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我第一次写序,也是我第一次想用小说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其实刚开始,这部小说的名字是《我在地府当心理医生》,但是后来觉得自己并非心理专业毕业,只是纯属的心理学爱好者,所以便引用了这个现代社会的新兴职业“陪 聊”。
这里所说的 陪 聊,其实是指的心理陪护。因为一直爱好心理学,所以在工作之余,都会利用自己的所学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一些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也就是去当心理援助的志愿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加体会到,来自外界的能量去刺激被援助者的内心,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奈何自己学识浅薄,怕因为自己的不深入把大家带偏了,所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本小说的故事内容都是虚构,不会采用我在做心理援助时的一些案例,但是可能会引用社会的一些热点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谅解。我也一定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下面是我引用的资料,对于“陪 聊”有更深刻的见解。如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本章,谢谢大家。
“陪 聊”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职业,因其界定和传统“陪 聊”名字相近,让不了解这个职业的公众对其有很大的偏见,这其实是社会现实在人们心理上的自然投影。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其实亟需获得排解与疏导,世界卫生组织在本世纪初对于健康的全新定义更是将心理健康也包括在内。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更多的公众能够受益于心理学知识,假如公众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看护和关照的话,不仅是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健康水准,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更是不无裨益。即便“心理陪护师”这个职业也可以被简称为“陪 聊”,此处的“雷同”,也纯属巧合,至少与那个被糟蹋了的“陪 聊”二字完全是两码事。
在国外,“情感陪护”早已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物,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很高,大多由高校教师、心理专家、电台主持人等兼职,保证了他们服务的质量及职业的高尚。而部分人一提起“陪 聊”就有人想到色情,其实是某种阴暗心理在作怪。如鲁迅先生所言,“一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短袖子离白胳膊自然不远,但想到私生子未免想象力过于丰富,如果因此就禁穿短袖衫岂不荒唐?
同时,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何克曾说过,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国的一次权威调查也显示,80%的人在一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的心理状况就是在健康——不健康——病态的范围内波动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都需要心理陪护和心理治疗,尤其对产前的孕妇、空巢的老人、将要入学的儿童、病重人士等这些特殊群体,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其作用更不容小视。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心理陪护职业。
引用观点:陪 聊(新职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