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耳目一新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无疑,新颖而有质量的展示方式,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
不过,校内的这种热度,在半个月后,也趋于平常。另一波热潮,则来自其他兄弟学校的观摩和学习。
我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很敏锐地把握住机会,趁热打铁。一是借机推了老田一把,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剧团抄手,成为了须仰视才见的大家;二是高调地讲了诗词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学好古诗词对于教书育人的作用和影响力,这个观点,在前世若干年后的教育改革中,已经得到验证,我不过是提前打了个预防针;三是情绪饱满地讲了周山诗社曲折的发展史,推出了王亚先生,讲了他一生致力于诗词事业的奉献精神。
效果,是很明显的。
本身,我就自带光环,早已是蜚身全城的天才儿童。现在由我来做宣讲,自然更容易打动人心。而且,我还展示了自己的一些原创诗词,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有懂得格律诗的老师,不禁对我刮目相看。
“闻名不如见面,这马小风,才五年级哦!真是个天才!”
“盛名之下,果然无虚,明德小学,不仅有何雅老师这样的大明星,未来,这马小风同样前途不可限量!”
“马小风同学,有机会到我们学校去讲讲诗词吧!”
有的学校,是直接地邀请着我。
我笑了,有几分骄傲地笑了。
“如果各位老师真正觉得古诗词对于我们的学习有帮助,我想,我不介意邀请我的老师王亚先生、我的朋友田向东老师,来贵校点燃中华诗词传承的星星之火!”
周校长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各位老师,你们放心,我老周保证,一定会开绿灯。马小风同学虽然是我们学校的非卖品,但支持教育事业,我们义不容辞!”
“那可真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相信,有了马小风同学这样的典型,会对热爱学习的学生有极大的激励和促进!”
这,却是博思学校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说的。作为县城的老牌名校,博思的肯定,无疑是份量很足的。他们确实也没想到,一个乡村小学,会因为一场天灾,摇身一变为让他们不得不重视的竞争对手。
当然,这也是他们太过小心了。明德的未来,是要做品牌名校,但目前来说,跟博思还是有差距的。我再怎么一骑绝尘,终究也只是个独行侠。
明德的两大瓶颈,生源和师资,将在一段时间内很制约它的发展,这是客观上存在的不足。毕竟,明德的区位劣势太明显,交通还很不方便。而那条九十年代才动工的公路,纵然是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此刻却恐怕还没画到规划图上。
我这般强调区位劣势和交通的关系,是因为,它同样让很多优秀的老师望而却步,学生这方面,更不必说了,农村学校,只会招得来农村学生。寒门纵然能出贵子,但综合来看,确实大多数人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全方位的一个差距,非短时间内能得到改善。
我97年中专毕业时,就看到很多师范生借农村学校为跳板,不到两三年,就通过各种关系调进城里去了。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现实。直到我重生前,依然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