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魅影-31 朝霞国核聚变发电站4
书名:涟漪 作者:涟漪扩散 本章字数:2405字 发布时间:2022-09-28

      核聚变理论上听起来很美妙,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

      实际上,核聚变技术与核裂变技术相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也是为什么基于核裂变的发电站远远早于核聚变发电站而出现。


      其实,启动一个核裂变过程非常容易,只需要把足够多的具有放射性的重原子(比如铀和钚)物质堆到一起,重原子的放射性就会自动诱发核裂变连锁反应,从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而要启动一个核聚变过程,则必须满足非常苛刻的压力和温度条件。

      这个条件之苛刻,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不仅地球上不存在,整个太阳系里除了太阳内部核心处,都不存在满足启动核聚变过程的压力和温度条件。


      因此,人类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首先就必须具有可以创造出太阳内部核心处压力和温度的技术。

      太阳内部核心处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温度高达1500万度。

      目前地球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制造出相当于太阳内部核心处的压力。

      压力不够怎么办?

      压力不够温度补。

      因此,在地球上启动核聚变过程的唯一途径就是施加远比太阳内部核心处还要高得多的温度,即,把氦原子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

      其实,上亿度的高温都还是仅够进行小儿科核聚变科学实验的门槛条件,要想实现大规模核聚变工程应用稳定发电,通常需要创造并维持几十亿度的高温条件。


      好吧,不就是需要高温条件吗?

      造一个特大号的锅炉使劲烧火不就得了。

      你以为是在大炼钢铁吗?

      且不说烧火最高温度也就几千度,人类已知的任何物质在上万的温度下都会瞬间汽化。

      锅炉都烧没了,温度还不及启动核聚变的条件的零头的零头的零头的零头的零头。

      所以,要在地球上启动核聚变,首先需要制造出一个可以耐受住上亿度高温的锅炉。


      不是说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耐受住上万度的高温吗?

      要耐受住上亿度高温岂不更是天方夜谭?!


      你别说,这样的锅炉还真让科学家们给天方夜谭地设计制造出来了。

      这个锅炉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特别设计的电磁场将上亿度高温的氦原子,其实是处于等离子状态的氦离子(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氦原子的电子早已挣脱氦原子核的束缚,追求自由去了),约束在特定的真空空间区域中,高温氦离子根本就接触不到锅炉炉壁,因此锅炉炉壁的温度并不高,也就不存在融化汽化的问题了。

      这个锅炉的名字就叫托卡马克装置,最初是由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后来被雾霭飔国科学家进一步改进完善,首先实现了基于托卡马克装置的大规模核聚变工程应用稳定发电。


      所以,世界科学家临时委员会上委会选举的时候,早已被亡国灭族的雾霭飔国科学家仍然被大家选中,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竟,雾霭飔国科学家确实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做出过不少极其重大的贡献。

      不过,还不是最大的贡献。

      比如,夕阳国和星空国的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至少不比雾霭飔国科学家差,其实是远超雾霭飔国科学家。

      还是以核聚变技术为例,不同于雾霭飔国科学家搞出的托卡马克装置,星空国科学家另辟蹊径,开创性地提出了激光打靶核聚变技术,夕阳国科学家更是道法自然,向枪虾取经学习,脑洞大开地研发了气泡核聚变技术。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世界科学家临时委员会上委会的大多数席位都被星空国和夕阳国的科学家收入囊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当然,选举雾霭飔等国的科学家进入世界科学家临时委员会上委会,并不是简单为了奖励或纪念雾霭飔等国科学家曾经的贡献。

      而是主要因为:

      既然雾霭飔等国的科学家能够做出重大贡献,那就说明这些国家民族可能普遍具有某些特质;

      这些特质有利于开展高品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世界科学家临时委员会上委会的工作应该非常有帮助。


      虽然现代人类文明推崇“人人生而平等”的道德伦理标准,但是,在许多具体的特质方面,人人并非是生而平等的,不光对单人个体是这样,对民族种族也是这样。

      就以现代科学主要诞生发源于夕阳国为例,这绝不是没有原因的随机现象。

      不少朝霞国人一直纠结,为什么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地没有率先点出现代科学技术之树。

      这大概与朝霞国是大陆民族而夕阳国是海岛民族很有关系。


      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方面,大陆民族和海岛民族具有判若天地的特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远洋航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海岛民族的生活空间被死死局限在海岛上。

      假设海岛的面积适当大,具有足够丰富的地貌、物种和自然现象等,既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探索欲 望,又可能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被探索完毕。

      那么,探索完毕海岛地貌、物种和自然现象的人,由于在海岛上没有更多具体实物现象可供继续探索,在已经被高高吊起胃口的探索欲 望的驱使下,就只能异想天开地提出一些超脱于实物现象之外的抽象理论假说,进而想方设法去自圆其说这些抽象理论假说。

      海岛民族这种胡思乱想提出抽象理论假说并设法自圆其说的特质,无疑非常有利于现代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当然,海岛面积必须适当,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如果海岛太小,一个人的探索欲 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海岛上的实物现象就已经被发现完毕,从而岛民滋生出“世界非常简单”的信念,自然也就没有科学理论什么事了。

      如果海岛太大(比如大洋洲),就和大陆民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古代,大陆民族终其一生也探索不完大陆上的实物现象,因此,不管你有多么强烈的探索欲 望,大陆上的实物现象都能将其吸干榨净,让你根本无需也无暇去胡思乱想抽象理论假说来满足你的探索欲 望。

      所以,大陆民族的特质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方面具有先天不足。


      当然,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陆民族虽然缺乏胡思乱想抽象理论假说的特质,但是,却具有因终生浸淫于实物现象而崇尚实用主义的特质。

      这种特质虽然不利于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但是,却非常有助于学习、发展和应用工程技术,因为工程技术也是实物现象。


      所以,虽然朝霞国不是现代科学文明的诞生发源地,却是许多科学工程技术的发扬光大之地。

      就以用于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为例,虽然相关理论并非朝霞国人所提出,且早期的托卡马克装置也不是朝霞国人所建造,但是,丝毫不影响朝霞国弯道超车,现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托卡马克装置系统都在朝霞国。

      毕竟,核聚变发电站太实用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涟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