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上学时的书本上、老师口中,还是工作生活离不开的电视、电脑、手机里,只要一提到物理,大家满脑子、两耳朵充斥的想必都是老外的名字——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
诚然,物理无处不在,物理作为物理学的简称,其最大最主要的成就也归属于西方世界,但坯逆翘楚仍必须正本清源:“物理”这个概念并不是老外所创,而是归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物理
物理在中国古代通常有两种释义:
1.事理,即事物的道理、规律。
《周书·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宋书·晋熙王刘昶传》:“晋熙太妃谢氏,沉刻无亲,物理罕见。”
2.景物与情理。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张南史》:“张君奕碁者,中岁感激……稍入诗境。如:‘已被秋风教忆鱠,更闻寒雨劝飞觴。’可谓物理俱美,情致兼深。”
仅就诗词领域来讲,咱们古人就多次提到物理这个概念,再举几例:
(1)南北朝·萧衍《十喻诗五首·其四·乾闼婆诗》
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
(2)唐·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
(3)宋·文天祥《题宣州推官厅览翠堂》
回视城南端,飞甍俯苍茜。物理有屈伸,流峙岂云变。
(4)元·杨载《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江知府》
物理归含毓,人情释怨尤。娭娱从老稚,燕乐逐朋俦。
(5)明·文徵明《十日游治平寺再叠前韵》
但欣双目明,宁辞一身劳。物理会有穷,何以心烦焦。
(6)清·弘历《回程漫赋二首·其二》
人情堪体验,物理动参商。始识无为贵,行将论达庄。
即便是在物理学的领域,古人也取得过非凡的成就,曹冲六岁称大象就是很知名的范例,《墨经》、《考工记》、《论衡》、《梦溪笔谈》、《草象新书》、《正蒙》和《正蒙注》、《尚书纬·考灵曜》、《天工开物》、《庄子》、《刘宾客嘉话录》、《吕氏春秋》和《吕氏春秋注》、《博物志》、《汉书》、《玄真子》……这些古籍都或多或少了记载了物理学知识和故事。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查阅,恕不累述。
另外,西晋·杨泉的《物理论》继承了先秦两汉道家扬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讲宇宙发生论,也蛮有可读性。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焰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
西晋·杨泉的《织机赋》,如称颂皇帝般对机械及其应用推崇备至。
伊百工之为技,莫机巧之最长。似人君之列位,象百官之设张。立匡廓之制度,如城隔之员方。应万机以布错,实变态之有章。是以孟秋之月,首杀庶物。工民呈材,取彼椅梓,贞干修枝。名匠骋工,美乎利器。心畅体通,肤合理同。规矩尽法,因事作容。好无不媚,事无不供。于是乎女工就,素丝轻。贯综纪,简奸清。织女扬恽,美乎如芒,丽姿妍雅,动有令光。足闲蹈蹑,手习槛匡。节奏相应,五声激扬。浊者含宫,清者应商。和声成柔,慷慨成刚。屈申舒缩,沈浮抑扬。开以厌间,阖以高梁。进以悬鱼,退以侠强。气变相应,阴感乎阳。黾勉不及,进却颉颃。事物之宜,法天之常。既合利用,得道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