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穷人家的孩子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3063字 发布时间:2022-09-18

      话说民国的各类专业技能学校,其实是不收学费的,而且每月会给学生补贴。李志行因为自己教的东西,本身就是比较高级的赚钱本事,三原又是富庶之地,再加上自己也没钱向学校补贴,所以收取了学费,而且不低,收费水平甚至直追后世的一些收费高昂的民办名校。

      按志行的估算,收费这么贵,能招收150人就很好了!不料最后竟然招收到了近200人,其中有识字基础的达40多人,可见三原商业风气之盛!

      随后便是学校顺利开张,小陆将军践约而至,省教育厅唐副厅长也来撑场面,典礼办得很宏大,也很成功,算是三原县这几年不多见的盛会。

      ……

      现在,李校长每天带着狗娃在学校巡视,偶尔对教学方法及内容提点建议,和学生谈谈话,学校慢慢走上正轨。

      猪娃被志行安排进学校学习,光练武不学习,终归不会有太大出息。本来志行也想安排顾菲儿一起来学,但菲儿并不愿意,借口她要在家里帮老魏一起干活。其实志行不知道的是,菲儿不愿意抛头露面,再者学校教的她大部分都会,只是她平时不愿理表露罢了。

      由于低价买了校产,意外地省了不少钱,志行决定拿出300块大洋作为奖学金基金,由狗娃负责掌管和经营。

      当然,办学的一切事务并不妨碍志行和狗娃继续做生意,他们继续做着各种倒买倒卖,因为现在还是赚钱最要紧!其间少不了挪用了部分学校公款,但好在学校账目狗娃在管,别人也无从知道。

      办学、做生意、练功、给哥老会交费,李志行哪个也没落下。

      只是这些对李志行来说还不够,他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现在经常一个人待在办公室一整天。干啥?描绘网络!描啥网络?就是设计他的财经情报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选择、情报传递、情报分析……等等,现在已经有了学校做基础,这些事情可以仔细考虑了,一件成功的事情,总离不开缜密的设计和有力的执行。

      这天,志行正在办公室写写画画,忽然老魏来了,“志行,门口有一个孩子缠着不走。”

   “干啥的?”

   “想上学!”

   “哦,我去看看。”现在已经过了报名时间,但未必不能例外,教室很大,自己并不怕学生多。

      到门口一看,果然有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衣衫陈旧,背着一套打着补丁的铺盖,眼巴巴的往学校里望,脸上有不少尘灰。这孩子一见志行走出立刻凑上来,张开嘴巴想开口却又闭上,眼睛紧紧盯着志行,有些恳求也有些热切。

      志行看着孩子,温和的说“你有什么事情?”

      这孩子连忙将铺盖放下,鞠了一躬,说“先生好!我想上学。”

   “哦,你叫什么?多大了?从哪里来的?”

   “回禀先生,我叫冯春霖,十四岁,从龙驹寨来。” 这孩子恭敬地回答。

   “哦,龙驹寨?这么远!你怎么来的?” 龙驹寨就是后来的丹凤县,离三原县三四百里路呢!

   “我带了干粮、铺盖和一点钱,走来的。”

   “走来的?走了多久?”

   “回先生,走了5天。”

      走了5天?这孩子可真能吃苦,而且有毅力!估计是个苦家庭出身。

   “你识字吗?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未曾上过学堂,但以前每次经过村内私塾的时候,在窗外偷学过一些字。家里有父母双亲,以及两个弟弟,三个妹妹,我是老大。”

   “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家里有3亩地,父亲在家种地,我不想一辈子种地,在龙驹寨偶然听到先生办学的消息,就赶来投学。”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眼里露出了坚定的神情。

      哦,像这孩子这样的家庭状况,却敢于选择这样收费高昂的学校,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这是个想要改变命运的孩子!给个机会,收了!

   “老魏,你去叫桂萌生来给这孩子办入学手续。”志行说完就转身回校,既然觉得这孩子不错,这种小事也就是他一句话。

   “不过……,校长,我的钱不够,我只有十几个铜子。” 冯春霖又红着脸说。是的,他没钱交学费,就是这十几个铜子还是母亲怕他在路上吃苦,瞒着父亲给他带的,冯春霖在路上硬是一个也没舍得花,全留了下来。但这点钱根本交不了李志行规定的天价学费,可这孩子居然来了!这得需要多勇气!

   “哦?你怎么知道我是校长?”李志行又停下脚步,自己一直比较低调,样子又年轻,这孩子怎么认定自己是校长的?他并没有考虑钱的事情。

   “我猜的。”这孩子红着脸说。

      李志行又笑着问“呵,那你还能猜出什么?”

   “校长想必出来之前正在写东西,用的是自来水笔。” 冯春霖略微犹豫了一下,接着说。

   “哦,你怎么知道我用的是自来水笔?”李志行起了兴趣,接着又问。要知当时的自来水笔很少,他这支其实是井勿幕闻听到了志行要办学校的消息,托人从上海带来送给他的。

   “您右手掌缘粘了一块墨迹,很新,应该是刚才写东西时无意间粘上的。另外,墨迹颜色较常见毛笔墨颜色淡,而且没有毛笔墨的气味,加上您衣襟口别着一只自来水笔,这种笔我虽没见过,却听人说过样子。您既然将此笔别在身上,想来您平常喜欢随时使用,所以我判断您刚才用的就是这支自来水笔。” 此时,这孩子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局促,语气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这小孩挺有意思!李志行不禁微笑了起来,说到“你再说一件关于我的事情,如果说的准,我就准你免费入学。”

      这孩子马上鞠了一躬,说到“谢谢校长!您今天起床时似乎比较匆忙,左脚的袜子没有整理好。”然后很自然地半跪着,帮志行整理袜子。原来志行一只袜子将半个裤脚夹了进去,显得有点滑稽,志行却一直没发现!

      志行哑然失笑,点点头,这孩子不错!

   “好,准你免费入学!由老魏领着你去办。”

   “多谢校长!”这孩子又深鞠了一躬。

      回到办公室,李志行又想起了冯春霖这孩子,觉得有趣,随后又想到这孩子就算入学,恐怕也无法生活,他没有生活费!而类似冯春霖这样的穷孩子只怕不少。那么,光有奖学金估计不行,还应给设立助学金,以帮助这些的孩子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于是,志行便又让狗娃拿出400大洋,作为助学基金,仍旧由狗娃负责经营,并且叮嘱可以将校内的一些勤杂工作分配给这些学生,付给相应酬劳,也是一种半工半读的办法。

      在之后的几天里,继冯春霖之后又来了几个要求上学的,有因事情耽误错过报名时间的,还有一直就想来却没钱的,许是得知了冯春霖的事例,又纷纷来求志行,志行也都收了。

      但再晚来的,就无法再收了,因为课程跟不上,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做不到随来随开班。

      ……

      学校的事情不少,志行现在除了做生意基本就在学校忙。

      却说有一天,胡景翼忽然来到学校,后面跟着两个卫兵。

      兄弟相见自然分外高兴,胡景翼发现这个小老弟比几个月之前又成熟了几分,英俊的面孔中多了一些稳重,明亮的眼睛中多了几丝深沉。

      两人互诉经历,原来胡景翼任了陈树藩副官长,做事常愿奋勇直前,毫无怨言,又为人侠义,很快就和陈的手下打成一片,大家赞誉很高。陈也满意,终于放下戒心,先任胡景翼为连长,然后因剿匪有功,又任副营长兼连长,转到此处来戍防三原,现在是胡景翼是本地驻军军官了!

      胡景翼也不是外人,一起先回家,与老魏几个见过,然后便同去酒楼吃饭,算是庆祝久别重逢。

      大家和胡景翼都很亲切,彷若家人一般,尤其是顾菲儿,敬胡景翼如兄长一般,气氛十分的好。

      不过需要说的是猪娃,这家伙今天异常兴奋,总爱问军队的事,啥话都问,志行怕惹景翼大哥烦,就教训了两句。

      不料胡景翼却非常喜欢,鼓励猪娃但问无妨,还怂恿猪娃喝酒,可怜猪娃第一次喝酒,一会就有点喝多,竟然开始豪言壮语,想是大明英烈传评书听多了,吹嘘自己日后一定要做一个像常遇春一样的大将!志行不得不笑着让猪娃这家伙少喝点。

      不料胡景翼却来了兴趣,原来他少年时也喜欢这部评书,并且十分喜欢里面的徐达,以至于在健本学堂读书时,还有个“中山王”(徐达被封中山王)的称号。只是后来遇到孙中山先生,感佩先生人格,觉得再称此号不妥,便不再叫了。所以最后,胡景翼竟然与猪娃这家伙谈的不亦乐乎。

      饭后,志行本想再邀胡景翼回家同住,但胡现在是军旅中人,不便在外留宿,带着卫兵回城外军营去了,相约志行等人改日去军营参观。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