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命罗士信为先锋,率前锋部队围攻距洛阳四十里的慈涧。以罗士信为先锋,显示秦王用人不疑的大将风度。
王世充大为震骇!他自然知晓罗士信的厉害,亲率三万大军救援慈涧。
罗士信闻报王世充亲率援兵前来,于是列阵迎敌。
士卒报告罗士信说,郑军用箭射过来一封帛书。罗士信展书阅之,王世充在信中告诉罗士信,他的妻子如花和儿子现在郑军营内——此时如花已生下一子取名罗雄,信中威逼罗士信,限其于明日午时之前放弃抵抗来降,可既往不咎。否则明日先于阵前斩杀他们母子二人。
士信心里一阵发紧!他仿佛又回到两年前,那时李密兵败,他率军驻守龙门,两军阵前,也曾出现类似场景,当时王世充以徐世珍母女协迫他投降,因他闻知李密兵败后已入关投唐,只得降郑暂作权宜之计。如今自己已决心为大唐之臣,岂可再出尔反尔?
他驱马至两军阵前,高声道:“王世充!你……别胡来!两军对垒,奈何牵累妇孺?何况她也是你女儿!”
王世充冷笑连声:“当初你在我郑军,我何尝亏待过你?连最心爱的女儿都下嫁于你。想不到你竟背恩忘义,卖主求荣,两军阵前叛国投敌!俗话说:大义灭亲。况这逆子私下纵你投敌,其罪当死。我与她父女情分早断!你若从贼到底,她母子二人便死路一条。你可想清楚!”
士信于马上抱拳道:“公待罗某有厚恩,罗某本当图报。然公生性猜忌,日久恐听小人煽惑。且公对百姓不行仁义,致使众心离散。如今大唐天下归心,海内一统乃人心所向。公若识时务,早日归降大唐,免使百姓受刀兵之苦,罗某一定恳求唐主力保王公家族周全。”
王世充大怒!冷笑道:“休得废话!朕念与如花父女一场,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今日我先不攻你,给你一日时间。明日午时之前,你若放弃抵抗来归,朕既往不咎。否则,朕先斩杀他们母子,然后踏平你的军队!”
罗士信所率人马约有一万,他原本并不惧郑军兵力数倍于己,但投鼠忌器,若此时麾军攻郑,王世充恼羞成怒之下,说不定真会对如花母子不利!
士信浑身冷汗直冒!他十四岁从军,战场上见惯生死,何尝惧一“死”字?然稚子何辜!何况他原本对如花心存歉疚,今日如等若害死他们母子,只怕此生永无宁日!
只是——如何能使如花母子避免无辜牺牲?王世充这种人,从不讲究仁义道德,只怕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干得出来。
双方正紧张对峙,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又现一军。立刻有探马飞报王世充:“启禀陛下,李世民亲提唐军数万来援!”
王世充陡地一震!抬眼望去,唐军大队人马已清晰可见,队首帅旗下数将环绕,众星拱月般护卫一人,铠甲耀日,荼白战袍随风飘拂,威风凛凛,气概非凡。不用问,就凭那气势,王世充便已断定,此人即是他此番的对手——唐军主帅秦王李世民。
再看那唐军,队列齐整,似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千杆旗帜飘扬,确是军容鼎盛,士气如虹。
世民显然已闻知前方情势,人未到近前,便一声断喝:“王世充!虎毒尚不食子。你若灭绝人性,敢害亲女、外孙,东都城破之日,我必夷你王氏三族!我李世民从来言出必行!”
两军距离尚远,世民这几句话,以内力送出,声若破金裂石,王世充听在耳中,句句清晰,顿觉胆气尽丧!
王世充见唐军兵锋甚锐,势不可当,不敢正面交战,唯恐被唐军围歼,竟不战而弃慈涧,退保洛阳。
唐军已兵临城下。王世充在洛阳城南青城宫前摆开阵势。唐军紧逼不舍,列阵迎战。
王世充在阵前隔着洛水,对唐军喊话:“请你们秦王说话。”
李世民命宇文士及出面代答。
世充道:“隋室倾覆,群雄并起。唐据关中称帝,郑据河南称帝,井水不犯河水。今郑未尝西侵唐土,而秦王突然举兵东向,所为何来?”
士及在隋时与世充算是老相识,此时代秦王答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四海咸仰皇风,听大唐号令,唯公独阻声教,正为此来!”
世充此时已被唐军的威势吓得心胆俱裂,低声下气道:“相与息兵讲和,不亦善乎?”
士及答:“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和也!”
世充低头不语。
士及又道:“秦王殿下有言,阁下若肯停战来降,则转祸为福,富贵可保;必欲顽抗,那就没什么可说的,惟有战场上见!”
世充不答,拍马退回阵中。
黄昏时,双方各领兵回营。
王世充自知难撄其锋,于是将兵力收缩至洛阳城内,意图以当年对付李密瓦岗军之法来对付唐军,凭借东都城池坚不可摧,将唐军拖于坚城之下,使其锐气尽丧,然后一举破之。
李世民见世充胆寒,龟缩在洛阳城内,遂大举分兵,攻略东都外围州县。
八月,唐各路军马开始相继取得战果。
黄君汉夺取回洛城,切断河阳南桥,迫降二十余处城堡聚落。
王世充派太子王玄应率杨公卿等将反攻回洛城不克,在其西面修筑月城驻兵防守。
刘德威越太行袭破怀州外城。
郑所属邓州、显州相继降唐。王弘烈所驻守襄阳与洛阳之间交通被切断。
九月,史万宝挺进洛阳城南寿安甘棠宫。
唐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占嵩山轘辕关,占领罗川出山口,击郑军粮运于缑氏镇,沉其米船三十余艘。
王世充派将魏隐等攻打王君廓,王君廓仅率十二名勇士为诱饵诱敌,设伏大破郑军,率兵东进至管城而还。不久攻占洛口。
李渊手敕慰勉王君廓:“卿以十三骑破敌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其实王君廓是以十三骑诱敌,并非仅以十三骑破敌一万。李渊、李世民如此大力彰显部下之功,自然是激励将士用命的“将将之道”。
由于唐军所及之处摧枯拉朽的兵锋威势,加之李唐政策顺应民心,得道多助,而王世充失道寡助,原郑所属尉州、杞州、管州、汴州、荥阳等地次第降唐。李世民援引父皇许其“便宜从事”特别授权,命各州县官吏一律任原职,未作任何变动,只将城上王郑旗号换成李唐。如此一来,其余州县亦纷纷易帜。
秦王李世民派行军总管李世勣东向接收管州、汴州等地,断绝郑军东道粮运;命金州司马李大亮向南抚慰樊城、邓城,进攻襄阳王弘烈。
就在李世民兵围洛阳城下,欲以困饿之法迫降王世充之际,原在唐营中的定杨军归降兵将,却纷纷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