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东还特意联系县气象台,每月付给气象台300元钱,要求气象台每天打电话把气象消息告诉厂办公室。遇到天气突变如雷雨暴雨什么的要及时通知,特别强调。
县气象台高兴坏了,长期以来,这个部门都是边缘部门,鲜有人问津。现在竟然有人主动送钱给他们,真是天大的好事。
每天报气象消息有何难的,本来每天的气象消息要传送给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现在只不过每天多给砖瓦厂传一份,打个电话而已,每月300元来的太容易了。
他安装了一个大喇叭,每天自己上阵,对气象消息进行及时的播报。特别是对于突发性的天气,提醒承包胚场的村民注意几点钟时可能会有暴雨或雷阵雨,要及时进行遮盖。
高音喇叭一响,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什么情况,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村民承包制一个月运行下来,胚场面貌焕然一新,500多条胚墙,基本上做到了没有损耗。
他把广播的事顺理成章的交给了办公室的小杨。
第三个问题,砍掉赔钱的业务。
他撤消了草包编制车间,把织草包的机器全卖给了附近的村民。然后3毛钱一个向他们收购。
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织10个,满打满算一个月也就300个,厂里还要去购买稻草原料,工资却发到160元每月。
村民织起草包来,不像工人有上下班时间概念,早晨一起床就织,直到深夜还在织,因此他们最多的人一天能织25个,平均也有20个。
而这里是水稻产区,稻子收割后,每家都有充足的稻草,原料不用花一分钱。一个月下来,收入倒有180元,超过了厂里上班的工人工资。
厂里和周边村民的关系一下子得到了改善。
附近的村民喜笑颜开,家家户户因为窑厂而增加了收入。有的人家一下子相当于增加了两个工人的工资还不止。
人人称赞陈小东,见到他都是笑脸相迎。
再也没人去拣煤块烧饭或搞破坏。如果谁来再去占这些小便宜,被其他村民知道了,会齐声咒骂,那个村民成了过街老鼠,以后再也不敢。
由于村民到厂里来来往往多了,砖瓦厂到村民家里偷鸡摘菜的少了,村民们家里即使丢了鸡,但想想厂里使自己收入增加了很大一块,也无所谓了。
在解决胚场问题和制砖规模和效率问题的同时,陈小东还对烧窑这个问题进行了整改。
陈小东了解过,烧窑的几个师傅都是老师傅了,一开始的时候烧窑都烧得质量很好,后来慢慢的质量时好时坏的,不稳定起来。
烧窑其实还是有很多技术含量的。
从装窑时就要注意,装窑的砖坯子如果没有留开足够的风道,致使火进不去,会导致外热内凉,外面的烧黑变形了,里面还是生胚。
装窑,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活计,要按照砖窑的火道来布局,从层次上来说也有讲究,特别是下方的砖不能多放,应是中稀边密、底稀上密的码法,满足窑中部热量集中的要求,要让每一块砖都可以受到充分的热量。
这就需要烧窑的师傅亲自指导摆放。既要保证燃料在窑断面的均匀分配,也要保证气流在窑断画均匀分配。
其次是火候问题。火力不够、火力不强不行;火力太强也不行。
第三是烧的时间,通过砖窑顶部往小洞里添煤。等煤烧到窑顶,砖就烧好了。但这放煤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烧窑的师傅根据情况掌握,一下子放多了煤,会把砖烧焦的。
陈小东了解到,原来几个烧窑师傅都是很认真的,但后来就心不在焉起来。主要是吴留留对于烧窑师傅烧好烧坏一个样,他们也就无所谓了。
陈小东对此进行了改革。将烧窑工的工资奖金跟砖块的烧制质量直接挂钩。
以一窑砖次品率5%为底线,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20元,达到100%的好砖率奖励100元。同样次品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罚款30元,最高罚款200元。一窑报废,烧窑师傅直接开除回家。
陈小东认为,这是个技术活,不能用其他工人的工资标准来衡量。
烧窑也确实辛苦,烧窑的师傅大热天对着窑口还穿得严严禁实实的,一开始他很不理解,问烧窑师傅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穿这么多。
师傅告诉他,如果不穿得严密点,窑火会把他们烤成“金猪”。窑口烧窑的师傅穿得多是为了保护自己。
烧窑时隔一段时间要轮班,不断地更换人,那火口的温度,离它好远就能感受到炽热的气浪,人不能长时间呆在窑口。
一窑砖,如果达到100%的好砖率,烧窑师傅100元的奖励,每月烧窑的奖金,超过了他的月工资标准。他们的积极性明显调动起来了。
对于制砖、装窑、出窑、装货(把砖装到船里和运货汽车上)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全部实行计件制。
原来有四个车间,一车间是制砖,二车间是装窑出窑为客户装货、三车间是草包编织、四车间是场地管理。由于草包编织给了村民,胚墙进行了承包,他把三、四车间的人全部分流,重新建立四个车间,一二车间为制砖,三车间为烧窑,四车间为装窑出窑为客户装货。
原来的时候各车间干活都是固定各管各的,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在陈小东打破原来车间分工限制,实行全厂一盘棋思想,哪个车间活来不及,其他车间正空闲的工人马上拉过去支援,支援的工作量全部计件另算,充分体现多劳多得。
厂务办和车间主任一起对工作情况进行计件。陈小东的想法是厂里不养懒人,不设保底工资,全部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每天计件情况在车间里张贴公示,公示后工人无疑意后,车间主任签字,上交到陈小东处。
他要求严格计件,不得差错。如果出现差错,扣车间主任和厂办人员奖金。
实行计件工资制后,工人们改变了以前的懒散,都抢着干活。
中午吃完饭后,有的人扔下饭碗马上去工作,怕自己的活被别人抢去。以至于陈小东不得不对各车间下达命令,严禁中午干活,必须保证1小时休息时间。
他请孙二花帮助物色了一个村里工作了几十年,刚从村里退下来的老支书,专门管理码头上运泥船的管理。
老支书管得那真是一丝不苟,谁的情面也不卖,该是多少分量就是多少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