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下学期开始了。3月26号这一天,全校高三以上年级到县大礼堂开“距高考100天誓师大会”。走进大礼堂,远远就看到垂着一幅巨幅对联:立志成才攀蟾摘桂上青云 呕心沥血催风化砺育栋梁。很是醒目。
置身于高考气氛浓浓的会场,齐莹知道,自己复习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的100天需要自己全力以赴。辛苦一年,就为了那三天。她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
4月2日,齐莹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早上第二节下课后,收到了一封信,一看落款,是从北方的海边寄来的,地址上虽然没有写那所她心里念了千百遍的大学,但那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字迹,早就深深的印在了她的脑海中。这是刘春的来信。
心儿一阵激动,咚咚跳个不停。压抑住激动的心情,用颤抖的手撕开了信封,里边是三首诗,还夹着一张日记扉页纸,很明显是从日记本上撕下来的,上边写着:“这是我高中时所写日记的片断,留着意义不大,不如送给你吧?!”日记是这么写的:
白天晚上、上学放学,机械式的推移,单调而乏味。然而突然在某一天,这条简陋的小巷上,多了一位“令我难忘的女孩”。
她漂亮吗?有点。
她温柔吗?也有点。
主要还是她的那种我非常欣赏的气质:沉静、纯洁,如一首抒情小诗,如一幅典雅山水画,如春季天空中飘过的蒙蒙细雨,如清晨田野吹过的新鲜的暖风,如一缕缕的月光,穿过小树林的枝叉倾泄而下.....
迈着优美的步伐,象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悠扬钢琴曲的节奏款款而行,姗姗而来。多妙的风景啊!从此以后,我在这条小巷中发现了一种我苦苦等待的美,我的生命中便也赋予了新的活力。有时候当一个人能够静静地躺下来,不再受那些公式、定律的纠缠,让高考和大学都去见马克思以后,脑海中便浮现出这样一幅令我激动不已的画面: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头上扎着马尾,在悠久的小巷中潇洒地走过,背后的天空,是清晨喷薄而出的太阳,金红金红的阳光构成了她和谐的背景。仿佛她刚刚从太阳中走出来,脚下踩着的不是土地,而是一片温柔的云,是那厚厚的秋天落叶。此情此景,脑海中飘曳而过《献给爱丽斯》、《秋日的私语》的旋律。
“落叶在脚下发出声响,微微的秋风笼罩着周身,大自然处处散发出秋天的气息。”我真懊悔自己不是一位画家,不能把这一切都绘下来,然后送给她,那该多罗曼蒂克。只能在活得累而又累,乏而又乏时,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一画面。啊,多么美妙而惬意,我拥有这个权利,而且我要把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千载永不变。不管我以后怎么样,不管她以后怎么样。自从小巷中有她,便有了这么一幅画,我多想再加上一个故事,然而......
我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孩子,哪方的神仙,尽管时时头脑中生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
日记到这截止了。看着看着,有股潮乎乎的东西涌上她的眼眶,她的鼻子酸酸的,心儿也在颤抖,如果不是在教室里,周围那么多双眼睛,她想她一定会哭出来的。
呵,遥远的过去,遥远的《今夜月儿明》。那段难忘的外膳生活,老街的小巷子里,每天,她总是背着书包,上学,回家,上学.......路上经常遇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孩,男孩子有时会穿一件绿军装,头发不安分的根根直立.......往事历历在目,齐莹多想对刘春说一声:你是我心目中的吴天!
可她不能。处境,自尊,高考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原因令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令她不得不强行冷静下来。也许齐莹的理智近乎冷漠,可是,她别无选择。父辈的期望,二哥哥的遗愿,自己的理想.......这些已够只有18岁的她承受了,她再不能承受额外的负担。
爱也是一种牵累。她不愿伤害他,她不想伤害他,只因为她爱他。所以她不能轻易有什么许诺。她还太年轻,没有资格去说这些事。这太残酷了,但她没有办法。
她无法保证自己的未来,但她也不想让他在孤独寂寞,痛苦无奈的等待中耗费自己的青春。等待是痛苦的,她尝过那滋味。
不知是哪位名人说过:“等待一万年不长,只要终有爱作回报。”她希望是在不远的将来,她能对他说出心中那一句重复了千百遍的话:“你是我心目中的吴天,我爱你!”可是,现在她不能.......
她渴望拥有一份真诚的深沉的爱,渴望拥有一份震撼身心的爱,象《生死恋》中的林淑华和徐义民,10年苦恋终成眷属,可令人悲伤遗撼的是徐义民的早逝。
她骗不了自己,她爱刘春,她是真的爱他。但她却不能接受他的爱。多么令人痛苦的压抑啊!她相信,真正的爱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信中夹着的第一首诗是《流浪》: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首歌
无论天下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我孤独地走向大海
却不知哪儿是我停泊的港湾
蔚蓝色的海水
未能掩去忧伤的航迹
却让我的心船四处游荡
我孤独地回到南方
空空地行囊里装着一颗疲惫的心
在我出发的地方
只有故乡的云在心湖荡漾
真想邀请她和我一起去流浪
我孤独地走向北方
却把心留给南方
亚热带缠绵的雨季
没有停留我的脚步
却悄悄淋湿我的豪放
我孤独地走向远方
却不后悔也不回头
作别天边妩媚的云彩
燃起香烟为自己送行
准备开始一个更遥远的流浪
第二首诗是《等待》:
似乎也曾相信
失去的未必完全失去
得到的未必就在眼前
所以
心甘情愿在黑夜里
苦苦等待
也许
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也许
等到最后都没有结果
而现在
失去的正在失去
得到的尚未得到
第三首诗是《一无所有的我》:
除了
在五指山头燃起篝火
明明灭灭地冷我暖我之外
还能
做些什么
来抚慰一颗流浪的灵魂
1991.3.16周末之夜
刘春,还是忍不住给她写信了。齐莹心中又开心又酸楚。她没想好怎么回信,因为回刘春的信和别的朋友的信不同,会分心。她不想再为这种事情分心,她想保持缄默,因为没有考上大学之前她不想也没有资格说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