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正之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6434字 发布时间:2022-09-27

      钱有了着落,接着便是买。

      当志行带着狗娃、小五和两个带枪保镖,出现在王公馆时,王祥生惊讶了:李志行相较初次见面,自信中又多了从容,看来这个小骗子成功了!也好,自己终于可以得到一大笔资金,来完成面粉厂扩建的事情了。

      他最近被英国人搞得精疲力尽。

      王祥生在商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愿食言,李志行到来的时间,恰好并未超过两个月,于是纱厂以13.5万元的价格成交。

李志行通知马易尔一起完成资金交付,王祥生即将地契及其他产权证明进行交割,交易在工部局备案。

      一切完成,王祥生和老侯沉默了一会,王祥生开口问道“老侯,你怎么看?”

      老侯有点为王祥生愤愤不平,说“这个小骗子,今天倒多了几套新衣服!”,今天多了狗娃和两个保镖,都穿着新做的衣服,也显得不太自然。

       王祥生叹了一口气,说到“上海滩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我宁可便宜这个小骗子,也不会便宜那些洋鬼子。”

       王祥生其实是个很有情怀的民族资本家,也是一个很值得尊重的人!

       交易一完成,当天晚上,李志行就在浦江饭店宴请程名恭夫妇,正式聘任程名恭为汉堂纱厂的厂长,负责建厂事宜,并送上第一个月薪水。交代一应需要用款事项,报请李志行同意后,由桂萌生完成支付。

       程名恭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程夫人高兴异常,一晚上笑靥如花,夫妇俩一晚上敬了李志行不少酒,连桂萌生这个半大孩子也没放过。

       完成交易后,李志行并没有急着去找约瑟夫卖地皮,而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东西,狗娃则被派去与程名恭一起,安排拆装等事宜。

       李志行究竟要写什么?呵呵,是一份哈同花园饭店的宣传计划书,没错,是替约瑟夫写的。

       他要利用这个计划书,来诱惑约瑟夫做利于自己的事情。

       房产的宣传计划书,李志行是第一次写,但前世房地产是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最热门的话题。估计中国最聪明、最无耻的人都进了这个行业,各种宣传的招数层出不穷,而且无往不利。连李志行这种受过高等教育,又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人,都屡屡被骗,以至于最后对房地产的很多花头耳熟能详。

       想来在民国这个不发达的时代,这些招数能收到奇效吧。所以,李志行花费了两天时间,写了一份民国版的现代地产宣传计划书。

      一切准备妥当,李志行就带着狗娃去见哈同洋行的约瑟夫。

      约瑟夫其实在等待李志行的到来,因为上次和李志行谈过之后,约瑟夫已经做了调查,知道李志行想出售的,其实就是祥生纱厂的地皮,精明的约瑟夫立刻想到,如果自己来收购祥生纱厂,就可以不被李志行赚取好处!但他的想法被老板哈同终止了。

      老哈同并不怕因购买祥生纱厂,而造成与英国汇丰银行之间的矛盾,他只告诉约瑟夫: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非常多,但没有人能赚所有的钱。整体购买了纱厂,就必然会为机器部分的利益而耗费精力,这会削弱我们在房地产方面的力量,没有什么行业比房地产更赚钱了!至少在上海如此。所以,让那个中国人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我们来完成我们的事情。

      老哈同的观点很难说对还是不对,这是一个商人的战略问题,正如李志行不愿意在上海发展房地产一样,老哈同不愿涉足房地产以外的行业,这是老哈同的智慧。

      于是,在得知祥生纱厂买卖成交后,约瑟夫就知道李志行要来了。

      在厚重的木桌后,戴着眼镜的约瑟夫打算履约,商谈之后地价是目前地价加17%,约瑟夫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但他想购买全部地皮,也就是60亩全要。

      不过有个问题,那就是李志行忽然想留下10亩。按说,现在地权在李志行手上,他有这个权力。但这种分歧很可能导致其余的50亩地也无法成交。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哈同洋行不缺钱,也没有什么明显可以利用的缺点。但李志行决定试一试,于是他开口了“约瑟夫先生,我非常感谢您的信守承诺,虽然我是第一次与您打交道,但您已经获得了我深深的尊敬!”

   “所以,我斗胆向您提出一个请求,我想保留10亩地。因为贵商行最初的规划其实只需要30亩地,所以,50亩和60亩对贵行只是利益多少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哈同洋行的财力就像一条大河流,增加这点利益,就如同给河流里倒入一杯水,河面的高度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关键是,应该增加汇入的支流。”

      李志行刚开口说时,约瑟夫只当是这个中国人的奉承,待李志行说到这里,约瑟夫不禁透过眼镜,深深看了李志行一眼。

接着,李志行将准备好的宣传计划书拿出,抽了一页目录出来,笑着说“约瑟夫先生,我希望用这个换取保留10亩地的权力。”

      约瑟夫不知道是什么,接过一看,不禁瞪大眼睛看着李志行,这个中国人懂房地产?再仔细一看,岂止是懂,根本就是精通!单看目录就能看出这个计划就非常新颖,非常有诱惑性!……还没建设就能产生收益?这个是怎么做到的?约瑟夫佩服之后就是浓浓的好奇。

      于是约瑟夫一改之前的冷漠,尊敬的说到“李先生,我是否可以看看具体内容?”

      李志行笑着说“当然可以”,便将计划书的其他部分递给了约瑟夫。

      约瑟夫认真地看了起来,整整看了大概一刻钟,他仿佛已经忘记了李志行等人的存在。李志行并没有打扰约瑟夫,只是在静静地喝咖啡。

   “哦,哦,非常对不起!这个计划非常好!以至于让我忘记了礼貌,请您原谅!您说的很对,这就是那条支流!啊,非常好!啊,我答应您的要求……”约瑟夫从计划书上抬起头,仿佛刚醒过来,以至于有点语无伦次。

   “那么,就感谢约瑟夫先生的慷慨了!”李志行笑着说。

      随后是合同签署,等李志行适时安排交易完成。

      至此,所有的环节已经通畅,地价能提高17%。50亩地的溢价,其实已经接近了李志行购买60亩地的成本。也就是说,在地产这笔交易里,李志行净赚了10亩地!

      纱厂比之前预算的14万元降了5千元,而志行这次带来了约3万8千块大洋,经过与狗娃合账,目前看资金比较宽裕,所以志行决定还清马易尔的贷款。与马易尔的合约,就像一道绳索一样束手束脚,也犹如悬在头顶的一把剑,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下来。

      于是,第二天,李志行、约瑟夫、马易尔三方就完成了交易。约瑟夫向马易尔付了地款,拿到了50亩地的地契,并给了李志行3个月的拆机器时间。李志行付给了马易尔剩余部分,得到了机器以及剩余10亩地的产权。

       而马易尔得到了7200块大洋的贷款利息,以及从采购机器配件中赚取的700块大洋利润。虽然与马易尔定了半年的借款期限,但其实真正的资金占用时间还不到10天,马易尔这笔生意可谓干净利落!

       于是,马易尔终于露出了绅士般的迷人微笑,表示和李志行合作真是太愉快了。

       现在,李志行的计划终于实现了!无债一身轻,志行除了到纱厂指点指点机器拆装,以及技工招收等事情外,终于有时间做点其他事情了。

       第一件就是完成胡景翼之托,去拜会于伯循。

       志行带着狗娃,驱车按地址找到地方。发现却是一家报馆,报纸名叫《民权报》。一打听,说这位于伯循先生并不在报馆上班,但稍后会来,告知李志行可在此等候。

       于是,志行和狗娃便在茶室等候。

       闲着无事,狗娃便拿起桌上的报纸看。在志行的带动下,狗娃现在也喜欢看报纸了。

    “志行哥,这报纸上讲国人救亡,思想为第一要务,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应该是让大家先吃饱穿暖,身体好了才能救国?”狗娃指着一篇文章,向志行问道。

       李志行笑了笑。狗娃现在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他十分高兴!

       于是他想了想,就对狗娃说“吃饱穿暖倒也没错,但“救亡思想为第一要务”这话却很有道理。你想呀,如果吃饱穿暖了,却不思进取,官府欺压人也不去关心,那自己最后一定也会吃不饱穿不暖。因为总有一天,官府也会欺压到你头上,把你的东西都剥夺了去。”

      狗娃点点头,志行接着说“还有,如果外国人占了中国的地方,我们却无动于衷,那么,总有一天,外国人也会占到你住的地方,让你当他们的奴隶,不把你当人看,任意欺凌屠杀!如果那样,吃得再饱,也只是一头被人任意宰割的肥猪而已。”

   “再加上中国近两千多年来,都是皇上说了算,今天刘皇上明天李皇上。可皇上是啥?皇上是只是一个人而已,是人就有私欲,坐了皇上的人,总想着把全天下的东西都归了自己,全天下的人他让谁死谁就得死。”

      这些话以前从没人给狗娃讲过,所以狗娃瞪大眼睛静静地听,志行接着说“而一旦发生有危险的事情的时候,皇上总想的是先保住自己的地位再说,不管天下人死活。例如清政府给外国人的赔款割地,一赔就是几亿两白银,只要保住皇上的位子就好,可几亿两白银哪里来的?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结果天下很多人因此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卖儿卖女,你说老百姓苦不苦?”

      狗娃点点头,说“老百姓可苦呢!这都是皇上害的!”

      志行笑着点点头,接着又说“但偏偏中国有很多人,觉得皇上的话天经地义就应该遵从。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人几千年就是归皇上管,觉得皇上都是对的。这就是思想中了毒!”

   “但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其实皇上恰恰成了这些年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的祸根!因为皇上既不叫跟外国人做生意,也不叫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也不叫讨论外国的先进思想,怕中国人学聪明了自己当不了皇上。结果,中国从一只狮子变成了一头大肥猪,谁来都能咬一口或者捅一刀!所以,那些有见识的人才提出要改变大家的思想。你明白了么?”

      说完后,志行笑着看着狗娃,自己讲的太多,这孩子并不一定能够理解。

      狗娃想了一会说“嗯,我懂了。先要让大家不想做猪,再想变回狮子就容易了!”

      志行点点头,狗娃很有悟性!他便接着说“嗯,不错!其实像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前都比不上中国,如果说以前中国是狮子的话,他们大概就是野狗,顶多算个豹子。但是后来他们不叫皇上管了,选了一群人一起管国家,结果很快就变强了,都变成了老虎。”

   “一群人管国家就能变强吗?”狗娃又问。

   “也不是随便的一群人,是一群能代表大家想法和需要的人,这些人是大家选出来的。”

   “哦,那一群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狗娃挺善于思考。

   “所以,这一群人得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主导,要不然可能啥事都决定不了,国家就乱了。”中国的事情必须有主导,否则就是狼烟四起,生灵涂炭,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这个有点复杂,狗娃想了一会,说“还是要先改变思想。”

    “对,不过中国的人很多,学校又太少,很多人都不认识字,你说让他不要做猪,要做狮子,他还问狮子是啥,我咋没见过呢?因为没人给他说过狮子有多厉害。”

    “那咋办?”狗娃问道。

       李志行笑着说“办法有很多,办学校、办报纸都行,但都需要钱,所以我们在做生意赚钱,赚钱后我们也办学校、办报纸给大家宣传思想。这样,中国慢慢就成了狮子……”

    “好!好!好!讲的好!讲的浅显易懂,却又见识非凡!佩服,佩服!”志行和狗娃正说着,忽然听见有人鼓掌,回头一看,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蓄了络腮长须的人走了进来。

       李志行倒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脸色微红地说到“见笑见笑!鄙人和兄弟随便说说,贻笑大方了。”

来人笑笑,说到“阁下随便说说便能一针见血,而且语言浅显易懂,比我们在报纸上写的文章都强!足见大才!鄙人于伯循。”

    “啊,原来是伯循先生呀!我是三原来的李志行,特来找您!”

    “哦,原来是三原乡党!快坐快坐!不知你找我何事呀?”

       李志行说了明来意,然后将胡景翼书信拿出交给于伯循。于伯循看完后,点点头又问起了三原和陕西的其他事情,李志行一一作答。于伯循很高兴,便决定请这个远来的乡党晚上一起吃饭。志行晚上也没有其他安排,便欣然答应。

       晚上,志行和狗娃前去赴约,不料却还见到了一人,那就是井勿幕师兄。原来井勿幕恰好也在上海,其与于伯循交情匪浅,一听说陕西有人来,再一听是志行师弟,自是大喜,欣然而来。

       席间,经井勿幕谈起,李志行这才知道自己在跟谁打交道,原来这位于伯循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于右任!

于右任,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后因袁世凯上任而弃职,投入反袁运动。后来,国民政府成立后,于一直在政府身居高位,地位尊崇。

      难得的是,于右任不但是位革命家,而且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尤善草书。他的草书自成一体,被后人称作“标准草书”,意思是草书的标准模板,以至于后来于右任一字难求,还传出不少故事。

       据说,于右任家附近有一条小街,街上总有人随地小便,他觉得很不好,就写了一个“不可随处小便”的字条贴起来,提醒行人,事过而忘。

       过了一阵子,于右任去逛字画店,听见有人在高价出售于右任真迹,于觉得惊讶,因为自己已经很久不给人写字了。于是上前一辩真伪,不料更加惊讶,居然真是自己所写,是一个写着“小处不可随便”的小方尺,他思来想去不得其因,于是便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了拼接的痕迹,细细想来,方才觉悟,原来正是自己写的那副“不可随处小便”!不禁哑然失笑,商人狡黠竟然如此!

      此时的于右任,正在上海运作革命,因其曾创办过“竖三民”,是中国新闻界有名的人物,便受邀为《民权报》写文章。

所谓的“竖三民”,是指《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革命报纸,为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后创办,一度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影响力远涉南洋,为辛亥革命贡献巨大。

       因为这三份报纸皆为于右任一人创办,与同盟会后期在上海创办的《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的多人创办不同,史上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报纸被称为“竖三民”,《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三报被称为“横三民”。

       另外,“竖三民”中的《民立报》发行时,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

       李志行心中暗呼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李志行。主要是因为李志行前世见过的于右任形象,都是其上年纪后长袍飘髯的模样,他那会料到于右任也曾是身着西装、打着漂亮领结,一副暖男大叔的样子?

       席间,于右任称赞志行有见识,井勿幕笑着点头,还顺便谈起了李志行在三原县如何创办学校,如何经商,有钱之后如何不忘故旧的事情,而狗娃,便是李志行要饭时认识的。

      于右任听后吃了一惊,赞叹道这小哥不仅有见识,还是个肝胆之人!听得李志行都有点不好意思,连请勿幕师兄莫要再提。

狗娃却说自己的志行哥就是情义之人,以后也要干大事!志行连忙让狗娃闭嘴,在座的两位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自己算哪根葱哪根蒜呀!

       他乡遇故知,四两老酒,一桌乡音,这就其实喝得畅快!酒喝得高兴,谈兴就浓,李志行不禁借着酒意,问于右任是否还有别的名字,因为他搞不清为什么于伯循就成了于右任。

       于右任见李志行年少才干,又性情率真,也不见怪,说到自己本名于伯循,字诱人,又叫右任。李志行脸红了一片,原来民国的人一般不光有名,成年后还会有字,有时还有别名、别号。

       于右任又问道李志行可曾有字?答曰未有,于右任笑着说志行如今出入商界,算是有身份的人,应该有字。

这么好的机会李志行自然不想放过,便请于右任先生为自己取字。

       于右任捻着长须说“志行二字,本有出处,《周易》有云: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初九 象曰 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以此为名,象征建功立业的意思,志行你行事仗义,正合卦象中的“正”字,以“正之”二字为字非常合适。”

       正之!正之!不错,我虽然穿越而来,想干的却是经天纬地的正事,这个字李志行非常喜欢,李志行急忙拜谢。

       狗娃看见李志行有了字,非常羡慕,也想请于右任赐字,只是不好开口,欲言又止,急的眼睛骨碌骨碌直转。志行看见,不禁心中一动,也请于右任给狗娃赐个字。

      于右任看狗娃一副机灵样,先自喜爱,便问狗娃叫啥名字。

   “回于先生,我叫桂萌生,桂树刚发芽的意思。”狗娃马上回答。

      于右任一听笑了,说到“刘禹锡诗云“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听了你的经历,小小年纪却非常坎坷,你如今跟着你志行哥哥,以后总会成就一番事业,莫如就字“秋实”,象征你不慕艳丽,踏踏实实,以后成就很大。你觉得怎么样?”

   “谢谢于先生,我就用这两个字!”狗娃非常高兴,自己也有了字,也是个人物了,急忙起来向于右任鞠了一躬。

      李志行看着狗娃高兴的样子,心想今天机会难得,索性给猪娃再求一个字,就说“于先生,我还有一个兄弟,名叫郑玉琨,现在在景翼哥的军营里当兵,今天难得遇见先生,也想冒昧求一个字。”,说完对于右任深鞠了一躬。

      井勿幕一看,呵呵大笑“志行你这个家伙,今天可是逮着机会了!”

      于右任笑道“不妨,你那兄弟情况如何?”

   “我这玉琨兄弟性子有点刚烈,但做事有情有义。”

   “哦,琨者,美玉也,君子好德,温润如玉,莫不如字“佩瑜”,过刚易折,常怀温润,刚柔相济。”

好寓意,众人欢笑,当浮一大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