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书名:红楼大侠 作者:夏雨修仙 本章字数:4518字 发布时间:2022-10-07

第十七回

后金汗抱憾辞人间

四贝勒继位改国号

话说皇太极躺在病榻之上,听了亲信聱拜说自已的父汗遇刺受伤,性命堪忧之后。正想从床上爬起来,怎奈他有伤在身,还真爬不起来。聱拜见了,连忙过来搀起住皇太极道:“小皇子小心身体,不要乱动。”

皇太极听了,道:“你说的可属实吗?”

聱拜点头道:“千真万确,属下亲眼所见,那还有假。”

皇太极又道:“那你看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聱拜道:“当然要先取信于汗王,夺得储君之位,一旦老汗王去了,小皇子即可登基称汗。”

皇太极又问道:“如今父汗遇刺受了重伤,我又有伤在身,这攻打宁远看来是暂时没戏了,还是传令退军吧!”

聱拜听了,又问道:“此退军事大,是否要去问过老汗王呢?”

皇太极道:“父汗神智可否清醒?”

聱拜道:“貌似还行。”

皇太极又说道:“父汗脾气倔的很,必不肯轻易退军,还是别去问他了,假如我军在此坚城之下硬撑,日久军心必乱,一旦明军援军和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则我军必大败,还是走为上吧!”

聱拜点头道:“遵命!”于是聱拜出去传令让后金军拔营起寨往辽阳城而去。那老汗王努尔哈赤听了,还心有不甘道:“是谁下的命令撤军的,我还要继续攻打宁远城呢!”

左右纷纷劝道:“大汗有伤在身,还是先回辽阳城疗好伤势,再来攻取宁远城不迟。”

努尔哈赤闷闷不乐,心想:自己纵横辽东三十年,大小战役几百次,战不不胜,攻无不克,今日竟然在一个后生晚辈袁蛮子面前兵败撤军,这张老脸还往哪里搁呢?他一肚子火,心中郁闷,再加上年老体衰,这剑伤很快发作,走不了多远,便在回辽东的路上一命呜呼了。

努尔哈赤一死,聱拜等人立即拥戴皇太极继位,其他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也不敢公开反对,于是这皇太极率军回到辽阳之后,便登上了汗位。这时他的谋士范文程来进言道:“陛下,此次宁远受挫,实因五行之火克金也。”

皇太极听了,追问道:“什么火克金,你详细说来听听。”

范文程解释道:“那袁崇焕的焕字带火,而我国号为金,按五行生克所理,此乃火克金也,所以无法取胜。”

旁边聱拜听了,不以为然道:“你这腐儒,少在此妖言惑众,什么火克金,此江湖术士骗人钱财之说,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呢!“原来这聱拜素来和文臣范文程不和,他觉得这文官肚里花花肠子多,将来会和自己争权夺利,所以他老是和范文程唱对台戏,还在皇太极面前进谗言说范文程将来会成为三国中的曹操,此人不可重用。

皇太极却十分信任范文程,他认为这打江山光靠一群猛打猛冲的武夫是不够的,还要有谋士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故而他也从来不把聱拜的话当会事。当时范文程听了聱拜之言,反驳道:“此五行之说由来已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谁知聱拜听了,又讥笑道:“人言宋代名相范仲淹乃是江左临川人,其后代又怎么会跑来辽东蛮荒之地,我看你这范仲淹之后,多半是假冒的,就像《三国志》中曹操假冒曹参之后那样。”

皇太极一看自己的文武两位大臣在互掐,这不大好,内部闹矛盾还怎么一致对外啊!便出来说道:“二位别争了,我看范爱卿之言,也有几分道理,这火克金之说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不知范先生有何化解之术啊?”

范文程一看皇太极倒向自己一边,得意道:“五行又有云水克火也,我方可改国号为清,就可以克住袁崇焕的火,无往不利。”

旁边聱拜听了,嘲笑道:“你这江湖术士,满嘴胡扯,你以为咱们后金的国号是随便改来改去的吗!改了国号就可以攻取宁远,那还要怎咱们这些大将干什么?”

皇太极一摆手道:“聱拜你莫要口无遮拦,对人家范先生要有礼貌,不可信口开河。”

聱拜听了,默然不语。皇太极又和颜悦色的对范文程说道:“范先生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那本皇就同意将国号改为清,再大赦天下。”

聱拜等人正想出来阻拦,谁料那皇太极一摆手道:“这事就这么定了,聱拜你,莫要再多言了。”

聱拜听了,只得道:“喳!”

于是皇太极命人颁布圣旨,改国号为清,大赦天下。又在辽东石嘴山上为父汗努尔哈赤修建一座陵墓,称为福陵,即现在沈阳的东陵。这福陵据说是范文程给挑选的,他说此处“川绕山拱,佳气郁葱”离辽阳又不远,才二十里地,是块风水宝地,可以使子孙兴旺发达云云。

皇太极对范文程的话也是深信不疑,便命人围下这块地,迁走了原住民,又派人修建陵园,这时负责督造陵园的小贝勒多尔衮来对皇太极说道:“如今皇上您刚下旨天下大赦,一时间在辽东之地也找不到什么民役可供建陵之用,我们不如去关内大明境内抓点民役劳动力来修建陵园,二来也可袭扰明军后方,报宁远兵败之仇。”原来这多尔衮想带兵去大明境内作战,借机掌握兵权。

皇太极听了,又问道:“这宁远山海关都还在明军的手里,我军如何进得了关内呢?”

多尔衮答道:“我军多是骑兵,可以绕道蒙古境内,从喜峰口一线越过长城,突入大明境内。”

皇太极听了,一皱眉道:“这千里奔袭可非同小可,万一有明将扼守关隘,则我军进退失据,恐怕是有去无回啊!”

多尔衮笑道:“明军重兵全在山海关宁远一线,内部空虚,不堪一击,我军纵横千里必定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皇太极听了,还是不太放心,同时他也不愿意让自己这个小弟弟掌握太多的兵权,便道:“此事事关重大,贤弟你领兵经验不足,我看还是本汗亲自率兵前去,才为稳妥。”

多尔衮听了,只得道:“我愿追随汗王南下中原,当开路先锋!”

这时皇太极又说道:“听说最近大明境内流寇遍地,高迎祥等人反了,自称闯王,手下有李自成,刘宗敏等大将,不知是否属实啊?”

多尔衮答道:“这些事情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关山千里,这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皇太极笑道:“这大明虽大,看来其内忧外患,恐怕气数已尽了。”

多尔衮随声附和道:“汗王言之有理,如今大明大厦将倾,正是我大清龙兴之时,我军可趁势而动,绕过其山海关宁远防线,直插其虚弱的软肋,必可大捞一票,把明朝搞得鸡犬不宁。”

皇太极听了仰天大笑,心想:自己有这么一个年少有为的弟弟,何愁不能灭掉明朝,一统中原。只是这宁远城中的袁崇焕不好对付,此次出击假如能除掉这个袁崇焕,那就再好不过了。于是皇太极命多尔衮退下去准备军械物资,准备千里远征,又把谋士范文程请来密谋如何除掉袁崇焕。

范文程来了之后,皇太极便问道:“范先生如今虽然国号改了,但假如冒然去攻打宁远城,恐怕胜算不大,所以本皇决定绕过宁远山海关一线,从喜峰口突入明朝的境内,到大明境内打秋风,大捞一把,你看如何啊!”

范文程听了,答道:“皇上奇谋秒策,臣等不及也。”

皇太极听了,心中也十分高兴,又问道:“这宁远城中的袁崇焕是咱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知如何才将他除去。”

范文程听了之后,又想了半天道:“微臣以为靠强攻,恐怕很难奏效,不如用反间计除之。”

“反间计!”皇太极一拍脑袋,脑中立即浮过《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的那段戏,他点头称妙道:“先生此计甚妙,我军可逼近大明京城,逼袁崇焕回师救援,然后放出风说袁崇焕勾结我方,意图谋反,借大明之手除掉此心腹大患,为父汗报仇。”

范文程听罢,心想:这皇太极果然聪慧,一点即透,便道:“大汗真是神明英武,令微臣佩服。”

皇太极笑道:“那里,那里,范先生学识渊博,将来我方如要顺利入主中原,还要多仰仗范先生多多指点才行啊!”

范文程回答道:“微臣才疏学浅,何德何能,能得到汗王重用,自当竭尽全力报汗王知遇之恩!”

皇太极又道:“范爱卿明天随本皇去太庙祭祀祖先。”

范文程点头道:“臣遵旨!”

第二天,皇太极率范文程等群臣来到太庙,拜祭了一番,又奉父亲努尔哈赤为“水天广远圣德神功启红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尊母亲为太后,又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择为和硕预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梦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又封后宫博尔吉济特·哲哲氏为皇后,博尔吉济特·海兰珠为辰妃,布木布泰为淑妃,还封了元妃,继妃,侧妃,庶妃等十人。

这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继妃乌拉纳拉氏所生,此女为满人,身份不高,所以不如皇后等人,而皇后等人都为蒙古公主,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为黄金家族,地位很高,因此这豪格虽然屡立战功,但是还是被边缘化,后来不但没能当上大汗,反而被自己的亲叔叔多尔衮给害死了,连自己的妻子都让自己的叔叔给霸占了,此乃焦大名骂之“扒灰”一说的出处也。

皇太极分封完毕,便要率军远征大明。再说宁远城中的袁崇焕听说后金军从宁远城下退了,心中大喜,出城来和贾宝玉大军会师,二人见面之后把酒言欢,袁崇焕笑道:“贾元帅英明神武,这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贾宝玉答道:“袁大帅过奖了,袁大帅孤军坚手宁远城数月之久,令天下闻名,后金军丧胆,如此义举可比当年岳武穆也。”

袁崇焕听了,道:“全凭城中将士们万众一心,才能击退后金军,也多亏了贾元帅率大军来援,方令努尔哈赤老贼望风二逃,我看这努尔哈赤老贼的确是老了,为何一看贾元帅人马就撤军了呢?”

旁边赵率教答道:“那是因为我和贾元帅潜入后金龙帐之中,刺伤了努尔哈赤老匹夫,所以他们才撤军的。”

袁崇焕听了,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这难怪呢!贾大帅一已之力就足以使后金几十万大军知难而退,真是古今第一奇人啊!真不愧为荣国公之后,将门虎将也。”

贾宝玉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于是二人来到宁远城中,袁崇焕又向朝廷上奏章报捷,天启皇帝见了龙颜大悦,又加封袁崇焕为辽东总督,贾宝玉为宁远侯,赵率教为平远侯,其余众将士各有封赏。

众人都十分高兴,贾宝玉又对袁崇焕说道:“如今后金军退了,我军是否可以趁胜追击,进而收复辽阳,开原等地呢!”

袁崇焕想了想道:“我军多为步兵,这远征辽阳恐怕有难度,此事关重大,应当先上奏朝廷,待兵部批复之后,再作定夺。”

贾宝玉听了,心想:这官场之中繁王褥节还真多,这岂不是坐失战机吗!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袁崇焕便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请示此事,天启皇帝看到此奏折之后,便召来重臣孙承宗,陈新甲,卢象升等人商议。

孙承宗表示同意,谁知那户部尚书陈新甲却表示反对,他进言道;“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妥,如今国库空虚,关宁大军不宜轻动,而且据各地锦衣卫来报,河洛叛军头子高迎祥现在自称闯王,手下纠集了近十万人马,正蠢蠢欲动,想攻打山东的青州,济南等地,不可不防啊!应当调关宁大军入关围剿,以保山东,直隶的太平。”

此语一出,天启皇帝还没来的及表态,那兵部尚书孙承宗立即不悦,他心想:你个狗屁户部尚书的人,竟然来插手我兵部的人马调动,你老小子真没把我这堂堂兵部尚书放在眼里,这还了得,真是目中无人之辈。便开口阻拦道:“关宁人马要阻挡后金军进犯的,焉能轻动,一旦关宁一线有失后金铁骑蜂拥入关,京城危矣,陈新甲你此乃是误国之说也。”

陈新甲听了火大,心想:你给咱戴了这么大一顶帽子,这还了得,他正要反驳,天启皇帝却说道:”朕也觉得关宁人马不可轻动,那山东听说有北静王等人镇守,谅那高迎祥乌合之众又怎是北静王正规军的对手呢!陈爱卿你言重了。”

旁边孙承宗附和道:“陛下圣明,臣等佩服!”

天启皇帝又道:“袁崇焕说要远征辽阳之事,朕看暂时时机尚不成熟,还是再议吧!”众人都点头同意,于是这奏章就搁在那不了了之了。袁崇焕等人在宁远伸长了脖子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朝廷的批复,而正在此时,后金八旗军人马却已经悄悄的迂回蒙古,越过喜峰口长城进入了中原腹地,要知这八旗军进展如何,请看下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红楼大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