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则灭敌之士气,不攻则去敌之必死勇武之心。围而不攻,攻而不打,上策也。
擒获秦阳后的第二天中午,共康亲自来到东侧的山崖顶部,朝着谷内望去。
此时早已入秋,早晚气温已经很凉。谷内的草已渐渐枯黄,草丛中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帐篷。
共康发现,对于30来万的大军来说,这些帐篷的数量远远不够,还有很多战士们露宿在外面。
那些没有帐篷的拜火氏族士兵们将周围的草割下来,围成一圈搭建一个草窝,像牲畜般三三两两地躺在草窝里休息着。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拜火氏族的士兵们却还在歇息着,谷内一片死寂,看不到一丝活力。
“看来这帮马民们被困在这里太安逸了,必须要给他们一些恐惧,让他们知道投降才是唯一出路。”共康暗自思忖。
“来人,把悬挂在山崖下的这些绳子全部给我砍断没收,然后把山顶的树木也全部砍掉,利用树木在这山顶搭建投石车,每日给我往山谷里投掷石块。还有,向谷内射火箭,把谷内的这些干草都给我点燃。”
被围困在野熊岭内的拜火氏族士兵的好日子到头了。
每天不定期地会从东侧山崖上投掷下来大量的巨石,巨石从天而降有时候会发生在早上,有时候会发生在晚上,总是不期而至,被砸死的士兵与驼马不计其数。
这些败军之将不管白天黑夜,一整天都惴惴不安地望着天空,为不知何时会从头顶上落下巨石而提心吊胆着,有时候半夜里也会下一顿巨石雨,根本无法安然入睡。
此外,谷内射进了燃着火的箭矢,将草与灌木全部点着了,之前用驼马皮搭建的帐篷与草窝也全烧没了。
夜幕降临,士兵们已无栖息之所,萧瑟秋风中颤栗着,互相拥挤着合衣躺在冰冷的地上,致使生病的人不计其数,军中瘟疫四起,这支部队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这仅仅是开始。过了几天,谷内的拜火氏族士兵发现从山顶上抛下来的不再是大石块,而是一些小石头雨,这些小石头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布。
有好奇的拜火氏族的士兵将布打开观看,发现上面写的内容大都说的是拜火氏族的十万援军已经投降,并且加入了共由氏族的消息。他们将信将疑,怀疑这是共由氏族的攻心之计。
紧接着有的士兵竟然在这些布里面发现了家书,这些家书都是已经加入共由氏族“马民营”的士兵给谷内被困亲属写的劝降信。
由于这些信都是谷内被困士兵的亲人亲笔所写,而且他们亲人的笔迹旁人无法摹仿,所以谷内被围困许久的士兵这才相信,信上写的内容都属实。
其中有些信甚至将共康承诺取消驼马交易税一事详加记载,惹得谷内的士兵到处在低声议论。信中的内容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谷内的所有士兵,也传到了连山等高层耳中。
连山得知消息后大怒,把收到家书的一些士兵当众处以死刑,将他们的头悬挂在旗杆之上,却没想到这非但没有平息危机,反而激化了矛盾。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被围困在野熊岭的拜火氏族的士兵终于发生了哗变,士兵们将氏族的高层悉数抓住。
第二天一早,士兵们押着连山等人,来到了北侧的山口处,表示要向共由氏族投降。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共康那里,共康闻讯后大喜,急忙来到北侧山口的城楼处向下望去,只见城墙下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他们手上没有拿武器,举着白旗,个个衣衫褴褛,面有饥色,宛如乞丐,仿佛风吹过来就要倒下去似的。
共康命人先将绑在城下的连山等氏族高层用吊篮拉上来,只见连山及几个酋长被五花大绑,嘴里塞着脏布,坐在地上腿脚乱蹬挣扎着。
共康鄙夷地看着他们,手一挥,命令手下将他们看押起来,接着下令士兵拆除城墙。
拜火氏族的士兵们出了城墙后,看到山谷外的地上摆着数十个大筐子,筐子里摆着煮熟的玉米等食物,刚想一拥而上,争抢食物。
共康大喝一声,有数百支箭矢射在了这些狼狈的残兵败将脚下,他们这才止住了脚步。
共康手持龙焰宝剑,命令拜火氏族的这些饥饿的灾民们排好队伍,一人只能拿一份食物,违令者斩。
四周及高墙上都站着共由氏族的弓箭手,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这些残兵败将们终于老老实实地排着队,拿了食物蹲在一旁的地上狼吞虎咽地吃着。
这些俘虏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谷物了,每天都屠杀驼马,吃驼马肉,最后令他们一见到驼马肉就想吐。
共康命人统计俘虏的数量,经过这么久的围困,拜火氏族的士兵减员严重,最后只剩下25万余人。
经过数日的招降工作,大部分俘虏愿意加入共由氏族的部队,不愿意加入的顽固分子被斩首示众。
至此,共康的“马民营”扩张到近35万人马,而共由氏族参加这两次决战的总人数却只有30万兵力,而且有近一半的士兵是步兵,没有驼马骑。
共康以少胜多,以蛇吞象的方式,吞并了拜火氏族的主力部队。
由于马民营的士兵们都是刚刚投降,出于保险起见,共康并没有给他们分发武器,而是发给他们很多挖壕沟的铁铲等工具,令这些马民营的降卒们感到非常的好奇。
共康收编了拜火氏族的俘虏以后,部队的数量虽然得到了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增长了这么多吃饭的口,他面临着要养活这么多部队的压力,物资补给明显地跟不上。
于是共康决定不在森林里停留,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进入了拜火氏族的领地。
此时正值秋收季节,而拜火氏族的残部却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来收割粮食。
共康的这支队伍在角鹿大平原一路畅通无阻,代替拜火氏族收割粮食,部队的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60多万大军,在大酋长共康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拜火氏族的最大城池骏马城奔去。
数日后,共康的大军来到了骏马城下,在距离城池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安营扎寨。
连海逃回骏马城后,城内守军仅有一万左右,他知道大势已去,但还不想束手就擒,欲做最后的挣扎,遂强行在老百姓中抓壮丁,征兵至10万,并增固城墙,开浚护城河,储备物资,加强防御。
共康从森林里出发前心里就谋划好了,骏马城的城墙高耸,强行攻城会造成己方较大的损失,所以他并不打算攻城,而是命令马民营在几个城门外的护城河的旁边深挖沟壑。马民营这时才明白共康给他们分发铁铲原来是这个目的。
这35万人一起开挖,不久之后,就挖了一条两米多深,四五米宽的沟壑,环绕在护城河外。
接着共康命令马民营在这些壕沟旁修筑堡垒等工事。不久之后,在骏马城的四个城门外的壕沟旁修筑了四个堡垒,把骏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骏马城的残余势力成为瓮中之鳖后,共康却并不急着攻城,而是慢慢消磨敌军之士气,待敌军主动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