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秦要勤王,必须经过晋的同意,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晋横亘在秦与中原之间,秦想在中原地区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要么向晋借道,要么经楚远绕,可熊恽那家伙太诡了,赵任好觉得,还是重耳憨厚一点。
姬重耳收到秦国方面发来的请求,当即拍板决定:老夫不成人之美,老夫要夺人所好!来人啊,去给我老丈人带个话,就说岳父大人年事已高,不宜统兵远征,勤王这种麻烦事就由小婿代劳了。
赵任好得到晋国方面的回复,非常迷茫:难道我当初看走了眼?难道我当初助人为乐又错了?赵任好伫立在黄河边,任寒浪打湿衣衫,眼睁睁看着姬重耳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康庄大道,那叫一个悔不当初。
公元前635年,姬重耳兵分两路起师勤王,临行前,重耳问姬郑:“大王,甘昭公是您弟弟,抓到了该如何处置?”
姬郑:“寡人不是心狠手辣残杀手足的那种人,叔父你看着办!”
姬带虽有翟国相助,但在晋军面前依然不堪一击,一战而溃。翟军眼见事情不妙,全线撤离,姬郑正准备带着自己的嫂、夫人逃之夭夭,被晋将魏犨赶上一刀砍了脑袋,叔隗在乱军中花枝乱颤,结果被万箭穿心。
此一役,姬重耳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尊王”、“攘夷”两大业绩,国际声望蹭蹭上涨,完美接过了吕小白的伟大旗帜。
姬郑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让大家看看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大手一挥:请客,发红包!
但如今的姬重耳是缺钱的人吗?看不起谁呢?于是婉拒:
“大王您也不富裕,就别和我客套了,不瞒您说,我光媳妇就娶九个,各个大户人家,您觉得我差那点钱吗?”
转而想到,自己今年也63了,土埋脖子了,还是要块好坟地比较实际,于是又说:“大王我也知道您是个讲究人,您非要给如果我硬是不要,您心里肯定过意不去。不如您赐我隧葬怎么样?我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为您赴汤蹈火!”
何为隧葬?
隧葬:龙气深厚,涧大,须开金井。深数十丈,造石屋于下,具两石凳于上,理与通相似。通则浅而小,隧则深二大,法与悬略同。悬则幽于地上,隧则入于中。
说白了,就是开展浩大工程,将人葬入冬暖夏凉的地宫。这在后世对于王公贵族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可是唯独天子才能享有的待遇,姬重耳提这种要求,就是不折不扣的僭越。
姬郑一听这话心头火直冒:好你个姬重耳,果真臭不要脸,你竟然想睡寡人的地宫,你是不是还想睡寡人的龙床啊?是不是还想体验寡人的床上用品啊?你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其实姬重耳此举也是有深意的,他想试探一下姬郑对于自己的态度,如果姬郑同意了,那再好不过,说明姬郑畏惧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极其的地步,那么晋国在称雄称霸这条路上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而且死后还能获得隧葬的殊荣,生前死后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巅峰;如果姬郑不同意,那么他肯定要拿出比“红包”更实际的东西来补偿自己,怎么算都是赚翻了。
姬重耳,诡得很。
姬郑虽然实力有限,但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他绝做不出这种辱没八辈祖宗的事情,于是果断拒绝:
“天子这个破差事,又苦又累,还时时被人惦记、算计,除了死后葬得风光一点,还真没什么可留恋的。但是,寡人既为天子,天下就不应该同时出现两个天子,如果叔父光裕大德,改朝换代,创建自己的天下,随便你使用各种天子礼仪,寡人就算被放逐也无话可说,可如果叔父你还想尊奉周室,愿意屈尊降贵位列公候,那么就请遵守先王们制定的规矩吧,否则寡人如何号令天下呢?要是叔父对此有执念,实在不行,你就在自己的土地上举行隧葬,你不说,我也不知道,你看这样可好?”
姬郑这番话说得相当有水平,不卑不亢,柔中带刚,夹枪带棒,绵里藏针,虽然通篇没有说一个“不”字,但字字珠玑据理力争,堪称拒绝艺术的巅峰,乃至被专门收入了《古文观止》。
姬重耳也不是一定要隧葬,眼见姬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打个哈哈说,叔跟你开玩笑呢,你别当真,别当真。
姬郑这一番慷慨陈词算是保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但姬重耳毕竟有功,而且是“尊王攘夷”的大功,若是不让他心花怒放一下,确实有点不够讲究。
再者,目前四大强国(齐楚秦晋)中,只有晋国是姬姓诸侯国,与周同宗,以后大概率还要靠他撑腰,罢了,肉烂在锅里总比被外人抢了强,家里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斟酌片刻,姬郑叹了口气说:“虽然寡人不征得先王们的同意无法答应叔父隧葬,但寡人可以做主把樊、温、原、攒茅四地送给你,叔父觉得怎么样?”
姬重耳故作委屈:“你是天子,你说了算。”
虽说退而求其次,但显然目的已达成,姬重耳老实人的外表之下着实隐藏着一颗人精的心。
【开心一刻】
姬带:“叔父,你若能答上我一个问题,我便如你所愿,准你遂葬!”
姬重耳:“你快说!”
姬带:“先祖曾三次伐楚,其中一次溘然辞世,请问是哪一次?”
姬重耳:“这个……这个……我历史学的不好,能不能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