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秦王破阵(9)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3536字 发布时间:2022-09-07

宇文士及和李道宗带了随从,至介休城下,士及向城上喊话:“城上的兄弟听了!我乃尉迟将军故人宇文士及,请转告将军,秦王遣我与任城王在此,前来与将军一晤。”

约莫过了一刻钟,城门“吱”的一声开了一条小缝,传命只放他二人进去。

二人见到敬德,说明秦王诚心招降之意。

敬德摇头道:“敬德虽败,却非贪生怕死之辈。我主与宋王对敬德有厚恩,敬德岂可背恩忘义?我与唐军,只有战场上见!二位请回吧。”

士及和道宗对望一眼,士及道:“将军忠义,令人钦佩。然义,有大义、小义之分。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天应人,为国家,为百姓,方为大义。若为恩情,为友情,皆小义也。将军曾为隋民,又曾为来护儿将军部属,却又为何反隋?”

敬德瞪大眼睛道:“那杨广乃是暴君,荒淫无道,残民以逞。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当然该反!”

士及道:“将军所言极是!然则将军以为是唐皇与秦王得民心,还是刘武周与宋金刚更得民心?”

敬德怔了怔道:“好像是唐更得民心。”

士及又道:“这便是了!自古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今刘武周、宋金刚败局已定,将军何必为其殉葬?秦王素敬重将军之勇,特遣我与任城王前来,愿与将军共谋大业。”

敬德站起身,张口想要说什么,却又颓然落座。

士及与道宗对望一眼,知他已心有所动。道宗试探着问道:“将军可是担心战阵之上损伤我唐军士卒甚众,结怨太深,恐日后遭报复?”

敬德见被他说破心事,也无须再隐瞒,便道:“正是!他人俱可降唐,我若降唐,将来必不见容。”

道宗道:“小将可否借将军一支箭矢一用?”

敬德不解其意,便从箭囊取来一支箭递给他。道宗见果然比一般的箭矢要大,跟二哥秦王惯常用的不相上下。

道宗执箭在手道:“我二哥秦王殿下要我转告将军,将军如愿归我大唐,向往之事一概既往不咎,日后我朝若然记仇,形同此箭!今日我以李唐宗室身份,代秦王立此誓。”说完猛一用力!长箭折为两段。

敬德道:“秦王果真如此看重我?”

道宗正色道:“将军之勇,天下皆知。我等来之前,秦王有言:‘得敬德者,如得猛虎。’如今刘武周败走突厥,宋金刚已无力回天,将军何必再为其效死力?况武周等依附突厥,举狼头纛,甘为胡虏驱逐,岂能成大事?秦王胸怀天下,志平四海,唐主待百姓宽仁,民心所向,将军若能归顺,非但可为自身谋前途,更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见唐家确有诚意,敬德又道:“敬德尚有一友寻相将军,现驻守永安县。寻将军向昔对敬德有恩,唐军若肯一并招纳,敬德愿从此为大唐效力。”

士及忙道:“此事容易。请将军修书一封,我等愿随同将军使者至永安县劝寻将军一起来归大唐。”他料定秦王不会反对此事。

 

张难堡距离介休四十余里地,一月前原驻守浩州的唐将樊伯通、张德政奉平阳公主将令袭取此处,与浩州隔汾水遥相呼应。

世民率唐军人马来到张难堡下,城头守军开始还以为是定杨军假扮来骗取开门,试图抵抗。

世民闻报,单骑至城下脱去铠甲,与他们对话,世民此时已是声音嘶哑。樊伯通认出是秦王亲临,大喜过望!忙命打开城门,将大军迎进。堡中守军欢声雷动,大家相互拥抱,激动落泪。

将士们告诉樊伯通、张德政说,秦王已是三天没好好吃顿饭。堡中久历战事,好不容易凑了一些浊酒粗饭,世民和大家一起吃,并派人送一些粮食接济留在介休城外的士兵。

第二天,北追宋金刚的秦叔宝、程知节二将派人并侯君集率的探马一起,来禀报秦王,他们果真遇到一支突厥骑兵,领军的是突厥王子阿史那什钵苾,号泥步设(注释),以“援助唐军”为名,却故意放走宋金刚残兵败将北逃,他们碍于突厥军不便继续北追,请秦王示下。

世民心中一沉:终于来了!

想到最后一刻还是不能尽歼定杨军,愤怒与无奈绞痛着他的心。

他让人传命秦叔宝、程知节所部在晋阳城外休整,等候大军一起收复晋阳。

不过宇文士及与李道宗从介休回来,总算带来好消息,尉迟敬德和寻相愿献出介休及永安等城,投顺唐军。

世民转忧为喜,立即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寻相为郎将,仍统领其旧部,与唐军其他各营参杂驻扎。

兵部尚书屈突通恐其生变,私下提醒秦王,起码不能让敬德军驻地与秦王的中军营靠得太近,世民笑道:“我待人以腹心,人必待我以赤诚。尉迟敬德当世英雄,心胸坦荡,既已归顺,必不叛我。请公勿疑。”

唐军掉队的步兵、辎重等终于陆续跟上来,秦王命军队在介休、张难堡一带休整,准备挥师北上收复晋阳。

 

且说驻守浩州的平阳公主与张纶、李仲文等将,闻知秦王率主力反攻,军心大振!已先期收复附近石州等地,并率部进军晋阳。

刘武周闻报宋金刚惨败,大军覆灭,又闻大唐公主已兵临城下,大为惊恐!遂放弃并州,逃奔突厥。临行为了泄忿,将关在牢里的唐永安王李孝基一刀斩了!

宋金刚收拾残余,还想再战,但兵将零落,将士已不肯听命,宋金刚无奈,仅带一百余骑也逃奔突厥。

李世民听到探马回报消息,心中虽是恨恨不已,却也知不可能追进突厥去斩杀这两个敌酋。

世民率军抵达晋阳,定杨仆射杨伏念已献城向平阳公主投降。去年被俘获的唐俭、刘政会等人已先被释放,陕州总管于筠也已趁乱从定杨军中逃归。唐俭、刘政会等封存府库,迎候秦王大军入城。

此一役,唐军经与敌军五个月战略相持,掌握战场节奏主动创造战机,最终达成战略反击,完胜敌军,不仅恢复大唐故地,还一举吞并了原属刘武周的马邑等州县。李世民于危急关头挽狂澜于即倒,将其“防守反击”的战争风格发挥到淋漓尽致,保住了晋中谷地的大唐“龙脉”。此役史称“柏壁之战”——其实双方交手的主要战场并非在柏壁,而只是两军战略相持阶段唐军屯军于柏壁。此役也成为后世军事教科书的经典战例之一。

 

世民到达晋阳后,世民的坐骑特勤骠突然暴毙。原来自宋金刚北撤以来,那马连日驰骋,不得休整,竟体力透支倒毙。马都如此,人也可想而知,唐军上下疲惫不堪。

世民命拿出晋阳宫府库被定杨军洗劫过的剩余物资,犒赏三军。又设祭坛祭拜阵亡将士。想到特勤骠陪伴自己一年,世民颇觉依依难舍,又着侍卫择地安葬,并号其为“平北将军”。

世民还未及喘口气,就接李仲文等将领报告,前来“协助”的突厥人军纪大坏,劫掠百姓,强抢民女,唐军不能制止,百姓抱怨。

世民只得亲自去找突厥领军的泥步设阿史那什钵苾交涉。这泥步设年仅十七,倒算是明理之人,答应约束部下。

这泥步设是突厥始必可汗之子,始必临终时,因他年纪尚轻,始必的两个弟弟俟利弗设与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掌握实权,为避免内乱,始必便遗命传位于其弟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立什钵苾为泥步设,什钵苾甚是不服。

什钵苾为大唐秦王的风采所折服,竟对世民道:“早闻秦王殿下英名盖世。我突厥人最佩服勇武过人、有胆有识之勇士,秦王可谓大唐第一勇士,在下仰慕已久。若蒙不弃,愿与殿下义结金兰,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殿下可愿认我这个兄弟?”

世民颇感意外!考虑到结交这位突厥王子将来缓急之时可以有个照应,必有利于大唐,遂慨然应允。

二人于是焚香对天盟誓,结拜为异姓兄弟。世民年长,为兄。什钵苾倒是豪爽之人,口称“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便对世民行了大礼。

世民拿出随身精工打造的佩刀相赠,说道:“此是大哥随身之物,系百练精钢制成,今赠给贤弟作个记念。”

什钵苾也拿出一马鞭相赠,说此鞭乃是豹皮所制,上面刻有他的印记,突厥人见之如见他。若有需要,随时可持此鞭来见他,定无人阻拦。

 

唐军收复晋阳后,处罗可汗亲自驾临晋阳。李世民只得将其待若上宾,不卑不亢,从容与之周旋。

为避免突厥骚扰百姓,世民还不得已,让人从晋阳宫剩下的宫女中以及花钱在外面青楼罗致,凑了五十名歌伎舞女送至处罗可汗住所。

做这种事,世民倍感屈辱,但他深知,若不如此安抚突厥人,他们便会至民间骚扰百姓,损失只会更大。

突厥军在晋阳留下数百人,声称“协助”唐军守城,世民只得“笑纳”。

处罗可汗临回国时,又叫随同他前来的弟弟步利设部署,在石岭以北,每个险要关口,都留下突厥“协防”部队,对山西北部实施实际上的占领。

世民恨得咬牙切齿!但虑及国内未定,此时与突厥闹翻不是时候,只得隐忍。他心中暗暗发狠:且忍你一时!有朝一日,我定将今日屈辱,要尔等连本带利,一并偿还!

武德皇帝闻报收复晋阳,大喜!加授世民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在长安大宴群臣庆贺,命参加宴会的大臣们可随意从府库领取绢帛(唐时绢帛等同货币使用),自己能拿多少拿多少——这位武德天子倒也有趣,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他却让留守后方的群臣“无限量”领红包。

李世民上奏父皇,任命李仲文为并州总管留镇太原,自己率得胜之师凯旋。途中将对突厥积蓄的一腔怨恨,发泄在夏县叛民身上,以凌厉手法荡平夏县叛逆,于武德三年六月初凯旋回朝。

武德皇帝亲率文武百官迎出长安城外十里长亭,大力封赏众将士,并慷慨地放出五百宫女,赐于有功将士。

不久,刘武周、宋金刚与突厥反目,二人均被突厥所杀。至此,唐王朝北境暂时安定,可以腾出手来经营东方。


注释:设,突厥官名,一般为王族担任,相当于汉族“亲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