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离下宫之难已经过去了七八年。赵氏被灭族之际,赵武尚未及束发之年,因为公主妈妈和君主舅舅罩着,并未像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受尽苦难,反而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慢慢成长起来的赵武开始凸显基因的优越性,文韬武略颇有当年赵衰和赵盾的风采,甚至更胜一筹。
晋国新一任的领导人姬寿曼也是一位想有所作为的国君,他眼见郤氏日渐做大,其气焰比当年赵氏还要嚣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君权,就想扶植赵武打压郤氏。
公元前576年,姬寿曼坐朝,亲自为赵武举行弱冠之礼。典礼完毕后,赵武相继拜见八卿。
俗话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姬寿曼把事情这么一做,晋国诸卿纷纷表明态度:
韩厥对赵武视如亲侄,翘首以盼赵武光复祖业;
士燮算是赵武的启蒙老师,对赵武亦是心无恶意;
荀庚、荀罃兄弟对赵武入仕表示赞同;
栾书作为赵朔生前好友,此时的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希望赵武的崛起能够削弱三郤,另一方面,他又怕赵武对往事耿耿于怀,强大以后寻机报仇,好在栾书是个场面人,表面工作还是做得相当到位;
至于三郤,这个家族的再度崛起基本是因为平赵有功,对赵武自然是同仇敌忾,但因为赵武此时有姬寿曼撑腰,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看清朝中形势,赵武入仕后一直谦逊做人,低调做事——敬奉君主、尊重栾书、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小伙子彬彬有礼,才华横溢,风评一时间好得不得了。
公元前578年,姬寿曼鼓动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等八国军队会师一处,九国联军深入关中地区,发动对秦战争。秦桓公赵荣临危不惧,关中男儿热血迎战,双方激战于麻隧。
结果,满腔热血终究敌不过绝对实力,秦军大败,伤及根本,数世不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再也无法对晋国造成威胁了。
楚共王熊审闻讯,挥师北上,突袭郑、卫两国,诱使郑成公郑睔再次叛晋,再次与楚国结盟。
姬寿曼也不是个好惹的人,对于楚国这种挑衅行为,发誓一定要施以最严厉的制裁,随即开始着手进行备战工作。不久,姬寿曼亲率大军饮马黄河,征伐郑国。熊审迅速给出强烈反应,同样亲率大军北上,在鄢陵与晋军展开鏖战。
鄢陵之战,楚军大败,熊审的儿子成了战俘,熊审也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而郑国,则成了晋国炫耀武力的标配,每每晋国想起文公当年笑傲天下的往事,想要和楚国清算新仇旧恨,都会把郑国拉出来打一顿。不过郑国也无所谓了,这么多年早被打麻了。
这一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之间最后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此后,楚国基本失去了争霸的实力,再也无力与晋国抗衡,而姬寿曼则声威大震,隐隐有了成为中原霸主之势。
可惜,变故又发生了。
早在鄢陵之战爆发之前,士燮就曾规劝过姬寿曼:“外患如果平定,卿大夫们一定会为争权而内讧,主公不如暂缓收拾楚国,用这个威胁来平衡内部争斗。”
然而,姬寿曼一心只想为祖辈雪耻,使晋国重新称霸,没有对士燮的良苦用心深思熟虑,还是一意孤行,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姬寿曼纵然雄才大略,但有一点特殊爱好,在外面养了不少宠臣(《左传》:晋厉公侈,多外嬖。鄢陵之战后,姬寿曼信心空前高涨,就想除掉以“三郤”为代表的一班旧卿,让自己的宠臣们取而代之。毕竟,这些人才算得上自己人。
自鄢陵归国后,姬寿曼就开始有计划地施行“削权”行动。原本姬寿曼是要第一个拿栾氏家族开刀的,但栾书老谋深算,抢先下手,祸水东引,利用政治手腕将姬寿曼的仇恨成功拉到诸卿中风头正劲的郤氏家族身上,以此自保,并借姬寿曼之手铲除政敌。
士燮眼见姬寿曼一意孤行,主动激化君臣矛盾,又屡劝不听,因此彻底绝望,于是痛苦地自我祈祷,希望自己能早点死,以免日后内乱爆发,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受到牵连。
公元574年,士燮得偿所愿,驾鹤西去,临行前,他拉着儿子士匄的手千叮万嘱:“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拉帮结派,不要参与派系争斗,不要触老板霉头,否则一定死的很惨!”同时,又叮嘱前来探视的赵武务必铭记家族教训,谦逊谨慎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万不可牵扯进君臣争斗的漩涡。赵武将老前辈的话铭记于心,这也使如今孱弱的赵氏躲过一劫。
公元前573年闰十二月,姬寿曼大概是等不及了,私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刺杀活动,命胥克之子胥童率八百死士袭杀了“三郤”。胥童觉得意犹未尽,又顺手将栾书、中行偃抓了过来,准备报请姬寿曼以后,一并除掉。
这种关键时刻,姬寿曼竟然觉醒了妇人之仁,他心下凄然地对胥童说:“一天之内,已杀三卿,寡人实在不忍心再杀人了……”
胥童大急:“公不杀他,他必杀公!”
事实证明,胥童的预测是对的。栾书刚被放回去,就策划了一场弑君大戏,险些称霸的姬寿曼被下属禁室饲育,随后囚杀。栾书等人随即迎接年仅十四岁的姬周继位,史称晋悼公。
晋国的天,又要变了!
【开心一刻】
清晨醒来,姬寿曼温柔地搂住枕边人,然后轻轻在对方耳边说:“老婆,你会一直像现在这样爱我吗?”
“我会,会一直这样爱你。”
姬寿曼眼含热泪哽咽道:“你听说过吗?有一种爱叫放手。我也很爱你,但我们真的只能分开了,因为我需要后人延续国祚……”
姬寿曼话音刚落,栾书的心一阵抽搐,暗中恨恨想着:既然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占为己有!
姬寿曼,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