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霞一听他提起了结婚的事儿,略显羞涩地低下了头。然后似是不经心地随手捋了一下头发,回道:“都已经是一家人了,办不办婚礼也没那么要紧了。”
张无金明白她的意思,但觉得还要考虑到村寨里人的想法;还有,他自己本来不是苗族人,更应该按照村寨里苗族人的风俗习惯去办,于是道:“咱中国人都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嘛,还是简单地办一下的好。”
冯丽霞低头想了想,然后点了一下头,回道:“嗯,那就听你的吧。”
见她同意了,他心里高兴,忍不住把右手伸过来,抓住她的左手。她连忙将自己的右手罩在他的手上,同时扭头向后车座看了看,担心被后面的三个人看到。
当她看到后面的三个人都在睡觉时,这才放心地捧起他的手,把脸贴上去,一边把脸在他手上蹭来蹭去,一边“咝咝”地闻着,一副陶醉的样子。
“哎,我想摸摸那儿。”他笑嘻嘻地说着,随即右手五指弯曲,做出抓挠之状。
“去!”她面有嗔色地回道。她知道他想摸哪儿,但却很明确地拒绝了。
车在路上跑着,眼看着零零星星的房屋在两边的山上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快到镇上了。
又开了一会儿,便看到有路标指示,前面右拐便是他们要去的沱花镇了。
这个镇子虽然不算大,但却是县政府所在地,有很多现代的混凝土和砖瓦建筑,夹杂在众多的传统的木屋、木楼之间,远远望去,显得不甚协调。
虽然镇子看着不大,但好像什么服务都有。旅馆了,各种商店了,小饭馆了,各种小商贩,几乎卖什么的都能看到。
他们的车,一直慢慢地在街道上爬行着。爬到后面,出现了一个混凝土砖瓦结构的建筑群,这里便是县政府各种机关所在地了。
张无金把车停在县政府小楼外的路边,告诉后座上早已经醒过来的三个人稍等一会儿,便带着冯丽霞走进了小楼,找到了教育局的办公室。
他们找到办事人员,拿出那封教育局的来信,说明来意;再出示了身份证证明了身份,以及银行的存折等信息。办事员让冯丽霞签了几个文件,最后给了她一张收据,告诉她说,转账完毕,这是转账收据。
冯丽霞双手捧着那张收据,看着上面的那个长长的数字,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办完后,张无金把车开到街道一侧的停车场,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逛街了。
冯丽霞一直想给他买两套合身的普通苗装,这也是他们这一次来镇上她想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儿。
他们走了两家店铺,挑了几件试了试,最终买了两套。
张无金本来对逛街买东西兴趣不大,但他知道女人都喜欢逛街,于是跟冯丽霞要了一点儿钱,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儿,让她跟婆婆自由自在地逛个够。
他抱着董婷,董阳跟在身后,到卖烟酒、糖果的店铺,给两个孩子买了些糖果。
他们沿着街道四处闲逛着。从这一片的房屋可以看出来,这里是镇子上比较古老的地段。与近几年才建起来的混凝土路段不同,这里的地面都是青石板路,两边都是老木屋,以及两三层高的木楼。木屋门前以及木楼上,都挂着红灯笼。
有些木屋和木楼的堂屋,被改成了饭店,有些变成了小卖店。街边隔三岔五就是一些小商贩,真是卖什么的都有。
街上虽然说不上是熙熙攘攘,但来来往往的人也确实不少。因为这一带是苗族同胞的聚集地,所以街上身穿
苗装的男男女女有不少,不过看起来以中老年人居多。
化了妆、身穿漂亮苗装的女孩子也能经常看到,但像他这样的、身着苗装的年轻男子就很少看到了。
这时董阳在一张桌子旁停了下来。张无金看时,见桌子上摆的都是书,其中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漫画书,难怪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是一个老大爷摆的摊位,桌子的一旁是五六只竹子背篓,看来是个卖背篓和书籍的大爷。董阳显然是被桌子上的书吸引住了。
张无金问过价钱,又让董阳挑了几本其它的书,便一并买了下来。
中午时分,冯丽霞和婆婆终于过来找他们来了。她还担心孩子们会饿了,急急忙忙赶过来的,没想到张无金给他们胡乱买了各种零食吃,到现在两个孩子并没有喊饿。
他们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馆,要了几碗牛肉酸汤面,坐在里面吃了起来。
张无金开了一路车,又抱着董婷走了不少的路,肚子里早就饿了。一坐下来,就觉得浑身疲软。
餐馆里的人不多,他们边吃边闲聊着。半碗面下了肚,张无金立刻感觉肚子里舒畅了许多,浑身好像充满了电一般,又有劲儿了。
他夹了一筷头面条,用嘴吹了吹,抬头透过餐馆那大开着门,不经意地向餐馆前的街道瞥了一眼,却忽然看见好像有一个熟悉的面孔在向这里张望。他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一抖,夹着的面条掉到了碗里,溅起的汤汁淋到了桌子上。
他抛下筷子,“呼”地一下子站起身来。他两手扶着桌子,神情紧张地四下搜寻。可是尽管他瞪大了眼睛,在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搜寻了几遍,也没有再看到那个人。
“怎么了?”冯丽霞看到他突然站起,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盯着他那凝重、紧张的面孔,连忙问道。
张无金又四下里看了看,没有再看到那张脸,心中不禁嘀咕起来:“明明是看到了嘛,怎么忽然就不见了呢? 难道是太累了,产生了幻觉?”
“啊……没事儿,没事儿。”他不想惊吓到他们,想着可能是自己没有看清楚,误以为是那个人。“我以为看到熟人了,好像不是。”
虽然嘴上这么说,他心里还是很紧张的。
他低头吃着面,吃着吃着他会突然抬头,望向街面,想捕获那个他以为向这边觊觎的那个人。可是试了两次,并没有看到那个人。
他在脑子里思考着,最坏的情况,就是他没有看错,他确实被人发现了,并且跟踪了,这就很麻烦了。他现在拖家带口的一家子人,根本无法将跟踪者甩掉的。
唯一的机会,就是开车回家时,在拐下公路开上进村的小路时,因为那条小路的隐蔽性,才有可能将尾随者甩掉。
跟踪他的人,很可能是在他带着阳阳和婷婷逛街时,发现他的,而他自己却毫无察觉。只是进了餐馆后,他在毫不经意之间,偶然发现被人跟踪了的。
最好的情况,是这一切确实是幻觉,并没有人跟踪他们。而这种情况,却是他最想看到的了。
吃完饭,冯丽霞说还要去买一些其它东西,什么油盐调料了,牙膏肥皂了等等。
张无金把董婷扛在脖子上,两手拉着她的两只小手,与董阳跟在她们后面,东走走西逛逛,慢慢地便忘掉了刚才的惊悸。
可是他总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身后好像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他突然转身,想捕捉到那双眼睛。可是他几次回头,却没有看到任何可疑之人。这让他心里一直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可能是因为存折里多了一大笔钱,冯丽霞和婆婆买了不少东西。她们身后的背篓都差不多快装满了,这才停
下逛街,一行人回到了停车场。
装好东西之后,他们便向镇子边缘的新苗寨开去。董雄兰就住在那里,他们要到那里去拜访一下。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新苗寨。
这就是通过政府补贴,把原来居住在偏远大山里的贫困农民,从那些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话,甚至还不通电的地方,搬迁到交通方便,通讯便利的地方,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因为苗家的吊脚楼是全木结构,不用金属钉子和螺钉而搭建而成的。所以那些愿意搬迁的农户,还可以把自家的吊脚楼拆散,然后把全部木料运到新苗寨,再重新搭建成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家,相当于把原来在偏僻大山里的家,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新苗寨。
董雄兰就是这其中的一家,他们搬到新苗寨后很满意,一直怂恿着冯丽霞一家也搬过来。
这次看到他们一家人来访,董雄兰高兴得不得了。
她帮着把张无金他们带来的腊肉、米酒等礼物拿进厨房,将他们一家人让进了客厅,准备了油茶来招待他们。
两家的孩子跑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玩儿了,几个大人便坐下来聊起了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