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了解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真面目,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思路,假想着我们此刻在地球外面,像超人一样腾浮在宇宙中,俯视着眼前的地球,然后我们就可以展开想象了,我们可以想象眼前这个地球上活动着的微小人类,他们在地表上走来走去,以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生物,其实如同蚂蚁一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机械耕作运用起来,他们得以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很多人都不用从事农业跟田地打交道了,他们涌入了城镇,干起了各种各样的工作,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有没有那么多不是农业的工作给他们做呢,这个问题是每个发展中的和准备发展的或已经发展的国家都会遇到而且是一直遇到的问题。安排不了那么多工作,失业的人多那就是经济危机,这是经济危机最直观的表现方式——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供应。最为严重的是,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这群人为了生存都会涌入到城镇谋生,因而就失去了直接劳动获取食物的条件,只能通过间接劳动获得报酬后换取食物,不像以前种地,饿了可以吃自己种的粮食,现在他们是没地种的,所干的工作不是直接和食物挂钩的,失业后没了收入就真的只能挨饿了,所以一般来讲,失业久了没有存款是很让人捉急的,哪怕有块地来种种马铃薯也不至于那么心焦,遗憾的是,城镇化后久了的人群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当大部分人都涌入城镇的时候到底有没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来供应呢?这是个很难判断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把工作供应分化为两个问题讨论,一个是暂时性的供应充足,一个是长期性的供应充足。暂时性的供应充足就是所谓的虚假繁荣,虚假繁荣就是看上去红红火火热火朝天,其实本质上是透支了以后的工作量。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通俗点讲就是本来十年二十年才能消耗完的物质你一两年就把它给赶制了出来,那么,这样透支未来的劳动量会造成什么情况呢?造成的情况当然是非常严重的,虽然在短时间内看上去热火朝天,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不断对某个行业大规模扩张投资建设,如火如荼,会让人有种特别兴旺的感觉,本来只要一部分人进行生产活动就能满足需求的,现在变成加倍甚至成十几倍上百倍的人力财力投入进去,把未来很多年才能消耗完的物质短时间内就给赶造了出来,赶造的过程中看上去是没什么危机的,大规模扩建,大规模投资,大规模招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绝对是大繁荣景象,工作不缺,到处是开足马力加工生产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虚假繁荣,也是我所说的工作岗位的暂时性供应充足。那么,现在该来说说这种虚假繁荣的后果了,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总的来说有两大恶劣影响,第一影响了其它行业的正常发展,毕竟被抽掉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第二个影响是虚假繁荣破灭后短时间内劳动力的无法安置。我们先来谈第一个影响吧,当某个国家在错误政策的引导下,对某个行业疯狂扩张时,那么本应属于其它行业的资金、人力、物力就会流走,流向疯狂扩张中的这个行业,毕竟扩张初期是最容易赚钱的,有钱赚大家肯定蜂拥而入了,亏钱往往是在进入尾声的阶段,亏的是那些接最后一棒的人,比如说疯狂的生产自行车,自行车需要用到各种配件,而且这些提供配件的人只要把货发出去收到钱了那就赚到了,而投厂生产自行车卖的人在购买了各种配件组装起来后是没有赚到钱的,要最后卖出去才能赚到钱,卖不出去就得承受亏损。所以呢,通过这个巧妙的小例子可以类比推导出,所谓的虚假繁荣中的繁荣是指出成品的过程,而虚假是指成品出来后堆积如山的无奈,短时间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把未来的劳动量透支掉了,于是就出现了某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缺少财力人力注入的其它行业就会死气沉沉,失去发展的活力,日渐凋零。现在来谈谈第二个影响,虚假繁荣破灭后短时间内劳动力的无法安置。为什么这样说呢?很简单,打个比方,比如说某个国家疯狂的建房子,建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本来这些劳动力是在其他行业工作着的,做着事的,但因为建筑行业如火如荼的展开,赚钱相对容易得多,于是他们便放下手中的活去从事建筑工作了,开始大规模扩建时肯定是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所以基本上来多少就能安排多少,于是便达到了我所说的工作岗位暂时性供应充足的状态。一般这时候,施政者会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方针策略是对的,到处忙忙碌碌的,形势一片大好。可惜,这是一种透支未来劳动量的暂时性繁荣,短时间内要建成未来十几二十年后住的房子,不忙才怪啊对不对。等到实在是建不动了,卖不动了,严重过剩了,一切的建筑活动也就会停摆,到时这些被大量吸引进来的劳动力怎么办?怎么安置?短时间内劳动力的无法安置现象就出现了,其它行业因为此前人力物力财力被大量抽取后已经处于凋敝状态,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出这么多工作岗位,而那个疯狂的行业泡沫已经破裂,从那个行业剩余出的劳动者只会越来越多,这就足以引发大的经济危机了。从这里可以得出,很多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发展的不够快,而是因为发展的太快,太快就容易透支未来的劳动量,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巨大繁荣,随后就是短时间内的巨大凋零,把本来慢慢发展慢慢解决的危机变成了一下子集中涌现的危机,这就是经济危机,危机的集中性爆发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搞不好就能引发社会动荡以及更严重的后果,毕竟失去工作又要等着吃饭的人什么事都可能干出来的。所以,只有随着市场发展慢慢的把劳动力引导进某个行业的方式才是健康的,反之则危害巨大。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快速发展都是不健康的,有时新兴事物的出现或长期的物质缺乏是可以导致短时间内扩建猛产的,那仍然是属于健康的,毕竟它的实时需求有这么大。所以便有了落后久的国家市场经济被激活后短时间内出现极速发展的盛况。好了,关于虚假繁荣我就说到这里,经济危机爆发前往往都是有虚假繁荣现象的,也只有巨大的虚假繁荣才能导致巨大的经济危机,进而造成短时间内大量劳动力的无法安置,出现成千上万失业者的现象。额……,为了理清下你们的头绪,我们还是假想自己腾空在宇宙中,看着眼前住着人类的这个小球体,其实呢这些渺小的人类除了吃穿住的外,生产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品来的,可用可不用的,因此,每到经济危机时食物就显得重要了,其它商品不用不至于死掉,但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所以,越到经济危机,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越难卖出去,这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了,毕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机械大智能的运用日甚,参与生活必需品生产制造的劳动力需求会不断减少,因而,将会有更多无法参与生活必须品工作的人投入到其它商品制造和服务的工作里去,那么,一旦发生严重经济危机,这些不是必需品的行业首先就会受到冲击,例如,一个妈妈宁愿省下几块钱买面包也不会为孩子买个玩具飞机,毕竟玩具不玩不会死,面包不吃铁定死。以此类推,在严重危机下,种种的商品和服务对比起食物来讲都是次要的了。因此,那些把闲钱挥霍在不是必需品上的人理应值得佩服,值得尊敬,根本不该扣上挥霍奢侈和败家的帽子,没有这些挥霍败家的人,没有这些一有闲钱就用得精光的人,很多从事非必须品行业的人可能就要失业了。换句话说,消费是另一种形式的慈善,你每一次的出手消费都是在和别人共享你的所得,一毛不拔的人是残酷的,把钱罐子保管的好好的不愿进行额外消费的人是最无情的,对社会经济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应该大力支持和宣扬有钱人进行奢侈的生活,要是他们都一毛不拔只进不出了,对其他人将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你们懂我的意思吗?不懂我随便举个例子吧,有钱人买一辆顶级豪华轿车你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吗?轿车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有各种各样供应配件的厂家和工人,如果车卖不出去,有钱人把钱袋捂得紧紧的,你们毛都别想得到,更遑论与之相关的售后保修和设计从业人员了。不仅是轿车,所有商品都是一个道理,没人消费绝对倒闭,一片萧条,很多人失业!除了表扬那些肯把钱拿出来消费的人我们还要表扬那些从事产品营销策划的人,是他们给很多非必需品附加了各种的价值和含义,才吸引到有闲钱的人进行非必需品的消费活动,没有他们日以继夜的策划和销售,没有他们对产品的定位和附加的各种价值含义,就不会有非必需品的大卖畅销,也就养活不了那些从事非必需品行业的人了。当一个人愿意花重金买个包包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背后生产这个包包的从业人员多了一份收入保障,以此类推到各种产品上,每一次的消费在给别人提供保障的同时其实也在给自己提供保障,你消费着别人参与提供的商品,别人也在消费着你参与提供的商品,来来往往,互为弥补,互惠互利而已。钱从一个人的手中流向另一个人手中,从一个人的口袋流向另一个人的口袋。当某天,钱在某部分人手里流入大于流出时,就是经济危机将要爆发的前奏,也就是我所说的社会的总财富总是慢慢流向小部分人的,当达到严重不平衡时,小部分人的财富流入远远大于流出时,经济危机就要爆发了。理解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须把人类社会分成两种人,打工的人和当老板的人,把打工的人概括为总工人,把当老板的人概括为总老板,老板赚的钱从哪来?当然是从工人里,因而长期来看,总老板必定是慢慢赚取总工人钱的,所以我才说社会总财富总是渐渐流向小部分人的。当然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总财富是慢慢增多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多也就意味着社会总商品的增多,社会总商品的增多也必将意味着参与生产的总劳动力增多了,所以社会总财富的增多并不能证明是人均收入多了,只有人均劳动效率的提高才意味着人均收入的增多,如果社会总财富的增多是靠劳动力增多而不是靠人均劳动效率的提高生成的,那么就不能够因此推导出社会总财富增长了民众的购买力就变强了,毕竟你付出了多少劳动量基本上还是只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只不过随着社会总财富的增多,也就是社会总物质的增多,你获得收入的方式就多了起来,可消费的商品也多了起来,但你个人能为社会提供的劳动价值,也就是你与之相应劳动价值的收入是不会因此改变的,它只会因你提供价值的能力提高和投入的时间量而改变,这才是决定你购买力是否变强的关键,额——,感觉这些话又比较考验理解力了,这样吧,我再举些简单的例子做一些详细的说明,比方说——”
“够了!不用举例了!”军事家突然大声说道,“我懂了!我全懂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军事家既然全懂了哲学家就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农夫也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科学家也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作家也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艺术家也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商人也没什么好说的离开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