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晋两国乱作一团,楚国则趁机猥琐发育,熊旅完成变身,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对楚国来说,当务之急,安内必先攘外。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对于一个政权,尤其是想要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来说,将难以解决的内部矛盾转化为容易制造的外部矛盾,永远是一个巩固政权的捷径。
公元前611年,趁宋、晋两国忙着搞内卷,熊旅亲自带队打响“平庸战役”,楚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一举平定庸人叛乱。从此,庸国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取名上庸。
“平庸战役”一点也不平庸,它不但使熊旅一鸣惊人,也促成楚、秦两国领土正式接壤,友好睦邻关系更进一步,而楚军从庸国洗劫的大批粮食,同时也解决了国内的饥荒问题。
山戎、夷越等族眼见大势已去,悄然遁走,麇国从此再不见于《左传》,很有可能是被被楚国给灭了。
外乱一除,熊旅当即着手处理内患。
在楚国,若敖氏是足以与楚王抗衡的一支政治力量,不将这支力量削弱,熊旅依旧危机四伏!
此时,成嘉已死,至于怎么死的,不太清楚,史书一笔带过,没有细说,估计与当时的权力斗争有点关系。
成嘉死后,斗般接班。此时的熊旅和他的列祖列宗一样,很想削弱若敖氏的实权,保障君权的至高无上,于是扶植蒍氏、屈氏,大搞平衡之术。
蒍贾看透了熊旅的心思,趁机投其所好,诬陷斗般谋反。熊旅二话不说就杀了斗般。不过,形势所迫,熊旅不得不启用若敖氏的另一位实权人物斗越椒继任令尹。
安排完国内事务,熊旅决心安排一下国际事务——想当年你们都看不起我楚国,吕小白、姬重耳你们举行“嗨!我天”盛筵的时候,从来不叫上我楚国一起玩,现在风水轮流转了吧!你们给我等着!
公元前608年秋,因为陈国反水,投向晋国,熊旅亲自率兵征伐,结果脚一滑,又跑进了宋国的地界。
熊旅都欺负上门了,晋国再不反击,连这个名义上的盟主也没脸当了。为名誉而战,赵盾亲自领队出征,在棐林会合了陈、宋、曹三国军队以后,浩浩荡荡地杀向郑国,准备来一招“围郑救陈”。
郑国刚刚投向楚国,熊旅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忙派蒍贾前往救援。楚军与晋军在郑国北林遭遇,一场鏖战下来,晋军大败,晋国大夫解扬还做了战俘。
战胜晋国的熊旅野心也跟着膨胀,他的目光越过晋国,又看向了周天子。
公元前606年,熊旅带着部队一路北上,直抵东周都城洛邑附近,高调表示要为周天子打击蛮夷,并耀武扬威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事情做到这个地步,只要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他的真实目的了,
刚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姬瑜看到楚军气焰嚣张的样子,愤怒已极,但同时也很无奈,自己最大的倚仗晋国现在一点也不靠谱,而其他拥护自己的诸侯国又远水救不了近火,形势所逼,姬瑜只好以天子之尊去迎合熊旅,派出身边最会说话的王孙满去“慰问”楚军。
王孙满来到楚营,话不多说,喝酒。酒过三巡,熊旅眯着眼睛问了王孙满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问题:“满啊,听说天子的鼎是禹王传下来的,这鼎长什么样子?是一个还是九个?要是九个的话,天子用得过来吗?”
于是一个成语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问鼎中原!
鼎在当时代表着帝王尊荣。熊旅这番话说出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是王我也是王,不如我和他换换位置?
王孙满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有一万个熊氏列祖列宗呼啸而过,但为了保持贵族形象,强忍着不让自己出口成脏,他用一番慷慨陈词,打消了熊旅那个大胆的想法:
“国家兴亡,在德不在鼎。天子的鼎是老天给的,现在老天还罩着他,你问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呢?别瞎操心了!”
说完,王孙满高扬头颅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孙满的话使熊旅震撼不已,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楚国征服中原的计划之所以屡屡失败,不是因为楚国不强大,恰恰是因为太强大所以过分迷信武力,因而忽略了建立人设,没有一个良好的人设,别人怎么会真正尊重和服从你呢?
反观周王室,天子的王权之所以能够一直维持,并不是因为姬家子弟个个实力过人,事实上他们家败家子最多。但是,他们的祖宗建立了完善有序的礼乐制度,给诸侯们套上了牢固的道德枷锁,使他们爱惜羽毛不得不共同遵守这套政治文化秩序。而楚国,就像那只桀骜不驯的猴子,不断去挑战当权者们共同维护的矫情饰诈的美好,怎么可能不被一致排斥和抵制呢?
不信你看看,人家齐、晋两国不就是打着“维护天下美好”的幌子,趁势做大自己的吗?
弄明白了这一点,熊旅当即率军退出周朝疆土,班师回国。
此时,熊旅已经规划好了楚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要努力学习中原文化,制定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法令法规,使楚国政治文化形态迅速与中原各国接轨。使楚国面貌焕然一新,能与中原诸侯“礼尚往来”,相互融合。
【开心一刻】
熊旅当众表示:“我老婆比我小十六辈!”
众人不解:“怎么也差不出这么多辈啊?”
熊旅微微一笑,给出答案:“她修了八辈子的福嫁给我,我倒了八辈子的霉娶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