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骁大搜少林未果,甚是气恼。
回到登封县衙,各处的回报,亦是不曾找到什么线索。
“姥姥的,究是何人呢?难道他们竟还能插上翅膀飞了不成?”
他这问题提出来,却没人敢接招。
这确实是很没颜面的事,在天听卫的看护下,竟然还将朝廷要犯劫了去,这说出来,都是个笑话。
“罢了,罢了,元统领,你且继续搜寻,勿要放过一个可疑之人,我自先行回京,向总督大人那里做个交代!”
不得已,木骁只得做此决定。
于是,次日大早,他便带着人马回京复命了。而登封一带,暂授命元隆负责,继续追查。
这且先不表了。
却说当日,铁雨带着从丁直家找到的武王雕像,第一时间就送到了端王府。
他是精细之人,心知此物必有来历,不然丁直不会那么慎重地藏到密室之中,只不过,他与武王未曾谋过面,故也识不得这雕像是何人物。
可到了端王这里,却实实在在地将他吓了一跳。
“王爷,您说,这是逆太子武王的雕像!!”
铁雨不是沉不住气的人,这一下也惊住了。
端王郑重地点了点头。
“正是啊,铁总督,没想到,这丁直,还有这么个秘密!”
铁雨在惊诧之际,却在想,武王当年人人敬仰,还不是为先皇和你所害?故丁直这般的直臣,私底下供着武王的雕像,实在是平常不过。公道自古都在人心,武王殒命已久,然这影响力真是不可忽视。
不过,端王倒也没觉察出他的异常,继续说着。
“如此也好,正好坐实了他的罪名,以为自己一身清白,本王便拿他没办法,这下正好,就此一条,足矣!”
端王的意思,并不在于要杀了丁直,此人再厉害,不过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但有了这么个理由,便可堵朝堂上众臣之口,堵天下士人和百姓之口,免得自己落下个杀贤的名声。而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了众人眼里的屠夫。
听到这里,铁雨才回过神来,觉察到了自己的失态。主子,在对面呢!
他赶紧一拱手。
“王爷说的有理!只不过,如今丁直已遁去,只怕一时间拿不了他呢!”
端王摇了摇头。
“无妨,咱们只认准一个道理,这朝中,再无丁直便好!等明日早朝,本王便将他与文远山并罪处之,并诏告天下,本王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妄思谋逆之事!”
铁雨故作佩服地点点头。
“王爷高明,吾不及也!”
“呵呵!欲成大事,便拘不得小节!天听卫是本王的一把利剑,责任重大,还需你铁总督善自使之!”
说着,他深深地看了铁雨一眼,似是看穿了铁雨一时的思想跑毛。
铁雨精明之极,立时一脸谨肃,下座跪来。
“属下定不负王爷!”
这动作,让端王很满意。他也听闻了不少天听卫在外面的事,知道天听卫在群臣和百姓中的口碑,这自然是他要的结果。但他更想告诉铁雨们,只因为你们的背后是我,才让人畏你如虎。
“呵呵!起来吧,若是拿到了丁直,即刻送交有司,按罪论处!”
“诺!”
铁雨应声答道,随即起了身,告辞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端王半晌不语,陷入了沉思之中。
事隔十多年,竟还有人在暗地里悼思着一个故去的王,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心向背,人心都思着武王呢!如今,自己虽是大权在握,然一朝文武中,总不免还有些人在暗里与自己唱反调。更甚者,裕王和静王,也已不是昔时之吴下阿蒙,看此次天听卫在京城的截杀行动,便知他们真不是省油的灯。说不准,在自己的身边,还有他们的耳目。这,真不得不防哦!
唉,这江山,真不是那么好坐哟!
想到此,他拿起一枚棋子,重重地落在一个空处,站起身来,目光已冷。
而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因为丁直的逃遁,京城里,是被官兵与天听卫搅了个鸡飞狗跳,一片怨声。
当然,没什么结果,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丁直呢,一直躲在城南的叫化子窟里,这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一介书生,怎么会到这样邋遢的地方来呢?所以,他真没有那么的提心吊胆。
如今,多日不梳妆打理,素来儒雅的他,已完完全全地成了一个叫化子。只不过,有了那叫化的庇护,倒也不用出去乞讨了。
而这城南的叫化子窟,实际上是丐帮在京城的一个据点,那叫化子头,也就是丁直当年救过的那位,正是丐帮京城分舵的舵主云向天。此人武功高强,嫉恶如仇,统领着京城两千丐帮弟子,明里是四下乞讨,暗里却时不时干些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事。
只不过,他们一直谨奉丐帮祖训,明面上轻易不得罪官家。故,与官兵和天听卫是井水不犯河水。
铁雨这里,虽也怀疑过丁直可能会隐入丐帮中,但丐帮弟子遍及天下,京城亦不下数千,真要藏个把人,他们也未必找得出来。他实在不想开罪于这等大帮,而听端王之意,也不是非得拿到丁直不可,自然也就选择性地忽略了。
如此,直到半月过后,风声渐息。丁直才在云向天的安排下,由几名帮中高手护送着,一路打着莲花落,出了京城,径往潮州而去。
至于他为什么要去潮州,原因有二:一是骨肉亲情所系,要去找到儿子和弟弟,尽量一家团聚;二是想看看这静王,是不是真能成大事的主。毕竟,武王一脉已断,他便是想扶持,也没有了个对象。只要这静王是个明主,他便不介意投身过去,好好地辅佐,以期有朝一日入清君侧,还天下一片清平!
当然,他若是知道,他的偶像武王的独子冯昊还在世上,估计就是千里万里,也会去投奔了。
江湖,眼见得,又见风急,天下,眼见得,正渐板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