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刘东山兄妹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4040字 发布时间:2022-09-29

      昨晚刮了一夜北风,早晨李志行一出房门,片片雪花便飘了进来,李志行缩了缩脖子,赶快进屋穿上了羽绒服。

      狗娃和程名恭起得早,已经吃过早餐去学校了。快近年关了,狗娃要安排完学生放假的事情,程名恭则放心不下厂里,看看今天还能不能施工。早饭老魏早已做好,给志行留着,志行吃过后便往学校去。

      民国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街上行人很少,几个送柴草送煤的板车,“吱吱呀呀”的在雪地里走,这是给有钱人家取暖用的。中国的生意人都很勤劳,店铺卸了门板,伙计们在清扫门前的积雪。李志行戴了一个狗皮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袖着手从街道走过,清冷的空气使志行的肺感到透彻。

      快到校门口时,志行远远看见几个乞丐,而这几个乞丐似乎也看见了他,一晃就不见了。这大概是老魏的朋友吧,估计天冷来烤火的,躲自己干什么?算一算,自己也是乞丐出身哩。

      走到校门口,一股小米粥的香味飘来,清冷的空气中带着一丝香甜,感情老魏在煮粥,李志行忽然想再吃一碗粥,就推门走了进去。

   “啊,志行来了,路上冷吧?”老魏搓着手,显得有的局促,炉子上也没有锅,志行狐疑地看着老魏。

   “老魏,你吃饭了没有?”

   “啊,正在吃!啊,不是!吃过了,吃过了!”老魏说话有点结巴。

      嘿嘿,骗我!志行鼻子嗅着,在屋里转了一圈,在炕脚后面找到了粥锅,揭开一看,一大锅,还冒着热气。

   “嘿嘿,藏在这这里干什么,怕我吃呀?”李志行笑着说。

   “嘿嘿,不是……”老魏见被志行发现,脸红的都透过了满是皱纹的黑色面皮。

   “赶快拿碗,咱俩一起吃。”这个老魏,煮个粥还瞒我!嗯,肯定是给要饭的一起吃,怕我说他,志行一思量就明白了。

   “滋溜滋溜”喝着热小米粥,志行故意问道“刚才我看见你这有几个人,我一进来怎么不见了?”

   “啊?也没谁,几个要饭的!啊,不是,是几个朋友来聊天的。”老魏手上一哆嗦,掩饰着说道。

      其实老魏大可不必如此,李志行不是个小气的人,他也知道的。只是今年冬天特别冷,要饭的实在不好过,老魏便经常在门房里给他们煮粥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钱花光了不说,还找周一飞借了一个大洋。他不敢找狗娃要,怕李志行知道。

      虽说李志行给老魏钱时,说过让他随便花,但在老魏心里,其实一直都有替李志行攒钱的想法,这下全花光了,所以老魏有一种负罪感。

   “啊,还有朋友呀,叫进来一块吃,外边在下雪,冷得很。”,志行看看紧张的老魏,便又说“老魏,我也是你半个馍救回来的,也当过要饭的,你不要觉得我看不起要饭的人,快去喊进来。”

     老魏眼睛一红,急忙应声,将外面的叫花子喊了进来。好家伙,足足有十几个,屋里都快站不下了,叫花子们见了志行就行礼,志行让他们别客气,赶快吃饭。

老魏忙给大家分粥,不过丐多粥少,还有几个没分到,李志行也不吃了,把自己碗里的匀了匀,倒在几个没分到的乞丐的破碗里,让老魏再煮一锅,老魏却扣扣搜搜从一个米袋里找出一把米来,李志行一看说到“咋,没米了?”

   “嗯”

   “那你去厨房再要点去,就说我说的。”。

      老魏去拿米,李志行就和乞丐们聊天。这里面有狗娃遇险那次帮过忙的,也算是熟人,乞丐们也知道李志行以前要过饭,见李志行如今虽然有钱了,却并不避讳要饭的经历,一会便聊熟了。

   “上次狗娃的事你帮过忙,你叫个啥?”

   “呀,李先生还记得我呢!我叫彭盛。”一个乞丐见李志行竟然能记起自己,激动地站起来回答道。

   “你要了多少年饭了?”

   “有十几年了吧,小时候胳膊受伤了,使不上劲,干啥别人都不要。”彭盛回答。

   “哦,彭盛?十几年了?我要饭挣到过一个铜板,你要到过没有?你们要到过没有?”李志行眉飞色舞地问众乞丐。

   “啥?一个铜板?没要来过,我要个黑馍,有钱人家还放狗跟我抢。”一个乞丐说到。

   “啊?放狗跟你抢?要是我,就找机会把他家狗套了吃狗肉!”李志行说。

      乞丐们哈哈大笑。

      ……

      一会,老魏回来了,拿了半袋小米,继续煮粥,乞丐们兴高采烈地和志行聊天。

     志行了解到,三原城大概有七八十个乞丐,三五成群的分散在各处,来老魏这里的是和老魏有交情的。这大雪天,恐怕乞丐们都不好过!

     于是便对老魏说“老魏,你回头到狗娃那里支点钱,买一口大锅,如果天太冷,你就每天熬一大锅粥,让这些要饭的兄弟们都来喝,咱俩也都要饭出身,又饿又冷的滋味不好受。”,老魏连忙答应。

     志行又对着一帮乞丐说“你们回去告诉其他要饭的兄弟,天太冷的时候,先别出去要饭,都到老魏这里来,喝碗粥。一天能吃上一顿,就好很多。还有啊,抱歉各位,我的事业刚起步,也就能供应早上一顿,以后干好了再想办法,总不至于让大家饿死。不过,溜门撬锁的、专做坏事的,不能让他来!这事彭盛负责,要是有一个要饭的兄弟饿死了,我拿你是问,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记住了!李先生放心!”彭盛急忙回答。

   “另外,前一段让大家收集的鸡毛、鸭毛的大家继续弄,我这里一年到头都收,给钱!你们找老魏要。等大家手里慢慢有了钱,狗就不会咬你了,狗就是欺软怕硬的东西!再不行,就买了铁棍打狗日的!对了,老魏年纪大了,很多活可能干不了,彭盛给老魏帮忙,把大家组织好。”志行有点教唆了,自古丐帮就是大帮派,乞丐们也是一股势力。

      乞丐们哈哈大笑,彭盛和老魏也急忙答应。

      ……

      雪太大,工地上活是干不了的,工人们在宿舍休息,宿舍都是大通铺的炕,上海人没睡过,纷纷说这热炕真是冬天的一宝,比在上海阴冷的冬天里瑟瑟发抖好多了。

     屋子里空气也暖和,周小妹等几个女工也从女舍过来,跟着一帮工人们聊天,工人们兴致挺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至于男女大防嘛,暂时不考虑,等以后招了大批女工,让女工都住到新宿舍后还是要严格管理的,毕竟陕西民风还很封闭。新宿舍准备用架子床,生碳炉,不比火炕差,同时空间利用率也高,要不,好几百女工光住宿都需要很大地方。

      程名恭和几个施工队伍的管事,以及几个手下的骨干工人,在拿着图纸研究施工的事,志行看了一会,也没打扰他们,吩咐厨房中午给加个菜,大冷天大家要吃饱吃好,工人们干活很卖力,难得休息一天,让享受享受。

     回到校长室,李志行找来了冯春霖问情况,冯春霖现在不但关注学校的事情,纱厂的事情也很留心,所以汇报了不少他不了解的情况,总的还是不错,没有大的意外和隐患。

     过完年财务学校的快班就要毕业了,按冯春霖私下里的了解,快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去向,很多来的时候就有门路,算是委培。少数没有门路的,也在积极联系。

     李志行便让冯春霖告诉大家,没找到着落的同学们,不要着急,自己年后打算成立财务事务所,专门给商家们做账,所有没着落的,都可以留在事务所里,按月领工资。

     另外,志行给冯春霖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一种对财务信息的快速检索办法。

     搜集来信息是为使用的,使用前必须分析,而分析是建立在快速检索整理的基础上的。随着自己的学生带着诚信记账法撒到各处,商业信息会越来越多,快速检索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建立有效的方法是必需的。

     李志行将自己的思路讲给冯春霖,想借这件事情,看看冯春霖的能力。

     冯春霖本想过年留下来帮忙照看工厂,李志行告诉不必,并严肃的告诉冯春霖,他家里人只怕每日望眼欲穿,作为长子,过年应该回家!好好尽到责任,孝道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尊崇的,不讲孝道的人没有忠义,这样的人自己永远不会重用。

     冯春霖急忙郑重地回答说“是”。

     随后,志行又温言告诉冯春霖,过年回家时,不要急着走,到桂萌生那里领了东西再回去。志行打算让人给冯春霖置办点好布,回家给父母、弟弟、妹妹做身新衣裳,再给他拿上二十块大洋,总要让家里人觉得冯春霖在外,做的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冯春霖走后,老魏忽然来找自己,说有一男一女求见,之前也来过,只是李志行去了上海,这次又来了。志行搞不清是谁,就让进来。

     来人一见志行,纳头便拜,口称 “恩公”,李志行急忙扶起,一看原来是刘东山、刘绣娘兄妹,这两人一副乡下农民打扮,动作利落,看来枪伤彻底好了。

     李志行连忙关上门,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

     刘东山说“上次蒙恩公相救,当时我们二人都有伤在身,不便连累恩公。后来听了恩公所在,我和妹妹便赶来陕西,在乡下找了地方养伤,伤好了就来找恩公,您却几次不在,这次终于见到了您,请您一定收下我们!”说完又给李志行叩头。

     那个刘绣娘也叩头说“您就收下我们吧,我们兄妹虽然没有什么别的能耐,但我俩都自幼练武,对恩公总有用处。”

  “你们快不要叫我恩公,上次只是举手之劳,你们不要放在心上,我也没有仇人,你俩再武功高强,对我来说,也没有用。”志行不太想留刘氏兄妹,这刘东山是只猛虎,自己要管不住,会伤人的。

     刘东山见志行仍是推辞,心里明白了几分,大声说“恩公莫不是担心我二人曾经为匪?担心我们匪性难改?我刘东山虽出身低微,但从未滥杀无辜,也是有忠有义的人,恩公救得我兄妹性命,如此大恩,若是不报,妄自为人!恩公如不放心,以后我二人若对恩公有半点不利,犹如此手。”说着,忽然掏出一把匕首,向自己左手腕砍去。

     那边刘绣娘,也突然从头发里抽出一根利簪,刺向自己脸庞。

     这是要干啥嘛!?说时迟,那时快,李志行伸手抓住刘东山和刘绣娘的手腕大喊“我靠!停!停下!我收!我收还不行吗?!”李志行都快急哭了。

两人一听李志行答应,立刻高兴地跪下磕头,口称“主人”。

      这一段时间,因为无法报恩这件事情,兄妹俩寝食难安,总觉得胸口堵的难受,这兄妹俩都是有恩必报的人。

      不过一会“恩公”,一会“主人”,李志行听着难受,这都是些封建糟粕!不能再喊,志行让他俩喊自己“少爷”,吩咐他们先在乡下安顿,等年后工厂大批招工时,兄妹俩一起随工人进来,好掩人耳目。到时候,安排个清闲一点的差事先干着,总比流浪江湖强,尤其是绣娘一个小姑娘。

      兄妹俩心结解开,话也多了起来。

      刘东山说“看少爷刚才抓我俩手腕的身手,武功只怕不在我俩之下。”

      志行撇了撇嘴,没好声气地说“我哪有什么武功?我是急了,我能看着你砍自己的手?再说,绣娘一个好好的姑娘,脸花了以后怎么嫁人?”

      刘东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刘绣娘也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有些崇拜地说“少爷身手的确快,不过少爷刚才喊的“我靠”是啥意思?从来没听过,莫不是洋文?”

      我靠!对,就是洋文,是洋文!那些洋鬼子不讲究文明,专门喜欢说“我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