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重耳毕竟是在江湖上飘荡过的人,对于人心的微妙变化他看得很清,也把握得准。他非常清楚,别看秦晋两国有姻亲关系,但这翁婿情就跟塑料似的,脆弱易碎,如果不对秦国摆明的态度给予良好回馈,秦晋之好就会名存死亡,甚至直接死亡。
进一步说,晋国伐郑只能出口恶气,捞点好处,绝不可能灭掉郑国。就算晋国有这个实力,周天子和天下诸侯也不会答应,为了出气而失去秦国这个最重要的盟友,显然是非常愚蠢的。
没有纠结,没有犹豫,姬重耳当即决定从郑国撤兵。
不过,不计前嫌是不可能的,姬重耳这辈子都不可能不计前嫌,为了给郑踕点颜色看看,也为了使晋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姬重耳决定,插手郑国接班人定立事务。
前文说过,郑踕的大儿子郑华曾想吃里扒外,跟他爸爸搞窝里反,结果被郑踕给处理了。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郑踕随手又杀了几个儿子,然后将剩下的所有儿子驱逐出境,不留一点隐患在身边。
郑踕有个儿子,叫郑兰,说起来身世挺离奇的。
郑踕有个并不怎么受宠的小夫人,叫燕姞。有一天她做了个梦,梦到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头递给她一株兰草,对她说:“我是你祖宗,这诛兰草你拿好,他以后就是你儿子了!”
燕姞醒来以后觉得这个梦非常不一般,连忙跑到郑踕那里做汇报:“哎呀呀君侯,人家做了一个那样的梦呢……”
当天晚上,郑踕就去找燕姞了,穷尽毕生之所学,不遗余力,差不多到了预产期,燕姞诞下一子,取名为兰。
燕姞有没有做这个梦,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有什么意图,也没有人知道,反正她的这种做法被记载了下来,引得后世不少争宠或有隐衷的人争相效仿。
这个郑兰被驱逐时只有三、四岁,当时流亡到了晋国。
姬重耳上位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任命十几岁的郑兰为大夫,很多人都说姬重耳为人厚道,知才善用,但显然他是另有所图,而且所图甚大。
公元前630年,姬重耳与郑踕“打成共识”,姬重耳正式从郑撤兵,条件是,郑踕正式册立郑兰为世子。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争端就这样在多方努力下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偃旗息鼓,主要当事国可以说各有收获:
郑国并没付出太多便保全了自己,同时拉近了与秦国之间的关系;
晋国赚足了威信与声誉,同时在郑国内部插进了自己的关系户;
秦国为日后北进中原打下了铺垫,但秦晋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裂痕。
两年后,一辈子“东倒西歪”在墙头蹦迪的郑踕走完了自己被打来打去的一生,郑兰在晋国的站台下顺位继位,史称郑穆公。
又过了半年,大器晚成的姬重耳也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很风光,但风光的时间也很短暂,不管怎样,他离奇的遭遇使他成了春秋史上的一个传奇。
姬重耳出殡的时候,据说来了九条青蛇,不是,据说从棺材中传来一阵阵牛叫,在场的众位大臣和围观群众赶紧跪倒在地,当时负者替王室算卦的官员看到这一幕,吓得脸色大变,连忙起卦,原来如此……
算卦官在姬重耳下葬以后,第一时间向新上任的国主晋襄公姬欢打报告:主公,大事不好,西方将有大兵入境……
晋国的西方是秦国,难道秦国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吗?
【开心一刻】
郑兰把勾栏院的鹦鹉悄悄偷回了家,一进门,鹦鹉便叫:“搬家了,我去,这房子真大!”
看见燕姞又叫道:“我的天,老板也换了!”
看见郑兰的妹妹又喊:“哎呦喂,小姐姐也换了!”
看见郑踕直接用翅膀一拍脑门子:“铁打的阵营流水的兵,只有顾客还是老顾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