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李志行被摇醒,原来已经到三原县城了。
天刚蒙蒙亮,志行揉着眼睛跳下车,一声道谢,大车也不停留,甩着鞭子进城去了。
李志行在城门口找了块石头,坐下来醒神。昨天遇到的事太紧张,志行一时还缓不过来,先坐下理一理。不过在李志行还没理清楚的时候,肚子已经“咕咕”叫起来。没错,这孩子饿了。
李志行站了起来,他决定先在三原县吃饱肚子,最好能搞点盘缠,然后再去西安。这年月行路难,七八十里的路对身无分文的人来说可不好走。
走进三原县,李志行才发现这三原县其实非常繁华。
大概一溜达,就遇见不少饭馆、盐铺、茶铺、布匹店、棉花行、丝绸店、药材行、铁器铺、南货店、粮店、钱庄,还有不小的菜市、米麦市、驴马市、猪羊市、板木市、果子市、柴炭市等。
市面上人很多,有操河南口音的、山西口音的、甘肃口音的,还遇见几个牵骆驼的,像是维吾尔人。这繁华程度甚至超过后世的一般县城!
三原城的繁荣冲淡了李志行的沮丧,李志行兴致勃勃地在城里走来走去,他边走边赞叹。
从北极宫街走到东渠岸街一带,满目尽为药材店,各种草药的香味透到街上,原来这三原县素有“九大药店,三大药栈,四十二家药铺”之说。再往县东城,则是布店、棉花行,鳞次而设,估计有几十家不止。北城票号、钱庄众多,亦不下数十家。
初步估计,三原县共有各种店铺几百家不止,只看得李志行暗暗咂舌。
其实李志行还是低估了,当时三原县,各种店铺已达上千家!原来民国初年,陕西的经济中心并不在省城西安,而是分散在三原、泾阳几个周边县,西安只是陕西的政治中心。
三原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渭北各县所产的棉花,西北输出的药材以及豫、鄂生产的布匹,皆以三原为集散地,故三原实为东南与西北之枢纽。自清朝起,关中的粮食、南方的茶叶、西北的毛皮多在三原汇集交易,南北的镖银也要在此汇划,使三原成为西北药、布总汇与金融汇划中心……。
真是个关中兴旺之地!
李志行欢欢喜喜地看了个眼饱,肚子却越来越饿,李志行刚穿越而来,只道民国繁华,贪看景色不同,却忘了原本自己的第一要务是先填饱肚子,等肚子再咕咕叫的时候,他已经饿得不行,看到任何吃的都暗暗吞口水。
几次经过饭馆,饭菜的香味只往鼻子里钻,李志行放下前世小白领的矜持和脸皮,走进去堆笑着问收不收短工或者跑堂,实在不行刷碗也行,只求先吃顿饱饭,说话间强忍住吞咽口水。
可掌柜的看了看他脏兮兮的衣服,手里拄着一根野蒿杆,手上、脸上全是煤黑,再仔细一看,他脖子上勒痕还未消散,立刻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
李志行又求两句,马上过来两个伙计要让他吃拳头,吓得李志行像猴子一样窜起来逃到街上。
饭馆是不行了,看着里面馋人的饭菜,李志行吞了吞口水,“实在不行去讨个饼吃?小爷我又不是吃不了苦的人,也不是非要吃那些大鱼大肉!”
有了这个念头,李志行假装不经意地缓缓向一个烧饼摊踅摸过去,一边想着怎么开口讨要。
MD,这烤饼太香了!薄薄的面饼贴在火红的碳炉的铁板壁上,烤的焦黄,一阵阵麦香勾人魂魄,他甚至能想象咬一口之后脆甜,志行不觉间又狠狠吞了几下口水。
李志行第一遍走过烤饼摊的时候,只是偷看了几眼,没有好意思开口,因为这其实是乞讨,刚才在饭馆好歹是想通过劳动交换吃的,可这一个小小的饼摊,自然用不上他的什么劳动,身无分文的他只好乞讨。
唉,可怜一个曾经西服革履、开口规划、闭口方案的都市白领,现在正想着怎么讨一个烧饼吃。
走过烧饼摊第二遍的时候,李志行终于忍不住了,鼓足勇气猛地一扭头,开口说“老板……”,岂料那个卖烧饼的立刻张开双臂护住烧饼,大叫道“干什么?想抢饼是不是?”
李志行张着嘴被噎了个满脸通红,讨要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不料那摊主又恶狠狠地说“快滚!小心我喊人揍你哦!”,旁边的路人也对李志行指指点点,说这个一个大小伙子好吃懒做,居然要饭,真不要脸!
这下李志行从脸一直红到脖子,实在没有了讨饭的勇气,立刻落荒而逃。
“MD,什么世道?民国好什么好?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呀!”,李志行不禁狠狠骂道,刚刚建立起来的对民国的好印象立刻被改变。
其实李志行这话说的不对,什么叫人心不古?民国其实是近代,比现代古的多好不好?
于是李志行忍着饥饿,慢慢走着,腹内辘辘,脚步发虚,又想着自己的一番遭遇,不禁悲从心来。
转过一个街角,一只又黑又脏的手忽然伸到李志行面前,差点碰在他身上,把李志行吓了一跳!
“打发些!”,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叫花子向自己乞讨。
李志行不禁愣住了,自己才刚刚乞讨失败,你却偏偏向我来乞讨?你说可笑不可笑?李志行又定睛看看这老叫花子,衣如败褛,满脸布满皱纹,眼神露着期盼,伸出的那只手枯瘦而又苍老。唉,同是天涯沦落人呐!
李志行不由伸手握住了老叫花子那只枯瘦的手,轻轻地笑了,无奈而又悲伤,落魄却又阳光。
老叫花子在志行握住他手的一刹那,也愣住了!他看了看李志行,猛地攥住志行的手站了起来,说“走,娃,跟我吃馍去!我有馍哩!”,不容分说,拉着志行就走。
老叫花子把志行带到了东城墙下的一个破庙里,然后从一堆麦草里摸出两个又干又硬的黑馍,递给李志行,说“来,娃,吃馍!我再给你弄点水喝。”随后又拿出一个破碗,从外面打了点水进来。
李志行随手接住,仿佛对方是一个多年的旧识一般自然,拿住馍就吃。
馍很干,而且面粗得拉嗓子,不过志行的确太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期间噎了好几次,老叫花子笑着让他慢点吃,没人抢。李志行还是忍不住,三两口吃掉了那两个黑面馍,又大口喝了两碗水,感觉终于缓了过来。
“娃,遭了啥事?”老叫花子看志行终于缓了过来,便开口问道。
“遇到劫道的了……”志行把之前给车把式说的又稍微改动了一下,只说自己去西安投奔舅舅,路上遇见劫匪,并没有讲别的,自己的经历实在有点骇人,说真话还不把老叫花子吓着?
老叫花子也不意外,这年头这种情况很多,只是叹了口气,出言安慰他。于是李志行慢慢和老叫花子聊起来。
原来这个老叫花子叫老魏,河南人,家里遭了匪灾,儿子、儿媳都死了,剩下一个六岁的孙子。河南太乱,不是打仗就是闹土匪,老魏就带着孙子逃难,一路到了潼关,结果孩子患了风寒,风寒本不是啥大病,但逃难的条件无法跟正常情况比,风寒转成了肺病,最后孩子也死了,只留下老魏一个老头子孤苦伶仃,心彻底死了,走哪算哪,就乞讨到了三原。
老魏的事听得志行直唏嘘不已,之前自己还曾暗说民国景色与众不同,看来真是乱世人命不如狗呀!
老魏听说志行想去西安城,就告诉他,即使没钱也要准备些干粮背着,七八十里路整整一天也未必走的到哩!然后老魏又把自 己的家底搜罗了一番,是几块不大不小的黑馍,要给志行带着。
志行非常感激,但这馍却不能要,看得出,这是老魏的存粮,以备不时之需的!志行决定还是自己去找点活干,攒几个盘缠再走。老魏一听此话,也点点头表示赞成。
于是两人回到街又上,老魏找了个街角继续要饭,志行则去找活干。
志行先是遇见一伙扛大包的人,希望能收下自己。领头的看看志行的身板,让他先扛两包试试,志行撸起一包,非常吃劲,估量这一包大约有两百斤,勉强扛在肩上,每一步走的都很吃力。好不容易扛完一包,第二包怎么也无法搭上肩,所以只好放弃了。
他又走了几家店铺,想打个短工,也纷纷没有如愿,终究还是有不少矜持在里面。
转来转去,李志行终究找不到活干,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件事不是如何飞黄腾达,而是先设法活着!而且现在来看,先活着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天已经快黑了,失落的李志行无处可去,又慢慢走回到破庙里。
老魏已经先回来了,正在和一个瘦弱的小乞丐说话,看见志行回来,就问“咋,没找着活?”
“嗯,活不好找。”志行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没啥,现在活是不好找哩!你吃东西了没有?”
“我吃了,有人家给了我一碗饭。”志行实在不好意思再吃老魏的东西,所以撒了个谎,自己一个大小伙子简直是个废物!
“啊,那就好,晚上就睡这,明天再去找。你一个打小伙子,总有人雇的。”
“老魏,这人是谁?你可不能啥人都往咱们这里带啊!”这时那个瘦弱的乞丐瞪大眼睛盯一边着李志行,一边问老魏,似乎有些抗拒。
“这也是个可怜人唻!小黑你可不能嫌弃别人!不落难谁会到咱这叫花子窝里来?”老魏对着那个小乞丐责备。
说完又把自己的麦草抱了一捧给志行,指了个地方说“你别听小黑说,一会给睡的地方铺上些,软和又防潮。”
李志行正要收拾麦草,那个小乞丐却说“嗨!嗨!瞎动啥呢?老魏让你住了,可我还没让你住呢!快说,你究竟是干啥的?”
志行抬头看看老魏,老魏无奈地摇摇头,而这个小黑正理直气壮地盯着他。李志行不禁将这个小黑又打量了一番,哎呀,小瞧这个小乞丐了!看来这破庙里平时很可能是这小乞丐说了算。
这家伙长得瘦瘦弱弱,细胳膊细腿的,大夏天一身乞丐服还裹得严严实实,满脸的煤灰,不知道还以为是个掏碳的呢!李志行看看这小黑,估计自己一巴掌都能呼倒,但这家伙长相也有特点,那就是就是眼睛大,又黑又亮,而且眼神很清澈,俗话说眼睛的心灵的窗户,志行觉得这小黑应该也不是个坏人,就笑着把自己讲给老魏的话又说了一遍,让这个小黑放心。
“你舅舅在西安啥地方开铺子?”小黑盯着志行问道。
“啊?”志行没想到小黑会追问,但反应还算机敏,赶紧就说“在竹笆市!”
“开什么铺子?”
“杂货铺!”
“土匪在啥地方劫的你?”
“在富宁到三原的官道上!”
“官道上?白天还是晚上?”
“晚上”
“你为啥晚上赶路?”
“哦,咳咳……”
志行心中一惊,暗道这小黑不好对付呀!假装一口水呛了嗓子,扭头背身悄悄把衣领的扣子系上,把脖子上的勒痕盖住,免得被这个小黑看见自己又解释不清。
随后李志行忽然说“呀!你脸上怎么全是煤灰?你扒碳去了?天这么热你还裹得这么严实,你不怕捂出味来吗?”,志行决定转移话题,以攻为守。
果然小黑一听这话,立刻脸上黑里透红,十分生气,眼看就要爆发。
这时候在一旁的老魏忽然说“好了好了!小黑别闹了!咱这叫花子窝还有金砖银砖不成?晚上就让志行睡这吧!”
小黑一听老魏这么说,也没再说,忿忿的“哼”了一声,开始收拾他的东西,打算离李志行睡远点。
志行见状连忙说“我睡边上吧。”,然后就找了个角落开始收拾自己的地方,这样小黑就不用挪地方了。
那个小黑仍旧用眼睛瞥了李志行一眼,“哼!”了一声。
志行也不计较,自是收拾东西。忽然听见庙外面传来一阵狗叫,“嗯~汪~汪汪~汪汪汪”,狗叫声刚停,又听见像是猪叫,“哼~哼~哼哼”。
老魏笑着骂道“狗娃子、猪娃子,你两个碎怂(小孩)闹腾啥哩!”
那个小黑也突然笑容上脸,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志行,看来这家伙赶走李志行的心思一直不死,这估计是他的外援到了。