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空智大师的安排,平安没有任何意见。
或许,在这种时候,他的意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空智大师不愧为得道高僧,无论说些什么,总能让人心服口服。
平安自知自己在口才之上根本辨论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顺利离开这座鸿冠寺,于是便老老实实地听从安排,在里头当了一个带发修行的小“沙弥”。
每日同那些僧人一般,诵经,劳作,偶尔,他会空智亲自带在身边,下山化缘,普渡众生。
但山下的日子,同山上相较,又是另一重天地。
当今天子信佛,大力推崇佛教,特赦寺庙的僧人可以免服徭役,免纳赋税,寺庙拥有自己的土地,加上山下不时有些富人前来布施,这些和尚们有日子过的十分舒坦。
但是,寻常百姓,则没有这些优待,这两天天灾人祸不断,土地里头根本产不出多少粮食,徭役与赋税,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一路行来,平安眼看着他们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挖树皮吃草根,甚至靠吃观音土来充饥,多少好女子沦落烟花之地,多少男子被强行征去服役,个个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因着空智大师的名望,他们两人化缘,总能化得不少,空智便带着他,将所化之物,分给那些苦难之人。
“大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将东西分出去,而是要来这里?”
现在两人正在粮米铺子里头,里头的米被分为三六九等,今日他们去了城东一户人家,空智大师曾施医救过家主性命,家主大方给了他们十斤胭脂米,据牌上的价格,这些米,可以换普通白米五十斤。
但空智将目光落在了角落里头的一堆泛黄且生了虫蛀的陈米之上,老板似乎看出了空智大师的意图,倒也实诚:“大师慈悲,若换这些陈米,则可换八十斤这样的陈米。”
平安不禁皱起眉头,这样的米,人怎么能吃?
但对上空智那双充满怜悯的眼睛,平安沉默了,这年头,那里还是太平的时候,只要能活命,那些人哪里会在意这些。
“这样吧,老板,我们只要五十斤陈米,剩下的,您帮忙通容下,换成五十斤谷皮米糠,两者掺在一起,可好?”
面对空智大师的要求,老板倒是没有拒绝,等换好米出来,天色已晚。
他们早已踩过点,大致了解到了那些难民的情况,一半分给了聚集几处的难民,一半则分给了一些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平安与空智忙了一天,早已疲惫不堪,走了荒野之外,被一阵熟肉的味道所吸引,看着眼前那些围在周围衣衫褴褛的人,不禁有些奇怪。
他们看起来那样狼狈,这荒郊野岭,连草根树皮都快被吃完了,怎么还能吃得起肉?
而且,这肉的味道怪怪的,一股说不出的腥酸味道......
平安忍不住掩住口鼻,疑惑地走近想要看看,却被空智一把拉住。
面对疑惑的平安,空智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过去。
“怎么?”
平安有些不解,他并不是想同那些人抢食,只是有些好奇,难道里头另有隐情?
正这么想着,平安忽然觉得脚下一软,似乎踩到什么,正想弯腰去看,忽然另一边又有几个人扭了什么东西过来。
那东西被人用麻袋装着,不算太大,一时半会,也不知道里头是什么。
那些人听到动静,忍不住扭头看向他们,纷纷欢呼雀跃,显然什么开心。
因距离有些远,平安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很快,他便看清楚麻袋里头装了什么。
是一个小男孩,瘦骨嶙峋,口中被塞了东西,约莫五六岁,那些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他拖了出来,利落地扒掉了他身上那件单薄破旧的衣裳,作势就要将他扔进那口大锅子里头!
他们居然在吃人!
平安惊恐地睁大了眼睛,但无奈空智比他更快一步,封了他的穴道,平安便眼睁睁看着那孩子被丢进了锅里!
这是他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惨像!
他能够看见孩子的挣扎,能够听到孩子的惨叫,甚至还能闻到人肉被烹煮过的味道,但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直到那些人将孩子分食殆尽,心满意足地散去,空智才解开了穴道。
“为什么?”
泪已流干的平安无力地瘫软在地,愤愤地盯着一脸慈悲的空智,第一次,怀疑起眼前这个,到底是普渡众生的佛,还是冷漠旁观的魔。
愤怒已经被无耐与绝望取代,平安只想知道,对方最真实的想法,以及,最真实的人性。
“你有没有听过,释迦摩尼未成前,曾遇一鹰追逐鸽子,鸽子走投无路,遂向他求救,于是他将鸽子藏于袖中,老鹰索要不成反问,断绝我食物,使我活不下去,难道我便不是众生了吗?于是便有了割肉喂鹰的典故。”空智满是悲悯:”众生平等,今日你救了小男孩,那么也许,那些人就会被饿死,或许,这就是前世的因果吧。“
”荒谬,那如果都论前世的因果,您又何必普渡众生,你施医救人,用化来的粮食救济那些人,是不是,也算是打破了那些人原本要被饿死,要病死的命运呢,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你却见死不救,又算什么?“
平安愤愤地盯着他,只感到可笑:”你是惧怕那些人手中的屠刀,还是惧怕那些人会认出你,找寺庙的麻烦,让你们这些方外之人没有清净?“
空智看着他,摇了摇头:”非也,非也,天下将乱,哪里会有真正的净土,你只看到那些人手中的屠刀,却没有看到挤在人群中的老弱病残,他们也是数日未尽米粮,只靠着这口吃的活命,那一条命换数条命活下的去的机会,也是他的福报。“
看着平安并不能理解,空智双手合十,有意点拨:”三十年多年前,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也不能理解,但再过三十年,或许,你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乱世之乱,每天都会有人死去,即便是天子,也不能顾及恩泽每一个众生,我们能做的,便是渡人渡已,问心无愧......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