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司汤达《红与黑》
书名:文学整集 作者:苏灵 本章字数:1450字 发布时间:2022-10-05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作者司汤达用冷静客观的笔触,围绕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的失败,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 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红与黑究竟指些什么,广大研究者已经给出了答案。红,指的是拿破仑时代的军服、德•雷纳尔夫人的鲜血、热血和革命;黑,指的是王政复辟时代的僧侣黑衣、玛蒂尔德的丧服、教会的阴谋。二者的关系,几乎是一一对应的。


读《红与黑》,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主人公于连。在深入思考之后,我认为这个“外省来的年轻人”,应具备野心家与奋斗者两个方面的形象。


于连是一个充满了矛盾色彩的人物。他既自尊、勇敢、真诚,同时又自卑、怯懦、虚伪。作为野心家的于连,在他极其丰富又极其矛盾的性格特征中显现。


这位青年人强烈的自尊心,发源于他强烈的自卑心。父兄的蔑视,平民的身份,已限制了于连的能力发挥,令他痛苦不堪。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中,于连被聘为家庭教师之后,最关心的不是报酬或名誉,而是和什么人一同吃饭的问题。


长期的自卑,反弹出极端的自尊。为此,于连想要往上爬,野心家的发迹就此开始。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私情被公之于众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满腔怒火。正如他最初决定向这个糟糕社会发起挑战时那样,一往无前,毫不妥协。


不过在德•拉莫尔侯爵府取得身份、地位时,因为既有利益的诱惑,他给了自己妥协的理由。可以说,一个野心家的抉择,总是围绕着利益得失来展开。


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这两位贵夫人的爱情,最初或许是出于某种报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疑会付出一些真感情,这是真诚的表现。在贝藏松省神学院,崇拜拿破仑的于连,竟然为了晋升之路辱骂偶像,这则是一副虚伪嘴脸。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性格矛盾的于连,确实干了野心家的行动,且这一形象占据极大成分。


作为奋斗者形象的于连,则比较容易被我们所理解了。这位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年轻人,头脑敏锐,意志坚定,懂得一手拉丁文,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这是一个极其励志的故事。


当于连和所谓的上流社会,公然撕破了脸皮时,他慷慨陈词:“在你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出身卑贱而敢于起来抗争的乡下人!”这一刻,不管怎么看,于连都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反抗英雄。


现实的残酷,社会的黑暗,断送了普通民众成就事业的几乎所有渠道,于是,在上层人压迫下层人的同时,作为下层人的于连,竟然利用上层人慢慢爬了上去。这样的反抗故事,在平民眼里,足够励志和热血,却也令上层人恐惧得头皮发麻。


于连以爱情为跳板,两次追求贵夫人,依靠她们向上流社会进军。这样的行为,多少有些野心家的成分。但是自从于连向德•雷纳尔夫人开枪,那群上流人士也如愿处决了他之后,妥协、卑鄙、软弱等,就都没有任何指责的价值和意义了。


毕竟,于连终于从自己矛盾复杂的性格之中,选择了不卑不亢,毫不妥协的那一个部分。他高举着反抗的旗帜,慷慨赴死,做了一回真正的勇士。


许多人会拿于连和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确实,这两位人物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从一个热血少年黑化为十足的野心家,被金钱社会完全同化;《红与黑》之中的于连,则在反抗和妥协的选择里苦苦挣扎,最后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反抗之路,他要成为一名英雄而非野心家。


如果硬要在两人中间分出个高低来的话,我大概会偏向于《红与黑》之中的于连。同为奋斗者形象,于连在金钱世界里矛盾了许久,徘徊挣扎了许久,但最终没有迷失自我,这样的战斗性、坚定性,令人心生敬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文学整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