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上解君父之忧,下疏灾民之困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33字 发布时间:2022-10-06

上解君父之忧,下疏灾民之困(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七集

 

户部500万两的预算要是被道长批了红,赵尚书这一把,估计就能赚它个百万两,到时候可能还得再给老恩师送个戏班子什么的。一个月前早就勾兑好的事,不同省份的回文,竟然都赶在昨天晚上同时到了,这就叫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抛开具体事实不谈,赵贞吉相当于带领清流一众官员,自掏腰包来帮道长修宫观,同样是掠之于官,高拱说的是暂不领俸,赵贞吉说的却是义不容辞,两厢对比,一个是被迫不领俸,一个是主动做公益,孰优孰劣,高下立判阿。赵贞吉等于亲口承认了,户部昨天报的预算里,至少藏着60万两银子的猫腻,但经过理学之臣一番摇唇鼓舌、雄辩滔滔,硬是把贪墨情事,给洗白成了“上解君父之忧,下疏灾民之困,义不容辞”的壮举,连徐阁老都要由衷地夸一句,“安排的甚是妥当”,道长更是眉飞色舞、龙颜大悦,猛地抡起法杖,对着铜磬连敲了四下。

 

四声磬响过后,陈洪神情庄重地走到赵贞吉身前,亲手接过了那封奏疏,诚恳地说道,“赵大人,请坐吧”,讲道理,敲一声的高拱、敲两声的李春芳,都能坐在绣墩上,道长给赵贞吉敲了四声,凭什么让人家赵贞吉在边上站着。这里插一嘴题外话,在职场上认真努力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全心全意地为领导服务,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像这样的人如果不提拔,那简直是天理难容。换个角度看,道长让赵贞吉去管户部,就跟玉帝派孙猴子去守蟠桃园,效果差不多,诸位不妨想想,3600颗蟠桃树,就算撑死孙大圣,就凭它一只猴又能吃多少,反正最后蟠桃园的桃子是一颗也没剩,黑锅全让那大圣给背了,这种脏心烂肺的缺德事儿,也就只有玉帝和道长能干的出来。

 

道长修宫观刚好缺60万两,各省蕃库便可丁可卯地拨了60万两银子出来,几个省的回文还都是同一天晚上送达的,这话说出去怕是连鬼都骗不了,只不过道长根本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哪怕是圣明天子,也没有一个人吃独食的道理。但凡事都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尊卑有序,只要道长他老人家还没吃饱,底下这群鳖孙,谁也别想动筷子,盗亦有道,这就是道长规矩。陈洪提笔批了红,又抬头看向徐璠,不等徐阶开口,便直接大声问道,“徐侍郎,原定为宫里修宫和修仙观的款项,便有了三百万两,这三百万,够了吗?”给道长修宫观,三百万两到底够不够,这事儿还得包工头说了算,若是徐公子自己少拿点,这钱大概也够用了;若是徐公子狮子大开口,只怕后面还得追加预算,所以陈洪要先逼着徐璠先报价。

 

徐璠双手捧着奏折,眼神中带着一股兴奋,向前跨了一步,见猎心喜地大声表态道,“回陈公公,天下一心都为了君父,工部一定要将这三百万,好好用在工程上,保证今年年底全部竣工,恭奉皇上居有定所!”为了道长能居有定所,当兵的可以不去打仗、当官的可以不领俸禄、当老百姓的可以心甘情愿地饿着肚子,所谓的“六合一统,天下一心”,说穿了就是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徐璠拍着胸部保证,说只要银子给的足,工程年底就能竣工,这时候就不必再麻烦道长敲磬了,陈洪满意地点点头,手中擒着朱笔,急不可耐地催道,“那就把工部的票拟,立即拿来披红”。抄家的银子总算是分完了,统共1300万两,道长拿了350万两、兵部310万两、吏部220万两、户部440万两,这个分配比例,既满足了道长的个人需求,又照顾到了各项工作开支,道长吃饱了肉,兄弟们也能喝上口汤,君臣之间其乐融融、皆大欢喜,携手并肩实现共同富裕,岂不是一桩美事。

 

高拱出了40万两银子,却把克扣官员工资的黑锅,扣在了道长头上,所以铜磬只响了一声;李春芳出了50万两银子,并且承认是自己算错了预算,主动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于是铜磬响了两声;赵贞吉出了60万两银子,硬说这银子是各省地方官员,自发自愿主动要孝敬道长的,该给老百姓拨的银子一分不少,不但捐的钱最多,还给道长挣足了面子,上解君父之忧、下疏灾民之困,面子、里子都有了,所以铜磬足足响了四声。所以说同样是做工作,在领导心中,这会做与不会做、用心与不用心之间,效果可是足足差了四倍。

 

虽说银子是分完了,但海老爷作妖的事情,清流还欠道长一个交待,徐阶此刻缓缓站起身,不失时机地大声说道,“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传至当今圣上,已经一十一世,福泽天下、圣德巍巍、直追尧舜!赵贞吉,你管着户部,昨日户部新上任的一个主事妄议圣意,你过问了吗?”徐阁老先对着隔壁道长吹了一大通的彩虹屁,紧接着又点了赵贞吉的名,让他给道长汇报下,关于海老爷个人的处理结果。赵贞吉再次起身,满脸严肃地正声说道,“回阁老,请阁老转奏圣上,今日户部点卯,那个海瑞也报到了。臣责问了他,他是个蛮夷之地出生的人,耿直过之,倒也没有别的心思,听了臣的责罚,他明白了自己的过错,臣暂拟罚他六个月的俸禄,以惩他妄书的那六句话,他也自愿受罚。不知这样的责罚是否妥?”

 

理学之臣当面骂人,用词还是比较文明的,“他是个蛮夷之地出生的人”,赵尚书一张嘴就搞地域歧视、乱开地图炮,而且这话说的也很有内味,海老爷不是蛮夷之地出生的人,难道他还是蛮夷之地出生的畜生不成;“耿直过之,倒也没有别的心思”,翻译过来就是说海瑞性格死倔,做人、做事都是一根筋,而且脑子可能也不太灵光,虽然不知道赵尚书具体是怎么臭骂海老爷的,但估计海老爷一准儿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就不会鸟他赵贞吉。海老爷在六必居写了六句话,赵贞吉便罚了他六个月的俸禄,钱倒是真心不多,估计也就20多两银子,放在别的户部主事身上,最多就是一顿花酒钱,只可惜贪官眼中的一粒沙,落在海老爷身上,那便是难以承受的一座山。海老爷一年的俸禄本就不多,一半拿去给媳妇儿治病,剩下的一半又被赵尚书给罚了,家里平时也没多少积蓄,少了这半年俸禄,海老爷一家怕是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赵贞吉这一招釜底抽薪,真正打到了海老爷的七寸上,对付海南蛮这种人,你光给他来个什么严重警告、记大过的处分,压根儿就是不痛不痒,弄不好这厮还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唯有对着海老爷的软肋狠狠招呼,罚地他生活不能自理,从此走上以贷养贷的邪路,才能让海南蛮多少长点记性。“该出手时便出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道长脚下生风,摔着衣袖潇洒地走进了大殿,众人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只有陈洪一人躬着身,犹如鹤立鸡群般地凑到道长身前,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地位。道长不徐不疾地走到书案前,随手拿起一本奏折,漫不经心地翻开扫了两眼,余光望向赵贞吉,自顾自地感慨道,“为父的要知道疼爱儿子,做上司的要知道宽恕下属,一句话便罚一个月俸,嗯...,听说那个海瑞还算个清官,怎么,这半年你让他一家喝西北风去?”

 

陈洪奉了圣旨去锄草,折腾了大半宿,也才揍了朱七80板子;赵贞吉趁点卯的功夫,随便张张嘴,便罚了海老爷半年的俸禄。别看朱七那边板子拍的山响,可陈公公打出的伤害就跟刮痧似的,根本破不了这群武夫的防;倒是赵尚书这边伤害爆表,不声不响地甩出一套被刺,直接就把海老爷的经济给干崩了。赵贞吉跪在地上,眼珠子转了转,默默地品着道长这番话,心中已是有了主意,试探着说道,“圣上如天之仁,臣未能上体圣上之仁心,臣惭愧,臣愿意从自己的俸禄里分出些钱来,补给海瑞六个月的罚俸”。道长那一句,“该出手时便出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便是在提醒赵贞吉,圣上不仅要出了胸中这口恶气,更要体现出他作为君父的“如天之仁”,说穿了就是既要当表字、又要立牌坊。

 

赵贞吉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去度了圣明天子之腹,立刻秒懂了道长的言外之意,拍着胸脯说要从自己的俸禄里分些钱去补给海老爷,这样一来,既让海老爷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又能体现出道长的一颗仁心,貌似又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顺便提醒各位一声,高拱刚才就说了,“两京各部堂官都愿意暂不领欠俸”,各位可千万看清楚了,人家赵尚书今年根本就不领俸禄,他还非说要从自己的俸禄里,分些钱去贴补海老爷,分明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当皇帝的口是心非,做臣子的口蜜腹剑,君臣二人在大殿里,联袂上演了一出妙手仁心的大戏,骗过了屏幕前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家感动之余千万不要忘了,逼着海老爷一家喝西北风的,就是眼前这俩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