详细情况爱卿速速报来。”

少珺道:“这次榆关大捷,是几乎全歼了高丽的五万精锐骑兵,缴获战马两万多和全部兵器,三千俘虏已被押往内地服苦役。此次胜利是榆关将士和义军与东征军全力配合夹击的结果。特别是东征的三万骑兵,昼夜兼程,奔驰五百多里,及时截断了敌兵的退路,保证了全歼的战果。”

皇上问道:“三万骑兵的将领是谁?”

少珺道:“回皇上,是右先锋范刚和左先锋金彪。”

“好,好,记一大功,待回来朕一定封赏他们。”

少珺又道:“这次大捷,还亏了东征大军有力的拦截战,赤元帅带领三万马步兵,日行一百多里,赶在高丽军前面,配合孟将军的五千辽阳驻军,把高丽十万大军成功拦截在广宁北部,阻止了他们对榆关的接应。”

“十万?他们三万五千人还是两处,竟然挡住了十万军队的进攻,真是奇迹。”

皇上不禁发出一阵感叹。

少珺笑道:“皇上,战场上有时不会按常规出牌,许多奇迹都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必然发生。元帅的战报并没详细述说,我已猜到他定不是用的正面对决,最后连高丽的后勤粮仓都烧了哪。” 

皇上呵呵一笑:“这个赤虞,朕在他与真金比武时就已领教过了,好个文才武略的元帅,没选错他。”

大殿上的气氛也随之轻松起来。

少珺看看旁边的刘卞,见他脸上挂着笑,嘴角却是带了点苦意。

她走上一步禀报:“现在邬天翼的军队已经后撤,我军也伤亡不大,基本没什么大的减员。如今东征军与玉凤忠义军兵合一处正在修整,皇上可以放心,如今高丽已经不具备进攻中原的机会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