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秦岭九叶树
书名:秦岭九叶树之殷商诅咒 作者:秦岭山夫 本章字数:2635字 发布时间:2022-09-28

第二天早上,听到隔壁蔡婆家的狗叫,我才睁开双眼,一看手机,妈呀快10点了,没想到我睡了这么久。

听到到爷爷和上院子的一个人在店里聊天,我也没进去,就去院子洗脸刷牙了。

爷爷听到我起来了,喊了我一下,说厨房有馒头和玉米稀饭,应该还热着。我边回应他边洗漱。

洗嗽完毕后,吃了早餐,告诉他一声,天气好我想出去转转了。

在我出门的时候,他突然走了出来,向我手里塞了一盒芙蓉王香烟:

“好久没回来,一会儿在村里遇到叔伯长辈,就给人家散烟”

我点了点头,就出去了。

我们村--九叶树村 。位于秦岭南麓深山腹地。

叫九叶树村,是因为山沟河流上游的山顶上,有一颗奇怪的古树叫做九叶树。


这棵树据说有数千年历史了,树干高50多米,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围。

大家叫它九叶树,是因为它的主干是花栎树,枝干是青棡树,青棡上的嫩枝条和叶子又是花栎树叶。

而在嫩枝的小节处,又分别生长着花栎、青棡、松、柏、冬青、铁匠、核桃、杨树,还有另外一种不知名的树叶。

这种叶子,长约八至十厘米,三至五小节。最令人不解的是,每节都有五六个像伞龙骨状的“叶子”。

“叶子”既像松针又像柏树叶。

说来也奇怪,这颗巨树竟然在大炼钢铁的时代没被烧掉。

据说当年,每次提议烧掉此树的人,第二天都莫名地死去了。

从此之后大家都说这是神树,最后再也没人敢提议烧九叶树了。

前几年,有北京的专家还专门来研究过此树,当地新闻也有报道。

具体有什么研究成果,几年过去了,杳无音讯,只是听说那专家回北京后不久就病死了。

九叶树的前面是一座约两间房大小的庙,大家也习惯地叫九叶树庙,庙再向前100米处是一座道观,叫无极观。

说是观,其实也不大,最多也就是三间房大小。

无论是庙还是道观,在我的记忆中已经非常破旧了,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修葺。

在无极观的左侧有一片山坳,土地肥沃,山坳中央最低处有一片湿地草滩,这草滩中间常年有一股清泉。

而我的干爷爷,金道长就隐居在这座小庙里面。

关于金道长,听爷爷说他是韩国人,父母是日韩殖民政府的小职员。

因不满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的统治,就偷偷加入了反日复韩的组织。


二战爆发后,他们一家人又来到了中国重庆,加入了当时流 亡海外的韩国流亡政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后来内部派系斗争,他父母死于内斗,他被父亲在重庆的一位老师好友收养。

老师夫妇没有孩子,对他如己出。建国后,老师夫妇在一次政治运动中死去,他也看破世间,机缘巧合下迷恋上了道教,在当地的一道观出家成为一名道士。

几年后,他开始云游天下。在八几年的时候,有一次爷爷担着一担子小百货,去相邻的湖北走村串乡遇到了他。

当爷爷知道他隐居之地,刚被山体滑坡掩埋后,就对他说,我们村山顶上有庙宇,历代都有隐士隐居,刚好前年,上一任隐士,河北的一位道长去世了,现在庙宇空着,可以隐居那里。

金道长听后欣然应允,就来到了九叶树庙。

金道长的到来很受村民欢迎,九叶树庙的香火又旺起来了,这是因为秦岭山民有优待隐士的传统。

就拿秦岭中段来说,又叫终南山,几千年来一直都有隐士隐居的传统。

这些隐士有道教的,有佛教的,也有国学爱好者,避世者等等。

像历史上的姜太公,商山四皓,张良,南北朝时的王猛,大诗人王维等等,都曾在秦岭隐居过。

因为有这个传统,所以秦岭山民和隐士们之间有了一种共生的生态。

隐士们来到秦岭山区,都很受山民的尊重,尤其是佛道宗教隐士,山民们会帮他们寻找或搭建住处 。

隐士们隐居点离村子近的,村长族老及村民会帮他们把电线输送到山上;房屋破损的,会集资帮其修葺。

每年正月初一十五,村民们也都愿意去这些佛道隐士们居住的庙里去拜香火。

村里有红白喜事,或阴阳之类的麻烦,也通常会请他们下山帮忙。

这些隐士去世后,一般也由村里来安葬。


像九叶树庙上一任的那位河北道长,死后村里就买了一口棺材,全村人聚集一起,停灵三天,最后葬在九叶树后面的山脊上。

90年代,美国有一位汉学家,叫比尔波特的还特意来到陕西,在秦岭山中段的终南山一带拜访各类隐士。

之后还出了一本书,就是风靡全球的《空谷幽兰》。

金道长入住九叶庙后,只要他没出去云游,爷爷就会经常去九叶树庙看他,顺便给他带些日用品什么的。

可能是这个缘故,在我三岁的时候,爷爷做主,让我认金道长为干爷爷。

记得高中以前,偶尔我也跟着爷爷一起去山上九叶树庙拜访金道长,后来去县城上高中,去北京上大学就很少去了。

去年,我在图书馆读到介绍《空谷幽兰》的杂志时,就想起了他老人家。

不久又听说上山的电线被雪压断了,而村长空缺,重新拉电线的事,就暂时搁置了。

我就用自己做家教赚的钱,在网上给他老人家买了一套太阳能灯设备,让堂哥殷明在正月十五拜庙的时候带给了他。

我这位干爷爷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不苟言笑行踪飘忽不定。

虽然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手机已经普及,但是他从来不用现代化的东西,照明设备除外。

听说曾有富商为了方便联系,曾送他一部苹果手机,都被他拒绝了。

对于他人馈赠,即是本村村民给他东西,他一般也不接受。

除非像如我爷爷这般关系好的,即使接受了,他也会用自己采的松籽或亲手种的山顶高寒土豆等物品回赠。

有时候搞得爷爷也挺生气的,好久不去看他。

他平时云游四海,具体去哪里也没人知道。想知道他在不在庙里,只要晚上走到河道东边的小土原上,看看九叶树所在的玉皇顶,有无灯光即可。

最近他又不知道去哪里远游去了。爷爷说,好像两个月都没看到山上的灯光了。

我顺着村里河道向下走,在泉水溪洗了一下手,拍了几个小视频后,打算去村口堂兄殷明家找他玩 。


听说他昨晚刚从西安回来。

我这位堂兄啊,说是叫他哥,其实呢,他比我只大两周,就大这一点。

当大伯给他取名叫殷明的时候,接着出生的我就被叫做殷亮了。

因此历来我们两个被外人当做准双胞胎来看,只是他性格开朗,爱说话,而我却性格沉稳,比较内敛。

不太熟的人知道我两是堂兄弟后,大部分都以为我是兄,他是弟。

到了初中后他不好好学习,没考上高中只好出去打工。虽然我兄弟两个现在走的路有点不同,但是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亲密。

殷明的家在村口,走下去大概有一里地。正当我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突然听到河道拐弯那边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叫声

“天哪,救命啊,,,我的命好苦啊”

这是一老年女人的叫声,带着绝望,悲切,声音穿透整条山沟和河道,听着让人寒颤。

接着又是几个女人的哭声,还有其他男人的喊叫声。

接着又是老年女人的声音:

“天杀的啊,你为何要对我儿下这般死手啊”。

这时我才注意到村里很多人都急忙往村口跑。即使在河道两边地里干农活的,也都从地里出来 ,往哭声的地方跑去。

“不好,肯定发生大事了”

我心里嘀咕道,也三步并做两步快步向拐弯处走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