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加上限电,今年夏季,身处成都属实有些煎熬。到8月尾,热辣仍旧不褪,初秋将至而未至。热浪铺天盖地席卷这座城市。脆弱的皮肤实在是有些敏感,毛孔在潮湿而闷热的空气里扩张着,泄放了豆大的汗珠。然后从鼻翼流入我的嘴里,又从眼角侵入眼眶,一小股一小股绵延不断,至上而下,顺着肚皮转进深深的沟壑。厂里的环境就是这么恶劣,人也多,像是炖了一锅大杂烩,行动之间,皮肉粘粘;拥簇的人群,让空气也变得刺鼻。
难以置信,只一阵淅淅沥沥,之后依旧炙热的状况下,这花就这么开了。具体是不是晨开!亦或是午开。总之,下班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推开那扇玻璃门,那么突然的一阵香味,又好似那么久违,味浓且厚,却不似百合刺鼻,沁心沁脾,不闷不腻。如一个惊喜,充盈了整个鼻腔,挡住了本来的污浊,还顺着气管流淌至肺腑里,消闷解燥。
人慕名花,更以名花有意。而谈及花语,又喜提梅、玫瑰、向日葵。其中梅在古代最富盛名,也最具高度,‘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可谓把梅的高洁、坚韧表现得淋漓。而玫瑰和向日葵在歌情颂爱的当下自是耳熟能详。那么桂呢?
记得,上个月刚搬来时,小区里的桂花树还沉寂着的。三五米高,杆细枝盈,叶绿,只觉毫无亮点。以至于作为一个在泸州待过三年,清楚桂花是泸州市花的人,倒一下子识不出这未发迹的桂花树了。看来,对于桂花我始终只晓皮毛。一个不懂花、不爱花的人,也自然知其味而忽于形。
而最近,忽对于这花开之树,竟已多次停步驻足。那么近的距离下,仔细去看,叶是椭圆的,叶面顺滑,叶缘呈反卷之势,全缘偶生疏齿。叶片薄,但质感硬实,不比梨叶那般柔弱。于花,苞如米粒。开时瓣均四片,十字状。正中,一点红蕊惹眼。花小但密,三四十多集聚成簇,而万千簇淡黄又巧藏于叶的翠绿之中,晴,醒觉于眼,艳而不争;异于晴,虽消陨于风雨,仍尽散尽美。
又借古人颂!
杨万里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之问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陆游则称:‘半醉凌风过月旁,水精宫殿桂花香’。可见,提及桂花,古人所见略同,喜以香、月为主题。加之桂花开于秋,三者结合,香、月、秋,直指八月十五的中秋。中秋以吉祥、团圆、美好为意为题,可见桂花的花语同样正是如此。
综上所述,浓香不疲心肺,姿低而尽美,真是“人与花心各自香”,如此看来,我确确实实是喜欢上桂花了。
于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中秋节记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