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庄贵妃鸩杀皇太极
皇长子叫板多尔衮
话说皇太极听说林黛玉成功劝降了洪承畴,便十分高兴的带着几个侍卫来到天牢之中。洪承畴在牢中只见有太监高呼一声:“皇上驾到!”再看外面进来几十个侍卫,个个身穿陆青绣衣,头戴白边小帽,当中簇拥着一个面方耳大,两颊丰颐的大胖子,只见此人长得广宽高额,双目炯炯有神,倒也有几分帝王之气。
皇太极和颜悦色的对洪承畴道:“朕久闻洪先生才名,今日幸会,望先生不吝赐教!”
洪承畴答道:“罪臣蒙陛下不杀之恩,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皇太极见洪承畴穿得十分单薄,便猩猩作态的把自己身上穿的貂裘脱下来,给洪承畴披上,洪承畴见状心想:这家伙来这套,还真会收买入心。便假装十分感动涕零的样子道:“陛下对罪臣如此厚爱,罪臣愿粉身碎骨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那边林黛玉见了,心中暗笑,心想:这皇太极聪明一生,这回给自己给耍了,看咱们今后怎么收拾他。
皇太极并不知道内情,还以为洪承畴真的是死心塌地的归降于他,便道:“洪先生,朕今日得到先生相助,真如同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天下可平矣。”
洪承畴忙道:“罪臣何德何能,又怎么可以和当年诸葛亮相提并论,陛下过讲了。”于是这皇太极一高兴又封洪承畴为体仁殿大学士,赏双眼花翎,钦赐宝石顶戴,乘舆照亲王例。还在辽阳城南修了一座大学士府邸,并赏赐美姬十名。原来皇太极是想以此为表率,使得中原的明臣今后纷纷来归降于他,这样他的势力就会大大增强。
洪承畴心想:这皇太极如此舍得花钱,搞得像当年曹操对关公一般,看来这家伙还真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难怪这后金能日益壮大起来。
再说那林黛玉一看自己在朝中有了外援,便立即开始了行动,她在宫中收集了许多老鼠药,然后放在皇太极的茶水之中,皇太极哪里料到自己的爱妃会置他于死地,结果误饮了毒茶,一下子中毒身亡了。皇太极平时身强体壮,一点毛病也没有,所以也未立遗旨,更没有立太子,没有指定继承人。他以为自己身体那么好,跟本就没有考虑过百年之后的事,这便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一派两白旗的人支持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来继位,多尔衮手续有其同母的兄弟多择和阿济格二人都是手握重兵,骁勇善战的亲王级人物;而另一派两黄旗的人却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主要有聱拜,索尼,济尔哈朗等大将,双方将皇太极的尸体往清宁宫大殿怎这么一放,各自装模作样的祭拜了一番之后,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便开始讨论起何人继位这件大事来。
那个虎背熊腰的赳赳武夫聱拜,首先发言说起话来声震屋瓦,以势压人道:“皇位应当由肃亲王豪格继位,肃亲王乃是先帝之皇长子,战功卓越,政绩出众,虽无遗嘱,也应当是皇位的继承人。”
那边多尔衮的死党弟弟多择听了,跳出来反驳道:“此言不实,睿亲王多尔衮劳苦功高,功勋卓著,昔日太祖爷在位之时便早已有了立他为帝之意,先帝太宗也有说过,说睿亲王勤劳国政,才智超群,所以一直让他主持军务大权。现在我等两白旗愿意拥戴睿亲王为帝,早登大位,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这时两黄旗的大将索尼听了,拔出宝剑来大喝一声道:“你小子休要胡言乱语,我等两皇旗众人受先皇恩养多年,养育之恩比同天地,今日假如不立先皇长子为帝,让你小子人头落地。”
这边多尔衮听了,一看要动真家伙,心里急了,便厉声训斥道:“放肆!今日宗室亲王议政,尔等并非宗室中人,有何资格发言,快滚出去!”
那聱拜本来杀气腾腾,但一见多尔衮又仿佛矮了半截,原来这聱拜在军中作战时,一直为多尔衮的部下,所以竟也一时被多尔衮的气势给压住了,望了望皇长子豪格,不敢再多说什么。
这时皇长子豪格一看这多尔衮还真牛,论辈份还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在皇位面前,什么骨肉亲情,晾一边去吧!于是这豪格就壮着胆子道:“聱拜等人有功于朝廷,乃我朝之股肋重臣,当然有权过问立新帝之事。”
多尔衮一看自己这个大侄子还真长了出息,便向旁边的阿济格使了一个眼色,那阿济格虽然人长得五大三粗,看似一个莽夫,倒还真是粗中有细,便心领神会的道:’咱两白旗将士兵强马壮,久经战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日趟若不立睿亲王多尔衮为帝,恐怕两白旗将士会不服,激起了兵变,你们不怕身家性命不保吗!”
聱拜听了,竟嗷嗷大叫道:“你等鼠辈,谁敢来和本巴图鲁大战三百回合!”说着把上衣一脱,露出一身筋蜓暴突的肌肉。这时礼亲王代善出来打圆场道:“诸位有话好好说,都是自己人何必在大殿之上动刀动枪的,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聱拜你快把衣服穿好,不得在先皇灵前无礼!”
这礼亲王代善此时已年过花甲,资格最老,早年他因为过失未能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如今年老多病也无心争夺帝位,又不愿看到朝中自相残杀,便想出来当和事佬,息事宁人。
谁知那聱拜自持勇武过人,还真不把老代善放在眼里,他把脖子一拧,很嚣张的道:”你这老东西,一边凉快去,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代善毕竟年老胆怯,怕聱拜这个犟犊子一发火,一拳打过来把自己这老身子骨给打散了,便唉叹一声,不发一言。
那边多泽一看聱拜如此无礼,便怒道:“好你个聱拜,别仗着你有点小功夫,就目无尊长,你以为咱们两白旗的勇士但是吃素的,咱们出去比划比划。”说着卷起衣袖就要动手,这时谋士一看这样闹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便出来说道:“立新君之事,关系重大,恐怕一时三刻也很难决断,不如改日再议吧!”
众人听了,心想:这范文程果然有智谋,那就找个台阶下,先缓一缓再说吧!”便纷纷同意。于是众人不欢而散。
洪承畴听说此事,心想:机会来了,该自己表现一下了。于是他便找到范文程,先和范文程闲聊了一些家常,范文程也一直想把洪承畴引为朋党,便设宴和洪承畴在一起在府中把酒言欢,酒过三巡之后,洪承畴把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道:“在下听说这次皇上驾崩之后,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之间为了争夺帝位闹得剑拔弩张。”
范文程听了,叹道:“这先皇突然莫名其妙的驾崩了,这些家伙也不去查先帝为何突然驾崩,却整日为争夺帝位争得脸红耳赤,真是些不孝子孙。”
洪承畴听了,心想:这人都死了,查他怎么死有啥用,难道查出死因之后,就会复活吗?他们才不会那么蠢,当然是要先争夺皇位重要。这两派谁争到了皇位,那么另一派今后就不会有好日子过,等着挨刀。想罢,他便对范文程说道:“这样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万一那些武夫真的动起手来,恐怕又会血流成河,死伤遍地了。”
范文程道:“咱受先帝知遇之恩,当想个法子化解这场危机。”
洪承畴听了,便顺着范文程的思路说道:“在下有一计可以化解这场危机。”
范文程听了,两眼放光的问道:“洪大人有何妙计,说来听听!”
洪承畴一看范文程入了套,便侃侃而谈道:“这两白旗和两黄旗现在是形同水火,不论立多尔衮和豪格此二人中的任何一人,都会使另一派挺而走险,起兵发难,为今之计,只有另立一人,立一个和两白旗,两皇旗都没关系的人为皇,这样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人就不会害怕将来受报复,才能相安无事。”
范文程听了,点头称妙道:“此计不错,只是不知立何人为帝才好,难道要立老代善吗?”
洪承畴听了,摇头道:“立老代善就省省了,此人年老多病,万一当了大汗没几天就挂了,岂不是又要再立新君,到时候说不定又是一番争斗吵闹,岂不是自寻苦恼。”
范文程听了,道:“这倒也是,立老大不行,那就立小的吧!”
洪承畴这时点头道:“这才靠谱,依微臣愚见,立庄妃之子福临为帝最好。”
范文程听了又道:“这福临也太小了,什么都不懂,怎么当皇上。”
洪承畴却道:“就是要他什么都不懂,这样两白旗和两黄旗的人才能相安无事。”
范文程一想,也有几分道理,便第二天跑去豪格府上,和豪格一说。豪格一想:假如自己真的要和多尔衮火拼,也没必胜的把握,万一败了身败名裂,多丢人,也只好接受立福临为帝的建议了。
范文程一看搞定一边,又跑到多尔衮府中,和多尔衮一说,多尔衮一想:这福临是个小屁孩子,懂什么,到时候自己总揽朝纲,再找个机会把豪格干掉,那自己就是名义上的皇帝。于是他便道:“这样也好,只是本人要搞个摄政王来当当。”
范文程一想:这多尔衮的权力欲还真大,便笑道:“睿亲王您一直以来都掌握军中大权,当个摄政王也是应该的。”谈妥之后,又过了三天,众人再回崇政殿议事,范文程率先发言道:“如今先皇突然驾崩,未立遗嘱,本人建议立庄妃之子福临为帝,诸位可有异意啊!”
那多尔衮和豪格都默而无语,那老代善听了,道:“这样也好,立个少帝你们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人就不要再争吵了,大伙一致对外,早日杀入关中,取了中原开疆辟土,为祖宗争光!”
多尔衮听了,又向范文程看了一眼,范文程明白,便道:“福临年幼无知,不经世事,本人建议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辅佐之,大家认为任何?”
豪格听了,心中不满道:“光立一个摄政王不够公平,应当再立郑亲王济尔哈朗也为摄政王。”
原来这豪格怕将来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之后,大权独揽,对自己方不利,所以便抬出了自己一派中的济尔哈朗也当摄政王。”
那老代善听了,道:“这样也好,那就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国摄政,祝我大清江山永固!”
范文程也道:“这样的确不错,那就样定了。”那多尔衮和豪格二人也无话可说,只得点头默许。于是老代善便代表议政亲王向王室大臣及文武官员们宣布道:“天位不可久悬,伏观大行皇帝第九子福临天姿聪惠,贤才过热,经诸王议定,同心推举为新皇帝,我们当共立誓言,昭告天地,有敢兄弟相残,藐视幼帝者,死无葬身之处。”
众人都齐声回应道:“我等愿誓死效忠新皇上,决无二心。”
代善又继续宣告道:“经诸亲王议决,因新皇年幼,决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共同辅助朝政,大家可愿服从此二摄政王的法令吗?”众人齐身道:“愿听从摄政王的法令,如有违逆,天诛地灭!”
众人宣誓完毕,代善又命人请出小皇帝福临出来登基,要知这小皇帝如何登基,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