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刚开始的八月是最轻松的,上午听写文常和一些故事创作基础,下午则是综合课程或是看电影,全程轻松愉快毫无压力可言。晚上六点过就下训回家,回家只有背书作业基本没有手写作业。
有时候我们的课上着上着还会歪楼:明明老师上一秒还在讲怎么写故事才有“戏剧性“,然后下一秒就聊成”如果情人节你和女友逛街碰上了你女友的前任……”之类的奇怪话题。
有时也会聊到一些高深问题,像什么女性社会地位,年轻人的婚恋观之类的,反正什么都聊。这些问题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标准答案,千人有千思,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不像在学校里只是尖子生们的机会。
对此,我们老师美名其曰:先培养兴趣。
我第一次看综艺也是这段时间——中午吃饭时间老师会放各种类型的综艺,娱乐类的放,文教类的也放。当然,这不是白看的,有可能下午的综合课作业就会叫你写它们的特点,节目形式分析等。这可是文常考试中的15分大题。
“近两年,国内出现了许多”慢综艺“,比如我们这两天看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魏老师把视频停下道:“大家是不是觉得看着非常无聊?那是因为你们还是学生,等你们参加工作了就会知道忙了一天回家后躺在沙发上看点电视是多么幸福的事。”
“老师,虽然这些节目的立意都不错,但真心没什么看点啊。”有人问。“看点就是”慢“啊。”魏老师把幻灯片切回来:“不知道你们地理课讲过”逆城市化“这个概念没?就算没有大家最近也听说不少”逃离北上广“之类的新闻吧。“
“这两年算是我们国家的鼎盛时期,各大产业基本上都在次遇到了瓶颈,自然就不比前几年,十几年前那样只要勤劳就能挣钱了。你要拼学历,经历,机遇……大家都在拼,都想争取更多的一线城市资源,所有人都很累——这时候来一款治愈的慢综艺,不是更容易在一众传统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吗?“
“大家要记住这个考点啊,明天听写。“魏老师在PPT上圈住了”慢综艺火爆的原因“这个考点。
除了综艺,我还看了不少电影《金陵十三钗》,《大红灯笼高高挂》,《孔雀》等,这些大都是讲的我们知道结局的老历史甚至老一辈的琐事,可通过电影拍摄它们变得“活“了起来,而不是一段冰冷的文字。
在《金陵十三钗》中,导演们通过精妙的拍摄手法使我们明白了“历史的一点尘埃落在一个人身上就会变成一场灾难“这句话。而在《孔雀》中,朴实无华的记述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上一辈人的普通生活——中国电影还是有”普通人“的一席之地的。
人嘛,毕竟还是“图像记忆“动物。
一些外国电影也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映像,像《寄生虫》,《V字仇杀队》。我看完《寄生虫》才知道原来韩国也不完全是“娱乐至死“嘛,人家也有不少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影片。
“其实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片子韩国不少的哦,并且里面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比我们中国还深刻不少,但是大家也可以换个思路——“
“在我们中国这种题材的片子审查是很严格的,一些太露骨的甚至不会过审……对此大家一定会骂粉饰太平什么的吧?可是如果粉饰都懒得粉饰的话……对于社会来说真的是一种好现象吗?“
……经过一个月的初步学习我已经从“只是为了少点分数”真正变成了一个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人。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心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之前的烦躁感消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