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分兵阻援(2)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3024字 发布时间:2022-09-15

且说唐俭奉命带了大量金帛出使突厥,来到突厥牙帐见到处罗可汗,说明来意,剖析利害,指出突厥与大唐“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希望与突厥重申和约。

处罗可汗见唐家致礼甚厚,觉得不动刀兵,唐天子亦有财帛厚礼“孝敬”,颇为心动,欲罢兵与唐和解。但其可贺敦乃隋朝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深恨李唐篡隋,一心扶植“隋王”杨政道复国。

突厥可贺敦权力极大,超过汉人皇后,可参与军国要务,义成公主又是个心机深沉、有胆识谋略的女子,处罗可汗拗不过义成公主的“枕头风”,一时犹豫不决,遂留唐俭等唐朝使节暂留牙帐,处罗可汗派其弟莫贺咄设款待唐使。

这莫贺咄设是处罗可汗最为器重的三弟(处罗可汗行次,继承其兄始毕可汗位),也是东突厥部族中可汗以外最有权势的军事统帅,莫贺咄设似有意拉拢唐俭,每日里为唐俭等人设宴款待,甚是殷勤。

如是迁延十数日,处罗可汗终于答应与唐重续盟约,继续睦邻友好。唐俭完成使命,遂向处罗可汗告辞,打算次日返归大唐。

处罗可汗许诺回赠给大唐马匹羊群若干,吩咐手下次日送别时交付唐使。

当晚,莫贺咄设摆下盛筵,为唐使饯行。宾主喝着甘醇的马奶子酒,欣赏着奔放的胡旋舞,莫贺咄设似已有几分酒意上身,向唐俭进酒道:“尊使才略过人,辩才出众,在下十分敬佩!酒逢知己千杯少,来!今日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一时觥筹交错,宾主畅饮甚欢。至夜,莫贺咄设方命罢宴。唐俭便欲告辞出帐。

莫贺咄设却牵着唐俭的手不放:“久慕先生高才,此番得见,甚慰平生。可惜先生即将归唐,某无缘向先生时时请教。今宵便与先生抵足而眠,以表敬贤之意。”

莫贺咄设似已不胜酒力,携唐俭入了内里寝帐,和衣卧倒炕上,不一会便鼾声大作。

莫贺咄设寝帐的大炕倒是足够宽敞,唐俭不便推托,哪里睡得着?看莫贺咄设鼻息如雷,睡得甚沉,便起身在帐内小心翼翼察看。

帐内烛火半明,一侧几案上摆放着一卷文书,唐俭略略翻看,似乎是突厥牙庭与其他部族往来的一些书信。最下方一个羊皮包里有一封信函,唐俭打开看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竟是突厥可汗致唐并州总管李仲文的一封信函,用突厥文书写,大意为:“公名应图谶,天意授然。务依前议,伺机而动,顺天应命,灭唐自兴。待起事时,我当发兵襄助,并赠礼物如次。”后面是一份礼单,突厥答应赠送马匹五千,弓箭等武器若干。

唐俭再检视时,见那包里还有一封突厥可汗册书,竟是册封李仲文为“南面可汗”。

唐俭只觉得冷汗涔涔,握着书册的手不禁颤抖。看来并州总管李仲文竟已与突厥暗中勾连,接受其“南面可汗”封号,欲谋不轨。

此时炕上莫贺咄设翻身,口中含糊道:“唐使君,数月之内,我与可汗将狩猎于太原!使君未若投效我突厥,富贵荣华,定少不了你……”

唐俭怕莫贺咄设醒来发现他的举动,赶紧躺上炕,却哪里睡得着?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看那莫贺咄设仍是沉睡未醒,便将那书信与册书,悄悄藏于衣内,出了莫贺咄设牙帐。

帐外值守的侍卫看见,问候道:“使君这么早?”

唐俭道:“莫贺咄设昨夜畅饮沉醉,尚未醒来。唐某不多打扰了,权且告辞。”军士亦未阻拦。

唐俭趁着莫贺咄设未醒,急急催促使团二十余人上路,也不要可汗许诺的马羊等礼物,一早便离开突厥牙庭打马而去。

唐俭等人一行人一路马不停蹄,绕过并州辖区,走其他的道赶赴京师。到了京师,连忙觐见唐皇,汇报情况,并出示了从突厥莫贺咄设处偷取的信函、册书等物,向唐皇告变。

李仲文原是李密从叔,李密加入瓦岗军兵围东都,他担心被株连遭隋帝问罪,也于关中起兵落草,但他并未去投奔李密,却接受李渊之女李三娘招降,加入三娘“娘子军”迎接李渊入关。去岁对定杨军刘武周一役时,李仲文等坚守敌后浩州,为最终决胜定杨军立下大功,因军功被秦王世民举荐为并州总管留守并州。但李渊对其李密叔父的身份本就不大放心,今见其又有勾连突厥谋反嫌疑,便一面急召李仲文入朝,一面委任唐俭为“并州道安抚大使”,接替李仲文驻守并州,并进一步调查李仲文案。

李仲文奉旨进京后,便被扣留下狱。唐俭在并州调查一月,他既看了突厥给李仲文的信函与册书,便“先入为主”,认定李仲文勾连突厥意欲谋反,这李仲文妻子前两年过世,两月前刚娶了一陶姓女子为续弦,唐俭于是上奏唐皇,说是李仲文娶陶氏女以应“桃李子”符命,并与妖僧志觉妄语,志觉尝对李仲文言称其“有天子之相”、“身有五色光”并“有金狗护体”。李渊于是钦定李仲文谋反之罪,将其处斩。(注释1)

 

杀了李仲文,李渊并不想此际与突厥翻脸,眼见到年底,于是再派太常卿郑元璹携新年礼物出使突厥。郑元璹是初唐之际著名外交家,熟悉突厥事务,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均能不辱使命。

处罗可汗听郑元璹陈述利害,倾向于与唐和解。其时可贺敦义成公主对处罗可汗对唐的“鸽派”立场颇为不满,便暗中勾结其弟握有实权的莫贺咄设策划阴谋夺位。趁着处罗可汗款待唐使,义成公主竟差心腹在酒里下毒,当场毒死处罗可汗,并嫁祸唐使。接着义成公主拥立莫贺咄设称颉利可汗,依突厥习俗,她可以嫁给新可汗继续为可贺敦。颉利可汗以唐使有谋害处罗可汗嫌疑为由,扣留郑元璹等人。(注释2)

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年仅十六,并不相信其父被唐使谋害,怀疑父亲之死系可贺敦与叔父暗中所为,但苦无证据,又担心叔父接位后会对自己不利,遂带部众西向与西突厥争夺地盘。

李渊闻郑元璹等人被扣留,再派宗室李孝恭之弟汉阳王李瑰和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正、副使前去交涉,并在长安为处罗可汗发丧,礼之如始毕之丧。

颉利可汗接见李瑰,非常傲慢无礼,欲折辱唐使强迫李瑰行跪拜大礼,李瑰不从,颉利可汗又扣留李瑰和长孙顺德等人。

李渊得知接连两拨使节被扣留,大怒!也扣留了突厥在长安的使节。

 

转眼已是第二年正月,李渊派重臣萧瑀、封德彝携大量劳军物资至东征前线慰问三军将士,又让精通乐理的太常少卿祖孝孙领百名歌儿歌女,至军中“慰问演出”。

李渊除令使者携来褒扬嘉奖三军的明诏和慰问军需物资之外,还同时让萧、封二人带来一封给秦王的密诏,密诏中言北方局势吃紧,稽胡(匈奴人的一支)造反,突厥人在北面也蠢蠢欲动。密诏中简述了并州总管李仲文勾连突厥、暗中接受突厥“南面可汗”封号欲图谋不轨被诛,以及突厥处罗可汗故世、颉利可汗续位后竟接连扣留两拨唐使等情况,且考虑到窦建德答应援郑,随时可能出兵,到时唐东征军势必两面作战,让世民斟酌是否撤军暂解洛阳之围,以救北方之急。李渊知世民曾号令全军:洛阳一日不克,则绝不还军。因此嘱世民如需撤军,可以圣旨名义班师。

世民见父皇密诏,不由双眉紧锁。

北方局势,他约略有所耳闻。

李仲文在世民北伐时,曾在刘武周大军围困下死守浩州,收复晋阳后又助世民安抚并州,立有大功,为何不到半年就要谋反?莫非是被突厥人挑拨离间变了心?世民对此案颇觉疑惑。上次收复晋阳后,突厥便公然在晋阳等地留下“协防”军队,世民因国内未定,不得不暂时隐忍。

世民吩咐设宴款待萧瑀、封德彝一干京使,让齐王作陪,自己却向萧、封二人告退,召心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薛收等人密议撤、留之计。


注释1:“李仲文谋反案”为武德年间李渊钦定,唐朝没有平反,是作者觉得“证据不足”,在小说里将此案写成了“冤案”。不好意思此处借用了周郎“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段子~
注释2:史书没有载义成公主“毒死”处罗可汗,但有记载处罗生病时,义成公主给他服用“五石散”(就是丹药之类),处罗因此“暴卒”,看来处罗之死跟义成公主还是有干系,而此时这位隋公主在突厥的势力已经可以左右继立可汗人选了。处罗“暴卒”时,唐使正好在突厥,的确被扣,一年后才被颉利可汗放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