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首长们有点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老江湖都这样。
表面上是这样,其实是那样,别人还看不出什么来。
几位老革命来胶东根据地,先怀旧,跟当年的老兄弟,甚至是仇敌见见面。胶东昆嵛山这一周围,还存活的抗战老兵,分布在二十多个村子里,行政上隶属登平镇,东面的东窖镇,南面的圣水镇,北面的天马岛,也有不少抗战老兵。
有好几个阵营,国民革命军,地方武装(也可称土匪),大家族的自卫武装,还有隶属美德等国的洋武装。
胶东半岛抗战时的武装力量,太杂了,五花八门。
说是各自为战,亦不过分。当年的武装割据,就是当事人都不一定能说清楚。中日双方都有说不得的事,各说各话,直到现在,日本人还在美化,什么大东亚共荣,湾湾那边呢,就一直以抗日的中流砥柱自居,还拍了个可歌可泣的《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记录片。人家也确实是在正面战场跟日本的部队硬杠。我们大陆的八路军,三个师能说出来的只有游击战的扩大根据战,地道战和地雷战,这要是写官方的正史,还真是拿不出手。
李勇看过好多抗战时期的杂史。
就称作杂史吧,等过些年,有人整理的话,就成了“史记版杂史”。
焦副部长陪着几位老革命去了某位很著名的大地主的后人开的大院儿农庄吃饭去了。李勇和张倩他们就在登平镇的大食堂吃工作餐。
工作餐也很丰盛,八菜一汤。有鱼有虾有野菜有粗粮。
“给你们军史办的领导们提个建议,”李勇半开玩笑地说了半句,拿了一个玉米窝窝头泡到了野菜汤里,“咱们的抗战史,京城那边有几位教授,已经把时间提前到了1931年9月18日,真正的战斗,要从西北军冯玉祥老将军的察哈尔抗联开始,有一位教授把那位不抵抗将军算作抗日先锋,要是真这么写的话,那位不抵抗将军的爹怕是要从坟墓里爬出来,骂几句娘希匹!”
“抗战史难写,45年到49年的内战史也难写。”林美尔的用词挺尖带着刺。显然,用49年代替某个很神圣的词汇的人,看法肯定跟一般人不一样。
张倩说,“能写出来多少,就写多少,反正,咱们不是做结论的人,上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那几位老革命可以给咱们掌舵。”
党史办的李清,想说什么,却没张嘴。
老郭闷头吃饭。
吴哥调侃了一句:“我和张主任,做了好几期军事天地,毙了一半儿,做史料,真一点儿的东西,怕是出力不讨好。”
吴哥说的张主任,是指张倩,吴哥在报社呆得久了,也圆滑了,不象年轻时,喜欢出头,喜欢做有份量有深度的新闻。
喜欢研究人情世故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吴哥办公室桌上的台历就贴着这么句话。
家里有老婆孩子要养活,赚钱是硬道理,大学里的意气风发的书生气,收起来了。吴哥有想法,要是这次把军史办的活儿干漂亮了,能进宣传部,调个副科,再混个正科,熬够年限,弄个副处退休,一家三口的日子应该是不错地。
衣食无忧。
这就行,知足。
所以,求稳,也希望张倩也稳着来,别弄出让上头非议的东西。
老郭更是稳如老牛。
这个世界,给老郭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了。人家吴大部长应该也是力排众议,把一个报社不愿要了的废人给晒到了阳光下。
能晒晒脸就行,任务完成,吴大部长要是满意的话,能在合适的地方安排一下,就非常感恩了。
党史办的李清,可是风华正茂,干好了,没准能有大发展。
李清能感觉到,军史办的这个工作组的氛围。这次看似随意的工作餐,无论如何也得表一下态。
年轻得有朝气,不能畏首畏尾。
不能对出自豪门家庭的人有偏见。李清本来对李勇没有什么好感,老觉着李勇太花花,工作上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能力。
这次坐一起吃饭,听李勇的几句话,这才知道,李勇不是绣花枕头,人家有真才实学。
人家对抗战这一块儿,就有自己的观点。
李清有一篇论文,写的就是胶东根据地。当时在学校的时候,看到的只是特别官方的资料,没太关注那些“杂史”。
李清的导师给了一个评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样的评语,明显是批评了。李清毕业分配到港城以后,看了一些史志办编的胶东名人的自述,有些人讲得很好,挺中肯地。
尤其是对那位港城张家的贡献和胶东大地主家的事,八条家训,找了不少资料。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更要有经济来支撑。抗战那么多年,地主家还有余粮,人家肯定是持家有道。港城张家,更是在战争期间依然有船只在航运,还直接买飞机支持抗战。
这就不是小农经济能支撑的了,这是战略眼光。
500年的张家祠堂,600年的牟氏庄园,抗战的14年,日本人在胶东一带扫荡又扫荡,这两个大家族却仍然屹立不倒,他们的后人,能靠自己的经商头脑,靠双手又积累起了大资产。
人家救国有道治家有道理财有道。
李清理好了思路,说话了:“我是个新人,是来学习地,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对不对?我刚毕业那会儿,就看了一些抗战的材料,咱们史志办写的几位名士口述的回忆录,就写了咱们胶东的经济抗战黄金支援,这些是有数字地,那些大家族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他们不应该就被人这么忽略了,革命圣地延安,经费不足,咱们胶东人是真金白银支援了,内战时期,哦,说错了,是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子弟兵,移师东北,真是可歌可泣,可,55年授街的时候,咱们胶东人没出一个将军,这怎么可能,课本里,峻青先生的党员登记表,冯德英先生的苦菜花,还有那本半岛泪,他们的原型比将军还将军,写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李勇赞李清,“说得太好了,战争没有经济支撑,哪有什么八年,十四年,半年也撑不住。我这有,一士河山一寸血,还有海湾战争的纪实片,我觉得应该好好看看,有些角度,多扩展一下,能提高档次。”
先不管什么档次不档次,能参照一下现代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再大视角地审视一下当年抗战的政治和经济,是挺不错地充实自己的机会。
战争观和战争条件下的经济观,挺好的角度,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