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重耳去世一年,姬欢在为爸爸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后,召集盟国,准备攻打卫国,理由非常简单——当年我爸爸召集大伙儿开会,你卫郑竟然没来,你这是藐视我爸爸,我要替我死去的爸爸制裁你!
公元前626年,姬欢亲自带队杀向卫国,途径周天子的领地,先且居提醒姬欢:“主公,咱们打卫国,是因为卫郑不尊敬文公,现在我们到了天子的地盘,如果不去朝拜他一下,意思意思,恐怕天下人会说咱们双标,觉得咱们是仗势欺人。这样,打仗我来,你去见见天子。”
姬欢觉得先且居说的很有道理,所谓“己且不正,何以正人”,这个人设必须立起来,于是按照先且居建议,前去拜见周天子,先且居则带兵杀奔卫国,攻占了戚地,并抓了卫国大夫孙炎。
卫郑知道自己不是晋国对手,连忙向楚的附属国——陈国发出求救信,并试图通过陈国这层关系,将楚国拉入战局。
但陈共公陈朔也不是个憨憨,他不想被拖下水,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给卫郑出了个别有用心的馊主意,陈朔说:“不要怂,跟他干!姬欢亲自带队来打你,晋国内部肯定空虚,你去打他老巢,去他祖坟蹦迪,姬欢他还不撤兵?”
卫郑居然认为这个主意真不错,马上命令大夫孔达出兵,绕道去偷袭晋国,结果可想而知,就和卫郑的谥号一样——未成功。
陈朔这时候跳出来装好人了,替卫郑求情求放过,又把孔达绑了送到晋国当替罪羔羊,姬欢这才饶了卫郑。
公元前625年春,忍辱负重了两年的赵任好决定再次出兵攻打晋国,以报当年之耻。这一次,赵任好仍任命孟明视为主帅,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姬欢自孟明视等人逃回秦国以后,就没有放松过对秦国动态的监视,得知秦军大举出动,姬欢不慌不忙调兵遣将,迎击秦军。
晋国方面,姬欢任命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为中军将,赵衰任中军佐,协助先且居统兵作战。姬欢主动出击,将战场安排在秦国境内,避免晋国民众遭受战争之祸,两军在彭衙遭遇,展开激战。
这里必须要提一个叫狼瞫的猛士,彭衙之战中,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晋军将士见狼瞫和他的小伙伴们如此勇猛,深受鼓舞,士气大振,跟在他们身后奋勇冲杀,杀得秦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彭衙之战,秦军再次遭受了耻辱性的大败,而狼瞫团队则全部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孟明视再次成了败军之将,一般来说,向这样屡战屡败的将领,国君不杀他已经是菩萨心肠了,追责是一定要追责的,免职更是常规操作。
然而,赵任好又一次展现了卓越领导者非凡的胸襟,他不但没有处罚孟明视,还安慰他说:“不要灰心,不要丧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因为你不给别人腾地方,别人就没地方跌倒了。去吧,好好训练我们的将士,大丈夫报仇,不争一朝一夕。”
孟明视一再得到宽恕,心中对赵任好的崇敬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投入全部精力为秦国整肃军备,增修国政,秦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鼓足劲要强大自己,为报仇雪恨不懈努力。
赵衰听说秦人正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对同事们感慨道:“孟明视屡战屡败,仍不丧不馁,不急不躁,专心修正内政,秦人的精神面貌很可怕,咱们不能恃胜生骄,掉以轻心。如果秦人再来,势必带着满腔的仇恨和怒火,兵锋极锐,咱们最好不要和他们正面硬刚。”
姬欢在两败秦国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发扬祖业的信心,他不但要把爸爸的霸业延续下去,而且要带领晋国进一步发展壮大。
姬欢的争霸思路很清晰,他想效仿吕小白,先稳定国内政局,然后对其他诸侯国,能拉拢的拉拢,拉拢不了就打压,使晋国继续站在诸侯联盟的顶峰。
彭衙之战获胜后,姬欢直接把目标对准了鲁国。晋国如果想让自己的霸业可持续发展,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不能让齐鲁两国结成睦邻友好关系,一旦这两个国家结盟,晋国根本无法压制他们,即便勉强压制,也势必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必须对其分而治之。
此时,八面玲珑的姬申已经不在人世,继位者姬兴是个老实人,姬欢觉得老实人更好欺负,突然向鲁国发难。
当初,姬申在城濮之战后加入了重耳主导的诸侯联盟,姬兴接过家族事业以后,由于国内“三桓”势力疯狂抬头,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安内”上面,没有闲工夫去参加诸侯之间开不完的会,姬欢就以姬兴不给晋国面子为由,宣称要制裁鲁国。
姬兴吓坏了,赶忙前往晋国请罪,但姬欢压根不见他,过了很久才派阳处父象征性地接待一下,与姬兴达成口头盟约。
很明显,姬欢这是要立威给鲁国看。
一年后,姬欢才重新、郑重地邀请姬兴前来结盟,这次他态度大变,为姬兴举办了隆重的接待仪式,整个结盟过程非常正式,并猛夸姬兴是鲁国人民的好公仆、天子的好干部,这一棒子加一颗甜枣,使老实人姬兴乖乖成了晋国的拥趸。
公元前624年夏,秦人为了复仇,再次挥师入晋,这一次赵任好决定亲自统兵。
秦军度过黄河以后,赵任好命令将士将所有船只焚毁,“秦伯伐晋,济河焚舟”,赵任好向将士们表达了最大的斗志与决心——此一战若不报仇雪恨,我愿与将士们埋骨他乡,死不还师!
秦军因此气势若虹,全军用命,很快便拿下了晋国的王官和浇地。
面对杀气冲天的秦军,姬欢很明智地选择了退让策略,不管你如何叫嚣,我就避而不战。
赵任好此战的主要目的是一雪前耻,并不是真正要和晋国拼个你死我活,见晋国认怂了,好歹夺回一些面子,而且也知道自己劳师远征,后勤补给跟不上,不适合鏖战,便不再围城。他率军来到三年前的崤山战场,掩埋了战死在这里的秦军将士尸骨,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在仪式上,赵任好沉痛自责,并发表了一篇名为《秦誓》的演讲,向阵亡将士们表达最深沉的歉意。
与此同时,赵任好也认清了一个事实:此战之所以能够“如入无人之境”,完全是因为晋国选择避而不战。晋国的实力其实非常可怕,如果与之血战到底,不是两败俱伤,就是一败涂地,有晋国在,秦国想向中原发展业务,势必要付出很大代价。
于是从晋国撤兵以后,赵任好及时调整了军事战略——放弃中原业务,一路向西征伐戎狄。
公元前623年,秦国突然对西北方向的绵诸国发动闪电战,一战擒了绵诸王,绵诸从此成了秦的附庸国。接下来,赵任好再接再厉,“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中原的诸侯们当时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老好人”赵任好竟然还有这样的实力,姬郑为了拉拢强大的秦国,忙派人送给赵任好一面金鼓,这表示:我承认你是“西北王”!
【开心一刻】
闲来无事,卫郑弄了个养鸡场,几百只鸡长大了,晋国执法队来了。
晋国执法队:“说吧,你这鸡用什么喂的?”
卫郑如实回答:“剩饭,饲料,有时候它们自己还找苍蝇宝宝!”
执法队员脸一黑:“这鸡肉以后是给人吃的,怎么能喂这种东西,抓起来抽小皮鞭!”
第二天,秦国执法队又来了,问:“你这鸡用什么喂的?”
卫郑这次学聪明了:“我喂大米,小麦,还给它们喝牛奶。”
执法队员脸一黑:“我们秦国百姓还吃不饱呢,你竟然如此浪费粮食,抓起来抽小皮鞭!”
第三天,陈国执法队来了……
卫郑:“我这鸡是准备送给周天子的!”
执法队员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