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谁当厂长合适呢
书名:草根的仕途之大潮奔涌 作者:山山得酒 本章字数:2053字 发布时间:2022-09-12

一纸调令,把陈小东调到了砖瓦厂,担任砖瓦厂厂长。


时间上,桃源镇镇办砖瓦厂是镇里仅次于高峰服装厂开设的厂子,是改革开放后顺应形势的产物。


时下,正值农民建房高峰潮来临。建筑材料的需求猛增。


田地承包后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不再满足于居住在原来的草棚、平房,开始改造楼房,第一次大面积的农民房屋改造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砖瓦厂像春天的野草,东风一吹,遍地开花。桃源镇几乎个个村都办起了小窑厂。镇里也抓住形势办起了砖瓦厂。


村里的小窑厂,全部是手工制转,窑洞的规模小,烧制的都是青砖和黑瓦,这里的人们习惯称为土窑。


土窑烧砖量少,制砖都是人工,因火候也常常成问题,质量不怎么好。


镇里建的砖瓦厂,窑洞大,一次能烧30万块砖,烧制的是红砖,制砖已用上了机械,人们称之为称为洋窑。


 红砖比青砖大,产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村里的小窑厂,原来基本上每个村一个,镇里办了窑厂后,这些个小窑厂,竞争不过镇里,且农民们都不待见青砖,小窑厂基本倒闭。


 本地的三次建房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978-1980年,那时候刚刚摆脱了饥饿,允许发展家庭经济,老百姓手头略微有了些钱,纷纷把原来的茅草房和低矮的平房改建成了比较亮堂、高敞的平房。


 第二次是在1986-1994年,各种经济形式应运而生,物价潮涨潮落,老百姓手头的钱更多了,也被不断上涨的物价吓住了,觉得这钱不用出去,天天在贬值,还是把它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安心。


 山山得酒还记得1988年人们疯狂抢购的情景,有人光是酱油就买了一浴缸。那时候是把平房改建成二层楼房。


 第三次而是在2004年以后,把二层的楼房改建成三层、四层、乃至五层的楼房。


 有人说,中国的农民,一生都在为房子而奋斗,由草棚而平房、由平房而楼房、由二层楼而三层而四层,挣的钱都花在了房子上。


 殊不知,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居民同样落入了这一怪圈,为了买房背上了沉重的按揭,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给银行打工,给房地产商打工,更有甚者,是一家三代为银行、为地产商打工(俗话说的6个钱包)


 房子,是国人永远的心结。早在唐朝,很忙的杜甫先生就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


 目前正是本地的第二次建房高峰。砖瓦厂产品供不应求,不少农民提货单开出后,要过上一年半载才能提到货。


 砖瓦厂厂长吴留留家里每天客人不断,都是提着东西上门的,希望自己的砖块能早点提到。


 造纸厂、丝绸厂生产的产品跟农民关系不大,别看团和尚徐久昌在厂里很横,但出了厂门,农民们基本不尿他。


 但吴留留不一样,他生产的东西想造房子的人谁也少不了,没办法只得去求他。


 吴留留是桃庄镇的名人,走在路上,人人都要打招呼。


“老吴,你在我们桃源,威信真高,人缘真好啊。”


 他往往是得意中带着不屑,“屁,什么好人缘,什么威信?这些人,不是要造房子,就是想造房子,或者是别人要造房子,想托他开砖瓦提货。”


 他心里清楚,他们不是尊敬自己,是尊敬自己屁股下的那把椅子。


 他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要找他提砖瓦,可以,但总得意思意思吧。否则,我凭什么把砖瓦先给你?不意思意思,那对不起,等吧。


“现在砖瓦形势紧张,所有的都是订了好几个月排队发货的,再等等吧。”一般找上来的,他一句话打发了。


 急着盖房子的人没办法,只能在晚上找到他家里,意思了之后,才能安排上提货。


 这样做的人多了,桃源镇的农民都知道了,要快点提货取砖,得拎着东西上门。


 他整天醉醺醺的,睁着个鱼泡眼。不是喝醉了,就是准备喝醉。


 砖瓦热销得很,但奇怪的是,砖瓦厂竟然是连年没赚到什么钱。


 去年到年底,一下子出现了巨额亏损,亏损额度竟然达到了100多万元,把造纸厂、丝绸厂产生的利润全部填进去还不够,镇里的干部奖金指望着这几个企业发奖金,现在因砖瓦厂的亏损奖金成了问题,镇里的干部意见很大,引发了众怒。


 镇党委书记马天富只得挥泪斩马谡,尽管吴留留时常孝敬自己,还是一下狠心撤了他,但也没有把他赶回家,而是把他安置到镇工业办公室。


 马天富是个杀伐果断的人,乡镇企业是桃源的骄傲,前几年因为桃源镇的乡镇企业搞得好,他马天富在县里才说得上话,直得起腰板,乡镇干部们因奖金多而对他服服帖帖。


 现在砖瓦厂那么大的亏损,使马天富深感压力。连县领导也知道,去县里开会,县长张民也问起了这事。亏损100多万元,就连国营企业,都没这么厉害的亏啊。


 乡镇企业的利润,是要上交镇里的。如果任由它亏下去,桃源镇乡镇干部的奖金发不出是小事,他马天富能不能在党委书记的位子上呆下去都难说。


 绝不容许砖瓦厂继续亏损现象的出现!


 马天富想从村书记中选择一个去砖瓦厂当家,自己手里提起来的人,不仅对自己听话,还感恩戴德。


 可把全镇的村书记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发现没有合适的。


 面对这么大的亏损额,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能有把握一年内扭亏。


 派个乡镇干部下去吧,他让组织委员江勇试着扎几个人探了探口风,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去的。


 都知道那是个烂摊子,躲着都来不及,谁还愿意往坑里跳?


 想了好几天,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马天富头痛得很。


 这天正坐办公室发愁呢。徐久昌打了个电话来,向他汇报工作。


 他紧皱的眉头一下舒展了。兴奋的一拍大腿,妈的,怎么没想到他呢?


 哈哈,陈小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