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阿恒便满了周岁。
这个在降生时就颇有些不凡的孩子,却是出乎了邻居们的意料,直到周岁才开口说话并学会走路,倒和平常孩童没什么二致。一时都不免有些失望。
这日正是他的周岁宴,柱子夫妻虽知道他的来历,也按着规矩帮他准备了抓周仪式。地上放满了琳琅满目的物品,有笔墨书本、有铜钱、算盘,各式农具、药碾子、胭脂水粉等等不一而足。阿恒就被放在这一堆物品中,被告知去挑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当然知道这个仪式的意义,也知道街坊四邻都等着他再奇迹一回,最好是把那本书抱住,这样就预示着他将成为一名读书人。
士农工商。读书人一旦考中了功名,那可是连圣上都要礼让几分的。
他的理想虽然是成为一名自由自在的道人,但如此重要的仪式,少不得让爹娘开心一回,帮他们在邻居跟前挣个彩头和脸面。
他毫不犹豫的走到中间,把笔墨纸砚书本等所有预示远大前途的物品都搂在了怀里,最后想了想,又把那个药碾子和旁边一个三足的铜香炉也扒拉过来,通通抱在了怀里。
人群里立刻传出一阵惊叹声。他们见过抓周抓的可人的孩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可人还这么稀罕的!
“我原说柱子家这个娃子不一般!这竟然不只要读书做官,还要学炼仙丹?”
“可不是吗,他出生时手里就握着个药丸子,莫非是颗仙丹呢!!”
“不对不对 你们想想,这莫不是和神君一样?不知官儿做的好,还有一身好医术呢!!”
“说的对说的对!神君他曾经也亲自坐诊,也算得上是个悬壶济世的神医呢!”
“柱子家这个娃子可真是厉害了!”
众人议论纷纷,柱子夫妻既知道自家孩儿的来历,便不以为稀奇,反是笑呵呵的让蓝一将他抱了起来。
人群里有个教私塾的朱老秀才,此时便捻着山羊胡子道:“你们这就是不懂了,香炉,岂能只是炼丹之用?它还是祭祀的礼器。朝廷上主祭祀的官员名叫太常卿,那可是九卿之一,位正三品。比四品的太守还要高出一截来。我看这宋家的恒娃子生的清灵俊秀,定是以后要做太常卿的!”
此话一出,众人哗的一声又议论开来了。
“原来是这样!太常卿!比太守的官职还高呢,”
“正三品!官还不小呢!柱子家的祖坟要冒青烟了。”
……
李亘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对那甚会断章取义的老秀才很是多看了一眼。
他可没想到,正是这个老秀才多说了几句话,等周岁宴席一过,柱子夫妻便偷偷和他商议:“阿恒,虽说我们知道你不用再学习了的,但外人不知,所以还是要做个样子出来。如今村里的孩子但凡能上学的,都在那位朱秀才的私塾里,要不你以后也过去他那里?”
李亘前生才高八斗,原是差点儿就被钦点了状元的。但后来拆开卷宗,宣帝发现他只有十六岁,恐他名气过甚,日后被人追捧太过而心生娇纵,便刻意把他压在了二甲第十四名。
但是宣帝爱才如命,依旧当场拜他为禹城太守。此事便是他上任前圣上亲自送别时,亲口与他揭露出来的。
他一直记着宣帝的良苦用心,即使作为大梁史上最年轻的太守,也一直保持着谦逊虚心的态度,被宣帝屡次在朝堂上公开褒扬。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骄傲。所以去那个朱秀才的私塾里学习,着实是浪费时间。先随意编了个理由拒绝了爹娘的提议,李亘想起蓝一曾有个读书写字的心愿,如今他既然到了可以说话的年龄,那便可以成全了她。
转到第二日一早,柱子夫妻各去忙碌了,蓝一将里里外外收拾好,便抱着阿恒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下乘凉。
虽是盛夏时分,此时的风倒还有些清凉。阿恒此时已经脱离了尿布,但还是穿着开裆裤,他便努力将一个薄毯子拖过来,盖在了身上。
大黄素来与他亲近,立时便凑过来上窜下跳的和他玩耍,蓝一看着他们微微笑着,忽然就想起了从前那个会写字的大黄,不由轻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那日我让狗子逃到祠堂去,说大人会庇护它,似乎从那之后大黄才通了灵。所以定是大人听到了我的话,便派来神仙附身在大黄身上救我的。没有神仙指路,我怎么能有勇气逃脱出来,过上今天这般的好日子呢?”
她如此笃定了自己的想法,便拍着怀里的阿恒又絮叨起说了无数遍的话:“阿恒啊,你长大之后也要好好读书,像李大人一样,考进士!”
“阿恒啊,你以后当了官也要像李大人一样做个好官!为民做主的好官!”
“阿恒啊,你长大了要早点娶媳妇,姑姑虽然自己不打算嫁人了,可要要看着你娶媳妇才行,不要像李大人一样,活着的时候孤身一人在衙门里,连个贴身照顾他的都没有!”
她说着说着便红了眼圈,低叹道:“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走那么早呢?”
李亘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得了那么多人间香火,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位傻姑娘,在他身后百年,对他这般痴恋。他此刻也情不自禁的想为她做些什么。
“蓝姑姑,你想学写字吗?”
“当然想。做梦都想!”蓝一下意识的回道。
等她回答完,才忽然意识到是小阿恒在说话,惊讶道:“阿恒,你才多大啊?说话竟然这么顺畅了么?”
他平日里在外人面前掩饰,不过偶尔蹦出来几个字。此时他既然要为人师,索性就豁了出去:“蓝姑姑,我本来就是个神童,只是不愿意被人议论,刻意隐藏的。你若想学写字,我来教你好不好?”
蓝一愈觉惊奇:“你来教我?你竟然还会写字么?你才一岁啊?!还没有上过学呢!!”
李亘笑道:“姑姑刚才不是说,大黄狗都能通灵 ,那我会写字有什么稀罕?”
蓝一一愣,却也觉得他说的有理。自己连会写字,会画转胎图的的大黄狗都见过,那看到个神童,还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阿恒,你当真能教我写字?”
“当然能。只不过眼下家里也没什么书,你且去把抓周时用的那本三字经找来,再把这里放张桌子,把笔墨纸张准备两套放好。”
蓝一把他放到小推车里让大黄看着,忙不迭的把一应物品找好,放好。
“姑姑,我先教你念会,读懂,再教你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好。”
“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来,跟我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活学习等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也渐渐有了善恶之分,姑姑,这样能听懂吗?”
“阿恒,能听懂了。”
“好,那我们今天只学这一句,下面我们来写这几个字。姑姑,你看,像我一样拿住笔。”
蓝一看着他胖乎乎的小手将毛笔握的有模有样,赶紧跟着照样学来。
“姑姑你握的很好,然后先用这个毛笔的笔锋沾上墨,然后再这个边缘舔上几下,让墨吸的均匀,便开始下笔。起笔的时候要这样。”
李亘缓缓的示范着笔画,起笔和收笔,蓝一便一笔一划的跟着。
“姑姑你看,我们的文字叫做象形字,你看这个人字,像不像站立着的一个人?”
蓝一连连点头:“像,确实很像!”
“那姑姑你看这个篆书,更像,”阿恒在纸上写了一个篆书的人字,又细细讲解道:“这几种不同的书体,是慢慢演化过来的,从这样的篆书,到我教你写的这种隶书书体,再到后面的楷书,行书,草书。因为隶书好上手,我们便先学这个,以后你学好了,我再教你学别的字体。”
蓝一呆呆的看着他,眼里都是不可置信:“阿恒,你才刚满周岁,怎么懂得这么多?你莫不是神仙转世吧?!”
李亘赶紧打断她:“姑姑你还要不要学写字了?”
“要学要学!”
“那好,我们来写这个之字。这个难写的是点和捺。你跟着我一笔一笔的写。”
蓝一迫切渴望学习的心,很快就沉浸进去,忘记了再去惊奇这个小人儿的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